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5岁男童突然坠亡,奶奶姥姥却在打麻将(组图)
中国四川自贡,一个5岁的男童从高楼阳台上坠落,几个小时后,才被路过的邻居看见。
邻居赶紧拨打了120,但已经来不及了,孩子早就没有生命体征了。
令报警的好心邻居纳闷的是,自孩子被发现,到救护车离开,孩子的家长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据了解,坠亡小男孩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交付给奶奶和姥姥照看。
孩子坠亡前后,奶奶和姥姥都一直在打麻将。
又一个幼小的孩子,来人间一趟,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看看太阳,就夭折于“疏于看管”的悲伤。
这起悲剧发生后,评论区里充斥着这样的言论:
●“继续打麻将吧,这次有时间打了。”
●“俩老东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孩子是电话充值送的吗?!”
●“这下好了,以后不用带娃了,更多时间去打麻将。”
理解网友的扼腕叹息。
但我还是想透过这桩悲剧,和朋友们探讨这么一个问题:
那个坠亡的5岁男孩,看似是夭折于一场家庭意外,实际是消逝于一场时代隐痛。
★第一,背井离乡的父母,一辈子都走不出对孩子的亏欠。
实话实说,虽然这场悲剧的肇事者,看似是打麻将的姥姥和奶奶,我们每个人都清楚的真相是:
谁生谁养。
生下孩子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监护人和养育者。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陪孩子长大,顾孩子周全,护孩子安全,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
不是每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生活在父母的呵护里。
在这片土地上,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比如一出生,或断奶之后,就被迫和父母分离:
父母要背井离乡,去打工挣钱,孩子要留守在家,读书长大。
我们将这部分孩子,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年四季都待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养育,靠电话和视频维系与父母的情感,只有春节时才能得到父母的真实拥抱和短暂温柔。
更要命的是,一不留神,他们就可能夭折于某场意外——比如火灾、水灾、溺亡、车祸、坠亡——成为父母一辈子追悔莫及的至痛。
你可以骂他们的父母只生不养,也可以骂他们的父母没有本事,但你要看到:
“搬起砖无法抱你,放下砖无法养你”,的确是这片土地上很多父母的身不由己。
他们拿命换钱,只想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好的条件、相对高的起点,但因为无法陪孩子身边,没能及时挡住意外,一场失控的灾难,就足以捏碎他们的梦和家,让本来就亏欠孩子的他们,一辈子都活在自责和内疚里。
你说他们不负责,他们如此拼命赚钱还不是为了孩子。
你说他们很负责,他们在意外来临时又是缺席的。
他们,是四川自贡刚刚坠亡的5岁男孩的父母,是我们老家村里、镇里、县里、市里的父老乡亲,也是这片土地上数以亿计的打工人。
他们,是含泪奔跑的父母们,也是时代隐痛的见证人。
★第二,被困在母职里的老人,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看到四川自贡的5岁男孩坠亡的悲剧时,我想起老家发生的一场连环悲剧。
我们隔壁村有对夫妻,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后在我们县城买了房子,并把俩儿子接到县里读书。
因为夫妻俩还要出门给俩儿子挣学费、生活费、将来娶媳妇的各种费,就把俩孩子托付给奶奶照顾。
有个周末,奶奶骑着三轮车去接俩孙子,走到县城一个三岔路口时,被一辆大货车撞倒。
老太太被撞得浑身骨折,俩孙子从三轮车上摔下来后,直接被大货车碾压致死。
一个家,就这样毁了。
但不幸,并没有止步。
始终活在内疚的奶奶,从医院回到家的第二天,拖着浑身打满石膏的病体,找到家里的农药一饮而尽,追随两个孙子而去。
奶奶为什么自杀?
因为,夺走了俩孙子的性命固然是车祸,但在奶奶的认知里,她才是那个该死的罪人。
她没有替儿子媳妇照看好孙子,她自觉不配苟活于世。
我听我妈给我讲这桩真人真事后,不寒而栗。
中国女性,尤其是上一代女性,始终被困在母职里。
把儿子女儿养大,再把孙子外孙子养大,中间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她们没有把孙辈们照顾好,甚至还会遭受孩子们的各种嫌弃和威胁:“老了不管你!”
等孙子们也养大了,她们也老得走不动了。
她们一辈子,甚至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
“忍辱负重”“隐忍牺牲”“任劳任怨”“贤良淑德”,是讴歌女性的伟大词汇,也是捆绑女性的枷锁。
我们这代人,要看见那些背负在女性身上的无形鞭打和诅咒。
然后,对那些深受其害的母辈,葆有悲悯。
在四川自贡的悲剧里,沉迷于打麻将疏于照看孙子的奶奶和外婆,的确没有尽到监管责任。
但此刻,再也没有谁比她们对孙子的离世,更内疚更悲伤——逝去的那个孩子,是她们孩子的孩子,从此后,她们就成了家里抬不起头的罪人。
而照看孙辈儿,从法律上来讲,本不是她们的责任。
她们只是亲情和伦理,为儿女分忧,牺牲自己晚年的健康、精力和钱财去照顾孙辈,一场意外却把她们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我无意为她们的疏忽开脱,我只是为这沉重的母职哀叹。
★第三,意外悲剧之后,都有见识的荒芜和潦草。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幼童坠亡”,会发现全国各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此类悲剧不断发生。
这些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案件,都指向一个共同且致命的疏忽:
家住高层的人们,没有安装防坠纱窗。
就算家里有孩童,就算全国各地隔三差五地发生孩童坠亡案,就算别人再怎么普及防坠纱窗的必要性,这些家庭的父母还是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疏忽和忽略。
疏忽和忽略的本质,看似是大意的问题,本质上是见识的问题。
“觉得太贵”,是一种短见——相比孩子和性命,纱窗能有多贵?
“认为没必要”,是缺乏风险意识——无法以最悲观的心态,采取最积极行动的人,很难过好这一生。
“以为这种意外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是一种自恋——我们该多傲慢,才会自大到认为无常只会走向别人?
每一场意外的背后,都有见识的匮乏。
无非是集体的见识,还是个体的见识。
四川自贡那个可爱的5岁男孩,不会回来了。
但我们每个大人,都当走出傲慢和偏见、大意和自恋,用谦卑、乐观、行动和守望,给孩子们编织一扇又一扇防护窗,让孩子们走向更辽阔的远方。
毕竟,每个消逝的孩子,背影里都写满深情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