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乱象让美欧央行感到头痛,控制通胀面临更大困难(组图)
中国疫情管控的放开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焦点:从严厉清零扰乱全球供应链转向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可能会加剧全球通胀上行的势头。目前正在与通胀进行艰苦博弈的美欧领导人对此都深感不安。
欧洲中央银行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五(1月20日)指出,随着复苏的推进,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需要的大宗商品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这势必会加大通胀上涨的压力。
拉加德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当中国经济走出新冠大流疫踏上复苏之路,它对大宗商品和能源的需求将会增加,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通胀压力”的上涨。
美国财经媒体CNBC周四(1月19日)的报道也指出,经济数据显示,美联储在过去一年中采取的强加息措施对拉低通胀水平已经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中国需求的增加将会使大宗商品价格返回至2022年年初的高水平。
报道引用美国金融服务公司雷蒙德詹姆斯合伙人公司(Raymond James)的机构证券策略师塔维斯·麦考特(Tavis McCourt)的话说,“一个经济更为强劲的中国将加强美联储强势政策取向。”
麦考特表示,中国放开后会带来对各种产品的需求。这种动力可能会推动大宗商品的价格重返去年春季的水平,“这样我们在控制通胀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将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在三年新冠病毒大流疫期间,中国一直坚持严厉的“动态清零”政策,对任何发现病毒的地方实施全面的封禁,居民不得出门,公共场所关闭,公共汽车、地铁和航班停运。频繁、长期和大面积的封城不仅使地方经济陷入停顿,而且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普遍认为,这是全球通胀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12月初,北京当局突然宣布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全面放开了疫情防控,这迅速导致疫情在中国全国范围的迅猛扩散。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设备和药品极其短缺,死亡人数急速攀升。
不过,中国国家卫健委周五宣布,全国各省的疫情已经度过三个高峰—发烧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普通门诊非新冠病例比例已达99.5%。
中国当局的这个说法与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形成巨大反差。世卫组织周四发布的每周报告说,截止一月十五日的一周里,中国新冠患者入院人数大增70%,共63,307人,为疫情爆发三年多来的新高,也是中国单周最多的新冠患者入院人数。
世卫官员指出,中国严重低估疫情反弹规模,多次呼吁北京公开包括死亡病例和额外死亡人数等更为详细的数据。
CNBC的报道说,大宗商品价格从去年12月以来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伦敦金属交易所周四的三月铜期货交易价格为9436美元,当月涨幅约12%。
美联储官员也对中国经济复苏可能颠覆美联储为控制通胀压力所作出的努力感到关切。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中国的放开和欧洲经济衰退几率的下降有可能导致通胀再次加速增长。布拉德在周三华尔街日报举办的一个圆桌会议上说:“中国放弃了清零政策并且重新放开,这一切发生的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原来的估计。
这听起来像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利润幅度再次面临新的压力”。
布拉德明确表示,“我对通胀压力的上涨趋势感到不安,这是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风险因素。”
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洛雷塔·梅斯特尔(Loretta Mester)周三对美联社说,她认为,鉴于目前通胀走势,美联储有必要继续加息,美联储基础利率至少应当提高至5%以上。目前这项利率在4.25%至4.5%之间。
美联储从去年三月开始此轮加息周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联邦基准贷款利率从0%-0.25%提升至目前的4.25%至4.5%,这是美联储在近数十年来加息力度最大的一次。
美联储设定的通胀目标是2%,业内人士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任务非常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