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0.8°C-13.8°C
纽币 : 人民币=4.4434

喝了一口,浙江1岁宝宝中毒身亡!很多人家中常备,误服10余毫升可致死(组图)

8天前 来源: 钱江晚报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今天浙江官宣入梅

有不少人暗喜,

下雨天气温是不是会下降

但也有很多人担忧,夏天本来蚊子就多

这一入梅,

是不是家里的蚊子更多了

喝了一口,浙江1岁宝宝中毒身亡!很多人家中常备,误服10余毫升可致死(组图) - 1

图片来源:CFP

1岁宝宝好奇喝了蚊香液

不幸中毒身亡

入夏以来,家住低楼层的明明一家一直饱受蚊虫困扰。尤其是一岁多的明明,白白胖胖的身体被蚊子叮咬出了一个个的大红包,连脸部上眼皮都被叮肿了,浑身痒得不行。父母看着都心疼得不得了,白天一看到蚊子就用电蚊拍打蚊子,晚上也不间断地用起了电蚊液杀蚊。

前段时间的一个午后,刚刚才学会走路的明明,趁着家里人没注意,悄悄摸到了蚊香液的边上,并好奇地喝了一口蚊香液(约10毫升)。喝完之后,明明当即出现了哭闹、呛咳、呕吐的情况。等妈妈听到明明的哭喊,赶到孩子的身边时,明明紧接着又出现了剧烈抽搐的情况,整张小脸憋得发紫,看着十分吓人。惊慌失措的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

当孩子抵达医院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呼吸、心跳都极其微弱。急诊医生立即对明明进行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抢救等一系列抢救工作,并采取药物控制抽搐、缓解脑水肿以及维持内环境和循环稳定的治疗。

遗憾的是,尽管医护人员尽力抢救并提供了高级生命支持,明明始终仍未苏醒。很快,孩子的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脑水肿和脑疝。最终,明明因为脑部严重损伤而不幸离世。

而像这样的儿童因误服、误用灭蚊驱蚊产品而中毒入院的事件,以前也发生过多次。

近日成都媒体报道,当地也有一个1岁4个月的宝宝,因误喝蚊香液中毒身亡。

喝了一口,浙江1岁宝宝中毒身亡!很多人家中常备,误服10余毫升可致死(组图) - 2

喝了一口,浙江1岁宝宝中毒身亡!很多人家中常备,误服10余毫升可致死(组图) - 3

喝了一口,浙江1岁宝宝中毒身亡!很多人家中常备,误服10余毫升可致死(组图) - 4

蚊香液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蚊香液怎么会有这么强的毒性,孩子只喝了10毫升就断送了性命?

面对这起令人痛心的悲剧,急诊科主任吴秀静表示,菊酯作为蚊香液的核心成分,其实是一类能够有效杀死蚊蝇的农药,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菊酯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使它们无法正常运作,最终导致蚊虫的麻痹和死亡。一般来说,蚊香液气化之后扩散到空气中,由于剂量较少,危害较少,对于除婴儿、孕妇和老人之外的普通人群来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旦是液体状态被误入消化道后,危险就急剧增加,孩子将面临严重的死亡风险。

菊酯是蚊香液中的核心成分,分为天然菊酯及化学合成菊酯:天然菊酯的主要成分为除虫菊素;化学合成的菊酯称为拟除虫菊酯,种类较多,按毒性可分为Ⅰ型菊酯和Ⅱ型菊酯。

Ⅰ型菊酯:如氯菊酯和二氯菊酯等,这些化合物不含氰基,毒性相对较低。

Ⅱ型菊酯:如氰戊菊酯等,这些化合物含有氰基,毒性显著更高。研究表明,Ⅱ型菊酯不仅对昆虫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对人类尤其是儿童也具有更大毒性。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电蚊香液,主要以氯氟醚菊酯和四氟甲醚菊酯这两种成分为主,浓度大多在0.3%至1.2%之间。不同浓度和类型的菊酯化合物决定了蚊香液中的毒度高低。其中,家长最要警惕含有氰基的Ⅱ型菊酯,毒性极高,对儿童的伤害更大,后果更严重。

同时,除菊酯外,蚊香液还包含溶剂,通常为挥发性有机溶剂,能帮助有效成分均匀地挥发到空气中。但某些溶剂本身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也会增加孩子的中毒风险。

吴秀静主任表示:“误服蚊香液中毒不同于一些普通的农药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当发现孩子有误服情况时,及时就诊非常关键。”

喝了一口,浙江1岁宝宝中毒身亡!很多人家中常备,误服10余毫升可致死(组图) - 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旦误服,立即送医

儿童急性中毒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也是1 ~ 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这个年龄段的娃娃抓取能力逐渐增强、好奇心强、对周边危险因素识别能力差等因素,增加了患儿误服风险。

夏天蚊香液几乎每家每户标配,怎么判断娃娃有没有蚊香液中毒呢?

蚊香液中毒有哪些表现?

蚊香液中的有毒成分首要危害神经系统,中毒后的表现形式多样。

可有头痛、头晕、胸闷、视力模糊、心律失常、昏迷、惊厥、抽搐、咳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喉咙痛、恶心、呕吐和腹痛、口腔溃疡、分泌物增多和(或)吞咽困难、胃食管溃疡,糜烂性胃炎、皮肤烧灼感、刺痒、皮疹等表现,昏迷和惊厥是危及生命的主要表现。

喝了一口,浙江1岁宝宝中毒身亡!很多人家中常备,误服10余毫升可致死(组图) - 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现孩子误服怎么办?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急性中毒潜伏期为2-24小时,多数6-8小时,早期可无症状。如发现孩子误服,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果情况严重,第一时间拨打120!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初步处理,等医生到场施救。注意不要擅自催吐,防止引起黏膜灼伤、误吸等二次伤害。

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将散装或者液体药物,比如洗衣液、农药等放入塑料瓶中,这样孩子更容易误食。儿童医院也较常接到此类急救患儿。

如果发现儿童误食这些有毒物质,最好立刻送入医院救治。

家里小孩或者老人、孕妇等敏感人群,最好不要用任何驱蚊产品,尽量采用蚊帐等物理驱蚊。如果一定要用,尽量放在通风的地方,切忌长时间使用,空调房间点一晚上蚊香更是有害。

还有一些劣质蚊香,将菊酯类换成了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虽然加大了驱蚊作用,但毒性相对大得多。幼儿对这类物质很敏感,如果空调房间空气不流通,很可能出现过敏,严重者还会出现头晕、胸闷等中毒现象,电蚊香液也是一样。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

家长们要时刻注意孩子安全

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关键词: 蚊香液误服中毒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Dorawenn 8天前 回复
常识都没有有孩子竟然用化学品灭蚊子,弄个蚊帐不好吗
kaki-H 8天前 回复
蚊香也有毒!慎用,慎长时间闻
晓晓想回国 8天前 回复
哎,可怜的宝宝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