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2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996

如警告无效,美国将与盟友联手制裁中国(组图)

2023-03-04 来源: 美国之音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20条

路透社星期四(3月2日)报道说,包括美国政府官员在内的四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在多次公开警告北京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后,正在筹备后续动作,与盟友商讨如何对中国军援俄罗斯展开新的制裁。

如警告无效,美国将与盟友联手制裁中国(组图) - 1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2月18日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当面警告说中国如果决定向俄罗斯提供军援,那么此举对美中关系将产生“严重后果”。图为参加会议的布林肯。

路透社说,磋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美国正在就可能对北京实施的制裁与盟友进行讨论,特别是那些富裕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国家。

目前还不清楚美方向盟友提议的制裁措施将会包括哪些内容,而负责牵头实施制裁的美国财政部也拒绝了路透社寻求评论的要求。

美国及其盟国最近几个星期一再警告说,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的军事援助,但是北京对此一口否认,反而指责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援,大发“战争财”。

美国政府并未对外公布任何中国可能向俄罗斯提供军援的证据,但是拜登总统去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时曾当面对此提出警告,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个月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的间隙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举行非正式会晤时,再次当面警告说,中国如果决定向俄罗斯提供军援,那么此举对美中关系将产生“严重后果”。

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拜登政府最先接触的都是一些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助理和外交人士。美国接触的都是一年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对俄罗斯实施最严厉制裁的国家,以便为可能针对北京的制裁措施打下基础。

白宫国安会一位发言人在回答路透社提问时表示,俄罗斯的侵乌战争也给中国与欧洲及其他国家的关系制造了困难。

“这让中国举棋不定,也可能会给中国的国际关系带来冲击,中国不需要,也不应该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位发言人说。

路透社引述一名参加磋商的国家的官员的话说,他们只看到有关中国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军援的零散的证据,但是一名美国官员则说,美方已经向盟友提供了详细的情报。

路透社说,拜登总统星期五与来访的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在白宫会晤时,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将是他们讨论的议题之一。此前在新德里,正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的美中俄外长也在参与有关俄乌战争的讨论并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

上周五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中国政府推出了一个呼吁冲突双方全面停火的12点和谈建议,但是这一建议遭到美国及西方盟友的质疑与拒绝。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有关制裁北京的磋商目前尚未就具体的措施达成广泛的一致意见。

其中一个消息人士说,美国政府希望在万一出现中国向俄罗斯运输军援一事时,率先提出有协调制裁的想法,并为此事“把把脉”。

“在七国集团方面,我认为大家都有清醒的认知,”另一个消息人士表示。但是此人强调,聚焦中国的详细制裁措施并未谈妥。

俄乌战争目前已经陷入战壕中的拉锯战和消耗战。由于俄军武器装备被击毁后难以很快补充,而且俄军弹药极其贫乏,因此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担心俄罗斯会竭尽全力寻求中国的援助,而中国一旦决定向俄罗斯提供军援,战场的态势有可能发生有利于俄罗斯的转变。

在美国的坚持下,七国集团上周五就俄乌战争一周年发表的声明中,明确加入了呼吁“第三方国家”“停止向俄罗斯的战争努力提供实质支援,否则面临高昂代价”的措辞。

虽然声明没有点名中国,但美国公布的最新制裁名单中不仅有许多俄罗斯的官员和实体,而且还有一些中国公司。美方将禁止美国企业向这些中国公司出口半导体等技术产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0)
团缘 2023-03-04 回复
如果真的制裁中国,逼中国和俄罗斯联盟,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难道西方国家怕中国发展太快,趁现在一决高低?
FCCP 2023-03-04
中俄朝在苏联时期就已经穿一条裤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了吗?因为中俄人民并不想打,最后只能是独裁自己灭亡!
飞翔鸟 2023-03-05
纵观美国对外发动的多次侵略战争,可以看出其军事行动导致人道主义危机的案例不在少数。在当前战火未熄的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误炸误伤”频频发生,难民漂泊无处落脚,基础设施千疮百孔,国民生产停滞不前。美国在国外发起的战争,往往打着“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预”等旗号,为何最终演变为人道主义灾难呢?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1年4月曾总结出美国频繁对外动武的五个原因,除了军力优势导致其很难抵制住诉诸武力的诱惑、国内制衡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等因素外,并未提及美国价值观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实际上,“维护人权”并非美国对外动武的明确驱动力,对外动武不过是美国达成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虽然其中并不排斥道义感的驱使,但这并非充分或必要条件。只要认为需要,只要相信对自身有利,只要觉得力所能及,美国就会产生动武的冲动。而由此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再可怕,也总是别人在承担,不会影响美国达成其目标,也不会直接伤害美国人。选择不计后果地动武,其背后透射出的是“美国优先”、强者通吃的霸权心态,是“唯我独尊、宁负天下”的单边思维。 在口口声声尊崇“普世价值”的美国政客眼里,“天赋给他们的人权”是否也被同等地赋予了普天下其他的人呢? 既然美国国内确立了所有族群一律平等的法律,那么在面对国外民众时,美国是否真正认为他们也应享有同等的基本权益,还是仅仅因为他们手中没有美国选票就无须顾忌? 美国相信发生在其本土的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是卑劣的、应受惩罚的,难道发生在美国以外、由美军实施、导致大量无辜平民死伤的残暴事件就是可接受的、“必要的”牺牲吗? 在别人的国土上就“宁可错杀、绝不漏杀”,肆意使用放射性武器,用有毒试剂摧毁所有植被,未辨明目标性质就随意开火,在实施这些行为时,美国价值观中“不言而喻”的人权被赋予了谁呢? 那些仅仅因为无力逃离交战区域就随时要承担被当成恐怖分子射杀风险的平民,人权在哪里?那些出生时就因美军的化学武器而致残并将痛苦终生的孩童,人权在哪里?那些为躲避美军的战火流落他乡却无处落脚的难民,人权在哪里? 归根结底,动辄以单边战争手段来解决争端的思维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人道主义与霸权主义存在内在的对立,期待霸权主义国家去捍卫他国人权无异于与虎谋皮。国际争端的解决要靠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平等协商,要靠规范完善的国际机制来协调,要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推进。只有丢弃私利至上的霸权思维,才能避免“人道主义干预”变成人道主义灾难,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才能使各国人民都能真正享有各项基本人权。
独狼 2023-03-04 回复
🤣咱就说天天不是一直都在制裁么。已经习惯了 有本事打一架
除四害 2023-03-05
等你马比,说得好像美丽国告诉你一样
今天你自由民主了吗 2023-03-04
司马懿磨刀十年,只砍一刀。
FCCP 2023-03-04
美国在台湾等了你70年!到底打不打?怂货!
土澳居民nOhii 2023-03-04 回复
美国的所谓证据可信吗?不会又拿着一个白色的粉末说这是伊拉克生产的致命性武器.
巡游探访者良爷 2023-03-05 回复
你tm真的小看你中国大爷啦,霸权霸凌、说大话吓不倒你大爷,你大爷想做什么该做什么,不是听你放屁打嗝。
FCCP 2023-03-04 回复
民主与独裁必需脱钩,一旦开打,将建立新次序,独裁将被彻底踢出国际体系!
我是台独畜生的爷爷叫特浪普 2023-03-04
第一个痛打世界上最大的邪恶及恐怖国家美国,只有美国从地球上消失,世界才能真正的和平,因为美国是军工体国家,制造战争
飞翔鸟 2023-03-05
据维基百科:美国的大规模监控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时监控与审查制度(英语:Censorship_in_the_United_States)。期间,任何来自、到达或途经美国的国际通讯都被监控。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又启动了黑箱计划(英语:Black Chamber)和酢浆草计划(英语:Black Chamber),继续进行大规模监控。而随着联邦执法机构和情报机构的建立和扩张,如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国家体制化的监控开始用于打压持不同政见者。来自“反谍计划”的证据显示,大量组织和个人都是这些情报机构的目标。而在民权运动期间,大量反种族隔离人士被情报机构监控,并被认定是颠覆国家政权者。而美洲原住民、非裔美国人与墨西哥裔美国人解放运动的社会活动家,以及反战抗议者也被监控。美洲原住民部落成员曾受到过来自联邦调查局的持续大规模监控,而近期则改为由国土安全部监控。 而在1946年签订的英美协定,则在1955年演化成了如今的梯队系统。梯队系统由五个英语国家组成,也就是所谓的“五眼联盟”,主要的工作是截取电子通讯,而针对本国人的监控能力则越来越强。 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美国针对国内和国际的大规模监控则超越了《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允许的程度。在袭击发生之后的2001年9月14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此后,奥巴马担任总统时,也会每年以行政命令持续维持紧急状态,[5]使美国处于持续的紧急状态中。此外,美国政府还提出了数个国家安全法案,包括《爱国者法案》、《精确法案》和《国外情报监控法案》的修正案中的棱镜计划。不同政见者和政治批评家认为,这些法案和行政命令造就了一张巨大的情报监视数据库网络,1950年代美国暗杀异见人士和国家领导人的非法“反谍计划”,如今却成为了国家体制,使美国逐渐变成一个警察国家。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