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我被哈佛录取!通过“秘密档案”我知道真实原因...(组图)
2021年12月,当Rachel Lee通过在线门户打开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迎接她的是以粗体文字显示的“Congratulation!”
伴随着喜悦,她立刻感到好奇,“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自己会从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直到踏入波士顿哈佛校园,读大学一年级时,她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得益于《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FERPA) 法案。从 2015 年开始,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部分大学根据法案要求,向学生开放录取档案。
即报到入学的大一新生可以向大学招生办申请查看当时的录取档案,档案会记载招生官是如何评价自己并给自己打分的。
长此以往,美国大学的录取流程被层层充满神秘色彩的厚重帷幕裹住,这项举措给大家掀开了一角。
录取背后的“黑匣子”
值得指出的是,每个大学给学生的打分维度与标准都是不同的。
拿哈佛举例,从另外一个哈佛在读学生Khoi Nguyen的文章里,我们可以详细看到哈佛的打分维度。
哈佛根据四个标准评估申请人:学术、课外、运动、个人(特质),每个标准的评分范围为 1 到 6。1分是最优秀,6分表示最差。
我们来一个个说。
Academic学术:它通过评估申请人的成绩、选课的难度和标准化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术实力。
Khoi Nguyen说自己在校外考了14门AP课程,并取得超出了所在县所允许的最高 GPA,最终获得 5.086。即便如此之“卷”,但Nguyen说自己的成绩在高中年级排名第3。
此外,因为SAT刷不出成绩,在发现自己更适合ACT考试后,他ACT考出了35分。
最后,在学术这一栏Khoi Nguyen获得了2+。
划重点:成绩好,是进入哈佛的基本门槛。
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在这一栏,招生官感兴趣的是学生对活动的奉献和领导力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你。
通常1分表示申请人具有国家级或其他真正不寻常的成就;2表示申请者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对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担任班长或在当地社区获得课外成就的认可与奖项。
在这这一部分,Khoi Nguyen也做得非常出彩,还上过电视,并被哈佛招生官看到。最后Khoi Nguyen获得了两分。
图为Khoi Nguyen所做过的活动,Nguyen说哈佛想要的是那些渴望改变世界的人。
运动Athletic:顾名思义,这一栏考察申请者在运动方面的成就。1分往往为奥运会运动员保留,2分表示在高中体育校队有很强的贡献。
运动这一栏非常有意思,其它大学并不会把运动这一栏单独罗列出来打分,比如耶鲁,把运动归到课外活动。
学生Danu说哈佛的录取档案充斥了各种难以解读的符号。
很多哈佛学生在网上吐槽,自己在运动方面几乎一窍不通,以为自己会获得最低分,没想到哈佛会手下留情,给自己一个中间分。
Khoi Nguyen说自己不是运动明星,最后他获得了4分。
个人特质(Personal Evaluation):在这一项,招生官会考察学生的品质、性格等,论文、推荐信和面试都是评分的重要依据。
在这一栏,Khoi Nguyen获得了2分。
Khoi Nguyen说自己的论文写了自己的母亲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何影响并塑造了自己。
最后,所有的分数加在一起,Khoi Nguyen说自己获得了2分,并在EA轮被哈佛录取。
油管博主College Lead是homeschool(在家上学)者,四年前,她分享了自己的哈佛录取档案,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非常值得一看。
其实,在油管、Reddit上,有很多上岸的学生会“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录取经历,比起在黑暗房间“盲人摸象”,这些视角多多少少会给我们一些参考与抓手。
耶鲁、斯坦福...我们不一样
适逢放榜季,就在上个月,耶鲁大三学生 Brian Zhang也向公众“揭露”了自己的录取档案。
Brian Zhang说,在录取档案上,他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具体打分,他还可以详细看到招生官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读论文1时我流下了眼泪”,一位招生官这样评价Brian Zhang的论文。
当Brian Zhang继续读下去时,他发现了更多让自己也很感动的评价:
“他对他的妈妈很好”;“他看起来确实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史以来最聪明、最真诚、最快乐的学生之一” ;“我毫不怀疑Brian会推动耶鲁大学同学坚持正义” ;“我留下了令人信服的印象,该学生将为本科生社区做出重大贡献”;“GPA非常优秀,尤其他还处于那样一个艰难环境。”
Brian Zhang总体评分为 2++。(耶鲁评分为 1到4个等级,1代表最高等级,加号代表额外加分。)
虽然,Brian Zhang没有向我们展示耶鲁的具体打分,但我们可以从其它学生的分享里了解到耶鲁的大致评分维度。
具体来讲,耶鲁档案的第一页会记录学生的性别、专业、班级排名、班级规模、GPA、课程体系(比如是IB还是A-level) ,学生所在高中的四年制大学入学率以及免费或享有减价午餐的学生比例也被公布。
据耶鲁学生Molly的分享,耶鲁通常会有两个“打分员”,后者会从课外活动、两个老师的推荐信、辅导员的推荐信、文书、校友面试等维度进行评分。
Molly作为艺术生在油管上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录取档案,可以说分享得非常详细了。
有学生讲到,耶鲁比其它很多大学都更看重推荐信,因此想要被敲开耶鲁的大门,获得在校老师的高评价,尤为重要。
再来看看斯坦福。
斯坦福打分有5个维度,分别为:考试成绩(SAT/ACT、语言成绩等);高中在校成绩;外部支持(这里通常指推荐信);课外活动;个人特质(通常包括Self-Presentation/Intellectual Vitality,即自我展示和智识活力,有时也从论文维度考察。)
斯坦福的一位学生展示了评委给给自己的打分,评分范围为1-6,1为最佳。
宾大的打分维度分为四个方面(详细见下图)。其中,第一个维度Match and Alignment比较有意思,大意指的是学生和宾大的契合度。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美国大学的招生“规则”都是不一样的。这比较好理解,因为每所大学的文化和教育理念都不一样,因此它们想要招收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倾向性。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们在申校前要充分做好学校的research,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不然,在错误的道路参与“内卷”,大概率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像前几天参与我们直播分享的上海学生说,他通过调研了解到,历年来,布朗大学在中国内地只倾向于招收北京、上海一线城市的孩子。在早申轮,这个男孩被布朗录取。男孩说,大学申请比的是信息差。
“暧昧不明”的美国大学
但并不是每所大学都将“黑匣子”公之于众。
比如哥大,根据哥大本科生招生主任Jessica Marinaccio的说法,“我们会在学生入学之前删除这些评级表,以便学生在开始上大学时能够重新开始。”
另外一些知名大学,比如MIT、普林斯顿等也未向学生公开档案数据库,后者的理由为“这是申请人的高度敏感数据”,即不公开是对学生隐私的保护。
但这或许只是大学单方面的说辞。
在一篇题为《普林斯顿大学正在努力阻止其招生记录被公开》的文章里,作者揭露了普林斯顿不愿意公开“黑匣子”的秘密。
“因为这些招生数据有可能揭露常春藤盟校那些不太政治正确的招生倾向,比如优先考虑校友和名人的孩子。”
总而言之,对于档案数据库的公开与否,以及公开程度,每个大学的态度都是不同的。
如今,在Reddit 上、YouTube 上,以及很多Buzzfeed 的文章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第一视角的记录与分享。
虽然,大学申请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他人的成功申请经验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自己,但如果把美本申请比作在汪洋的湖泊里,靠岸的过程,这些记录与分享将会是大风大浪里的浮萍。
浮萍不会让我们直接到达彼岸,但会给予我们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