华邮:港台编导被捕揭开中共加紧控制香港传媒序幕(图)
本文综编自法广网、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香港电台《铿锵集》两个有关元朗涉嫌警黑合作专题报导的女编辑蔡玉玲因违反“道路交通条例”罪名被高调逮捕,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指出,从记者被捕、新闻自我审查、新闻机构管理层人事变动、拒发记者签证等一系列事件,反映香港当局加紧控制传媒。
不过,对于此事,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则回应称,警方调查这个案件是因为有人投诉报案,并非针对个别行业。
华邮:政府打压加剧 香港传媒自由不再
据法广网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引述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峯教授说:“政权一直试图打压少数保持独立、勇敢及专业的机构。他们真的想制止这种资讯公开的环境。”有资深记者认为,北京自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以来已尝试控制传媒,2014年雨伞运动之前,传媒都能大致保持编采独立,但之后行业开始产生转变,编辑及管理层受到更多来自政府的压力。
有研究香港传媒的学者表示,传媒机构拥有权转变及中国资金涌入香港,令机构的利益逐渐向中国倾斜,并影响新闻编采方式,例如阿里巴巴集团于2015年收购了《南华早报》。无国界记者今年公布新闻自由指数,香港的排名在180个国家中,由2002年的第18位,急跌至今年的第80位。
文章提到,香港去年爆发大规模示威期间,有大量记者到现场采访,所纪录的新闻材料除了让部份被控的示威者无罪释放,更同时揭露警方的不法行为,包括针对示威者的暴力行为和伪造证据。北京推行港版国安法后,容许加强对记者的监督及规管,亲中阵营认同要规管记者,声称去年曾出现很多“假记者”。
港版国安法后实施后发生多宗传媒被打压的事件,例如壹传媒创辨人黎智英8月被拘捕,同日有数百警方冲入苹果大楼;警方9月修订《警察通例》中“传媒代表”定义,将网媒和学生记者排除在外。一名不具名的香港电台记者担心成为下一个目标:“我们像他们(苹果日报)一样,基本上都被视作反政府组织。”
华邮又引述记者指,他们对本港新闻机构管理层如何迎合规定表示震惊。例如电视广播新闻(TVB)曾制作特辑解释国安法为何对香港有利,而《南华早报》“希望向大量的国际读者讲述中国的故事”。《南早》一名前记者向《华邮》表示,自己曾被高层指示,其工作是“改正不少记者的亲民主、反中国偏见”,提到有时示威报道中确实需要更多平衡,但那位高层却视自己的角色是“挽救中国的荣誉”。一名资深记者慨叹,“这就是传媒与香港制度重组立场一致的方式”。
香港保安局长:有人投诉报案,并非针对个别行业
11月4日,针对有记者问警方拘捕蔡玉玲是否是报复的问题,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回应称,警方调查这个案件是因为有人投诉报案,并非针对个别行业。
当地时间2019年7月21日,元朗发生白衣人和“反修例”示威者互殴事件。(HK01)
据多维新闻报道,蔡玉玲负责追踪“2019年‘7·21’元朗白衣人袭击市民事件”时,涉嫌通过车牌查阅车主资料且进行虚假陈述,违反《道路交通条例》中的“文件伪造罪”,属于不正当使用数据。
由于香港电台此前曾因支持“港独”和“台独”备受批评,此事在香港社会引发关注。
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11月4日在立法会会议后会见媒体,有记者问李家超,“7·21事件”是由新界北重案组调查,而这次又由新界北重案组拘捕香港电台的编导,警方这种行为是否是报复。
对此,李家超表示,是有人主动投诉及报案,并循“虚假陈述”调查。
李家超强调,这次调查并不是针对某个行业。李家超还透露,2020年8月也有一例违反《道路交通条例》的查车案件,被查的对象并不是新闻工作者。
香港新闻工作者:质疑当局打压新闻自由
据悉,香港多个新闻组织包括香港记者协会和新闻行政人员协会11月4日发表声明,批评警方的拘捕行动是压制新闻自由,令人忧虑产生“寒蝉效应”。
这些新闻组织指出,香港新闻工作者在寻找真相时一向有向政府机构查阅各种资料,这次蔡玉玲被捕,令人质疑当局是在打压新闻自由。
该事件起源于2019年7月1日,大批穿黑衣的示威者与一批“白衣人”在元朗爆发冲突,称为“7·21事件”。香港电台其后制作节目回顾事件经过,节目年中在港台电视频道播出。
据报道,有关节目负责人曾向运输署申请索取“7·21”现场一些车辆资料,怀疑这些车辆曾接载“白衣人”;一些车主身份也因此曝光。
不过,相关法令规定,任何人向运输署查阅车辆资料时,必须申述所取得资料只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作车辆交易之用,二是采取法律途径。除此以外,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否则会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