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裔专家发文:维州自由党败在“疏离华裔选民”,至今仍不知问题根源(组图)
就维州近期大选中华裔选民选票方面问题,11月29日,悉尼科技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媒体与传播学教授孙婉宁在新闻网站Crikey发表了题为《自由党疏离澳洲华裔,工党倾听、学习并获得选票》(Libs alienated Chinese Australians.Labor listened, learnt, and got their votes)的文章,以下为全文翻译。
在右翼媒体和政客反亚裔种族主义敌意对民意的影响下,上周六(11月26日),维州州长Dan Andrews再次胜选。
澳洲华裔选民对于维州上周六的选举产生影响,他们不仅帮助工党保住了Box Hill和Ashwood的边缘席位,还使得工党以微弱优势从自由党手中夺取了Glen Waverley席位。尽管自由党保住了Kew选区,但工党获胜的原因很可能源于澳洲华裔选民。
(图片来源:Crikey)
自由党仍不知问题所在
大选前夕,从Sky News的现场报道可以看出,随着Dan Andrews获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Peta Credlin等保守派人士显得越发不满。即将退休的Kew自由党候选人Tim Smith带着明显的挫败感告诉观众,华裔选民被自由党的反华政治所冒犯,并“针对个人”表达不满,尽管该党的批评针对的是中国政府,而非华人社区本身。
在今年5月的联邦选举之后,自由党意识到他们在华裔选民中存在问题,并“迫切想要挽回”这一人群的支持,但他们似乎不明白如何才能挽回。
Smith的言论表明自由党至今仍毫无头绪。指责澳洲华裔选民“针对个人”,将责任从自身转嫁于选民,暴露出他们根本不理解华裔社区产生疏离感的根因。
自由党似乎仍不明白,尽管他们的批评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但这种一致的反华立场与普通华裔澳人所经历的敌意、反华、反亚洲种族主义直接相关,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也对中国共产党政权有很大意见。
换句话说,华裔选民别无选择,只能将其视为个人行为,因为针对他们的反华种族主义也是在个人层面上经历的。他们对自由党的主要不满并非由于其批评中国共产党,而是自由党视中国为澳洲国敌,并完全从战略威胁的角度看待中国。
他们尚未意识到的另一点是,不只是第一代讲普通话的选民在远离他们,许多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选民(如马来西亚裔澳人、新加坡裔澳人)也受到右翼媒体反亚洲仇恨言论的深刻影响。
正如我之前观察到的,种族主义者在进行言论甚至身体攻击之前,不会费心去了解对方只是华裔,或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华裔。
(图片来源:网络)
新州工党应吸取教训
新州明年3月份将举行选举,工党在战略层面必须找出有效的办法吸引“华裔选民”。最好的方式是将不仅仅将华裔看成是选民,而首先应视为澳洲同胞。
在意识到中国因素的重要性后,在维州的此次选举中,自由党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信上投放政治竞选广告,包括对时任领导人Matthew Guy的宣传。
相比之下,工党的策略旨在持续接触草根阶层。一位在竞选期间积极活动的华裔工党支持者告诉我,她和同事通过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与华裔澳人建立联系,包括艺术、美食、老年俱乐部、太极、音乐、乒乓球、羽毛球等团体。
维工党的战略曾意识到,鉴于东区选民的重新分配,他们可能会面临挑战,因为那里有很多说中文的选民。因此,当地工党议员试图通过老年人协会、艺术团体及学校等社区组织吸引华裔澳人。他们还发放中文宣传册,解释工党政策及其竞选承诺。
工党维州的华裔支持者告诉我,他们信任Dan Andrews。他们举例说,竞选活动初期,Andrews曾到访Glen Waverley,寻求华人社区的支持(当地中文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他们还告诉我,Andrews曾与一名华人护士交谈,以了解有关卫生工作者方面的问题。
正如一名年轻的华裔工党支持者所言:“我不认为自由党在社区参与方面能够达到这种程度。他们仍然沉浸在‘反共导致了我们的失败’这种无稽之谈中。”
华裔志愿者是秘密武器
尽管在最近的联邦选举中,第一代华裔移民参与人数更多,但维州选举中的华裔志愿者服务达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投票前的一周我住在墨尔本,有几个我需要见面的人当时正在忙着做志愿者。
一些志愿者告诉我,虽然他们希望自己支持的候选人获胜,但重在参与。
“从打电话到上门造访,从与当地人接触到与他们进行激烈的辩论,我在短时间内学到了很多。这样很好。”一名志愿者在回忆为Prahran选区工党候选人Wesa Chau做宣传时说道。
维州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有兴趣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州。与西澳州长Mark McGown一样,相比其他州领导人,Andrews一直都获得更多当地华人社区的支持。
尽管维州漫长的封锁似乎令西部选区的许多选民不满,但东区许多说中文的选民更理解采取严格隔离措施的必要性。
毫无疑问,选举后将会进行盘点和分析,但很明显,此次选举应引起所有党派深思。
(图片来源:Crikey)
作者孙婉宁:悉尼科技大学(UTS)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媒体与传播学教授,2016年以来澳洲人文学院成员,澳洲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专家学院成员(2020-2022年)。中国媒体和文化研究方面专家,以当代中国农村到城市移民和社会变革,以及软实力、公共外交等方面研究闻名。
(T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