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1日 10.5°C-13.2°C
纽币 : 人民币=4.4269

孩子已无生命体征!开门瞬间爸爸痛扇自己耳光:藏在家里的“恶魔”,夺走了我的宝贝(组图)

2022-06-22 来源: 钱江晚报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初夏,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朝晖二区的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被周围茂密的绿叶掩映着,显得格外幽静。这天一早,像以往的无数个早晨一样,医院美沙酮门诊迎来了许多“老熟人”。他们大多各自牵着一条狗,慢吞吞地走着,眼神中透着一股沉沉暮气。来到门诊窗口,熟稔地与医护人员打个招呼,开始口服药物。就诊结束后,他们一般会在周围找个空旷的地方,几个人几条狗,互相谈心,一坐就是大半天。

孩子已无生命体征!开门瞬间爸爸痛扇自己耳光:藏在家里的“恶魔”,夺走了我的宝贝(组图) - 1

图自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听起来很悠闲,对吗?然而,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美沙酮门诊的患者,其实都是有吸毒史的戒毒治疗人员。他们曾坠入无边无际的黑暗深渊,至今,都还在拼命往上爬,想要抓住久违的阳光。他们波澜不惊的外表下,是一个个痛苦撕裂的灵魂。


因好奇踏出第一步 从此坠入无际黑暗深渊

许多吸毒者的前半生,与普通人并无二致:按部就班地长大、上学、工作、恋爱、成家……生命的转折点,可能就发生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我有一个好东西,你要不要试试?吃了之后超级舒服!”朋友这么说,于是TA心动了。TA或许不知道这是毒品;或许心里“有数”但耐不住好奇心;又或许很自信——“我就尝尝看,凭我的毅力,不可能会上瘾的。”

一口,就这么一口,TA立马坠入深渊,从此暗无天日,苦苦挣扎,难再回头。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美沙酮门诊主任杨万里说:“从医11年,我发现很多人真的没有充分意识到毒品有多可怕。像海洛因,就是一次性上瘾的。”每一位吸毒者都有各自的辛酸血泪——有人因此破产离婚;有人因此流产、终身不孕;有人因此崩溃自伤、自残;有人因此身体孱弱,病逝于监狱……

曾有这么一位吸毒者,他原以为吸毒只是自己的一个“小爱好”,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好了。为了更方便吸食,他甚至藏了一些毒品在家中,趁家人不注意就偷偷吸上几口“过把瘾”。有一天,他回到家,发现自己幼小的孩子倒在地板上,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他放毒品的容器已经被打开……那一瞬间,他崩溃了,狠狠扇了自己几个耳光,痛哭流涕。

孩子已无生命体征!开门瞬间爸爸痛扇自己耳光:藏在家里的“恶魔”,夺走了我的宝贝(组图) - 2

图自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毒品这个残酷的恶魔,以他亲生宝贝的生命为代价,让他看清了它的利爪,“我从未觉得自己的面目如此可憎、不堪。”虽然各有各的悲惨遭遇,但如今这些患者们感叹的都是同一句:美好的青春、美满的婚姻、大好的前程被自己一时的好奇冲动毁于一旦!悔啊,悔啊……悔不当初。 


心理戒断持续终生 回归正常之路荆棘密布

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美沙酮门诊成立于2005年,是杭州市四个国家级门诊之一,专门为阿片类吸毒者提供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患者当中,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34岁;治疗时间最长的17年,最短的3年。这些患者是在戒毒所经过强制戒毒,甚至在监狱经过劳教后,由公安或社区戒毒会转接到医院来的,往后余生,他们每天都要接受药物治疗。如果中断,他们很可能会重新染上毒瘾。

“毒品上瘾分为身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从戒毒所出来的人尽管已经生理戒断,但心理依赖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找毒品甚至成为本能,有的人一辈子都戒不掉。” 杨万里表示。人们常说毒瘾难戒,关键就是“心瘾”难去。吸毒者在反复吸毒后,会在精神或心理上形成一种近乎疯狂的对继续使用毒品的强烈渴望,比普通人更容易受到毒品的吸引,所以戒断又复吸的大有人在。

杨万里透露,他就遇到过反复四五次染上毒品的患者,最后身体完全透支。“有的患者好长时间不来,影响到治疗过程和效果,后来他们抵抗不了毒品的诱惑,很有可能就复吸了,警察发现后又将其送往戒毒所。”因每日都要来医院服药治疗,这些患者的生活自然与正常人不同,由于心瘾,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路途更是荆棘密布,随时都要凭借毅力与自己作斗争。“吸一次毒,可能要戒一辈子!所以毒品千万不能碰,不然它可能会成为一辈子打在你身上的标签,成为你终生背负的沉重枷锁。”杨万里呼吁道。

孩子已无生命体征!开门瞬间爸爸痛扇自己耳光:藏在家里的“恶魔”,夺走了我的宝贝(组图) - 3

图自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大部分为“孤家寡人”靠狗狗给予陪伴和慰藉

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美沙酮门诊的大部分患者是独自居住状态。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他们为获取毒资,织就无数谎言,耗光了亲朋好友的信任,最后工作丢失、家财耗尽、妻离子散,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为排遣寂寞,他们大多都会养狗,有的人甚至养了好几条,还会救济不少流浪狗。每次来就诊时,他们都会牵狗狗过来,服药时,狗狗就在旁边乖乖陪伴着他们。

“悠悠已经成为了我的伙伴和家人,它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我,给了我温暖的陪伴和心灵的慰藉。”一名患者如是说,“我需要它,它需要我,我也需要它的需要。”就诊完后,他们往往会找个空旷处,与其他“同病相怜”的患者一起聊聊家常,分享喜怒哀乐,打发漫长时光。只有在这个小圈子里,他们可以相互倾诉而不会被当成另类看待。

杨万里感叹道:“虽然我们医护人员会为情绪脆弱的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听他们倾诉心事,但无法提供持久的陪伴。他们很需要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让大家重新接受有吸毒史的人又谈何容易。因此我认为,他们养狗可能是期待一种情感补偿。”今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杨万里籍此提醒大家:一定要远离毒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交友谨慎,好奇心不要太强,增强禁毒意识,让毒品交易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ANASTASIA-CC 2022-06-22 回复
好奇害死猫,尤其是家里,危险物品别随意让小孩碰啊
田螺姑娘有点宅 2022-06-22 回复
说明毒品害死人啊,千万别碰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