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撕裂”中国民间舆论场(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尽管已经展开两轮谈判,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俄乌双方在核心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这意味着战争将继续向纵深发展。
最新的消息显示,俄军在各线战场都在持续推进,并基本完成对基辅的合围,乌军方面则似乎仍保有一定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未来随着俄军在基辅外围完成集结,这场可以预料的残酷的城市争夺战,无疑将成为俄乌两军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大考验。
得益于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俄乌战争正在被全世界“围观”,那些或真或假的消息碎片充斥在互联网上,供不同倾向的人尽情地各取所需。
围绕这场冲突,中国的网民群体正在急剧分裂,于现实环境下的俄乌驳火之外,也许构成了虚拟世界中的另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固然没有硝烟,但仍可能切实地撕裂着中国舆论场。
与西方世界异口同声谴责俄罗斯不同,中国的互联网上有不少同情、支持莫斯科的声音。相较于中国政府在此事上中立、克制的态度,这些声音通常走得更远。
一方面,他们在评断俄乌冲突上与中国政府的逻辑保持一致,即“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和特殊的历史经纬,理解俄方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另一方面,他们在情感上坚定地支持俄罗斯,与同受西方世界长期挤压的莫斯科共情。
有报道说,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唯一授权的中国官方电商平台近几日被中国消费者买空。在普通民众眼中,将俄罗斯视为“战友”的心态可见一斑。
当然,与此针锋相对的声音同样声势浩大。
这些声音与西方国家的主流舆论共振,努力在中国形成抨击俄罗斯的坚强侧翼。他们通常高呼“反战”,认为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一部分网民大多不太在意“历史经纬”,因他们似乎嫌之过于“冷血”。他们相信西方世界的制裁大棒上镌刻着正义二字,莫斯科动辄用武,正站在文明的对面。
这场嘈杂的对垒随着俄乌交战愈演愈烈,即便双方停火,大概也不会随之结束。
而如果细心观察,还可以发现,这两股不同的声音背后,还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印迹,前者常常偏“左”,后者一贯向“右”。
不同人群对意识形态的偏好主导了中国舆论场的基本生态,不论是国际事件还是国内事务,类似的争吵无处不在。
对于舆论建设而言,这种无日无之的交锋撕扯着一些归于和谐的愿景。在某些时候,的确激化了内部矛盾,并且有从线上向线下蔓延的风险。
但换个角度看,这样势均力敌的争吵何尝不是中国舆论场充满活力的表现,至少比起只能随着一种声音起舞,要好上许多。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