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9日 10.8°C-13.8°C
纽币 : 人民币=4.4474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4天前 来源: 发现新西兰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在奥克兰的一个排练场里,一群来自不同族裔和国家的小朋友,投入地齐唱中国歌曲《蒹葭》。而这背后,与一位华人的努力有着很大关系,而他的经历,由很多“意外“的故事组成。

01

“因为一部剧来到新西兰”

这位合唱团的指挥,是中国合唱指挥家魏昌慕巍,他是奥克兰童声合唱团The Cloud的音乐总监。

2019年,他辞去欧洲大学的职位,因为一部剧,来到了新西兰。

起初他在波兰格但斯克大学合唱团做助理指挥,当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部清唱剧《弥赛亚》,这部剧在新西兰每个圣诞节都会上演,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剧,他便联系到了奥克兰合唱团的音乐总监,受邀飞来了新西兰。

新西兰的自然和人文都深深吸引了他,这里的音乐氛围也很浓厚,排练之后,他被推荐得到了坎特伯雷大学合唱指挥博士的名额。

他欣然接受,开始了新西兰的学习和实践,魏昌慕巍自己有两个孩子,他希望在自己的孩子也能加入合唱团,但是考察过程中,他没有找到适合的。

“那不如自己成立一个合唱团吧”,他做了这个现在想来都觉得疯狂的决定。

奥克兰本身就有好多合唱团,而他又是新移民,从招生到运营,都要亲力亲为,并不容易。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1

02

“站在中西的交汇点”

聊起The Cloud童声合唱团和自己的教育理念,魏昌慕巍很有自信。

“我常常和家长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The Cloud,那么可能也不喜欢其他合唱团”。

他观摩过世界各地的多个童声合唱团,摸索出来了一套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欧洲的会用沉浸的文化滋养你,美国会用大量风格考验你,中国很严格很登峰造极,新西兰的人文体验十足”,而他则在其中做一个中和,用多角度的方法来教授专业的合唱音乐知识。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2

魏昌慕巍的招生方式也很特别,他不会“一面定终身”,一般他会让家长先带孩子来排练场,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对音乐有兴趣,然后给到孩子一些曲目,让他们回家练习,然后再过来,在热身熟悉后再演唱,之后再让孩子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否想要继续学。

“我不想看到孩子当着我面说不喜欢我,这很伤我的感情”,魏昌慕巍很感性很“任性”。他尊重自己的情绪,也真诚且耐心地对待每个孩子。

“合唱团不是让孩子聚在一起唱歌的地方,这是他们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是展示自己的舞台”。

对于每个在合唱团唱歌的孩子,他看的不只是眼前的成绩,而是在心中默默为他们计划好未来可以走的路,

一年多的时间,他在奥克兰3个区有了9个合唱团,现在有200多位小团员,在2023年9月的新西兰Kids Sing(童声合唱)比赛上,这个成立仅一年多的The Cloud童声合唱团就斩获一金一银两项大奖,魏昌慕巍也被评为最佳指挥。

合唱团的运营并不容易,排练一次,场地费就要几千块,还需要提前很久预订,时间冲突时,还要有很多预备方案。与传统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不同,他需要“入世地”去处理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合同、费用等。

工作状态的魏昌慕巍很专注,“不食人间烟火”,排练日他不吃饭,让自己精神高度集中。

比赛当日的曲目是《流浪的小星星圆舞曲》,指挥过程中,看着孩子们眼中的光和投入歌唱的样子,那一刻他突然感动到落泪,“是否获奖已经不再重要,我知道孩子们真正享受音乐”。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3

03

阴差阳错去了波兰读书

魏昌慕巍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的父亲,是他的第一位钢琴启蒙老师。

父亲是个“虎父”,对他很严格,现在提起来他还心有余悸。

在父亲的严苛教导下,他的钢琴水平提升很快,但是“不太能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还有一点,是我英文不好,那不如去个不说英文的国家,从零开始。”

因为波兰是肖邦的故乡,魏昌慕巍对这个国家很有感情。

恰好当时波兰但斯克音乐学院来中国招生,他便去考,因为时任学院副院长Marcin Tomczak教授个人是指挥出身,便多加了几项,来测试考生的指挥能力。

魏昌慕巍乐理、音准都很好,Marcin Tomczak直接邀请他就读合唱指挥专业,当时一心想学钢琴的他,没有太放在心上,就直接回了家。

到家后他很难过,告诉父亲“钢琴我没考上,但是评委让我学指挥”。他以为父亲会因此失望生气,没想到父亲很是激动,让他快答应,因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一心想要成为钢琴家的他,“意外”进入了合唱指挥的大门,成了波兰但斯克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第一批中国学生。

当时他的英语成绩很差,自嘲“不知道英文有多少个字母”,但是却为了更好地听课,从零开始学了波兰语,现在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波兰语。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4

04

为家庭放弃难得机会

在波兰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里的课程很丰富,例如大一时会学版权管理等看似与音乐关系不大的课程,但是当他后来自己做合唱团的时候,才理解学院的良苦用心。

合唱指挥像是一个导演,需要懂表演也要懂商务,更要做很多沟通、合同相关的工作,拥有全面的知识积累非常重要。

作为专业里的第一批中国学生,他也很争气,成绩出类拔萃,很受老师青睐。本科毕业后,教授给他留了硕士名额,鼓励他继续在此深造。

没想到第二次“意外”出现了,当时他回国探望女友,很快女友怀孕,他直接拒绝了这个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5

05

为世界小朋友种下音乐的种子

虽然拒绝了欧洲的硕士,但是他心中一直燃着一团火,希望再次深造,实现自我的突破。

儿子出生后,他和妻子做了个勇敢的决定:重新学英文,考美国的硕士!当年最怕的英文,这次避不开了。

他开始死磕英文,学了大半年之后通过了托福考试,他带着六个月的儿子和妻子奔赴美国赶考。

北卡大学的硕士考试有三轮,第一轮通过后,评委会给他三个作品,让他第二天直接现场指挥几十个人的乐团,在这期间根本没时间排练和准备,这很考察综合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通过,进入了第三轮面试,最后顺利入选。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6

本以为这样就能放下心,舒服地读书学习了,没想到课上受到了“意外的打击”。

在做合唱团助理指挥的第一次排练时,教授让他直接去指挥60人的合唱团唱45分钟的歌曲,对于指挥来说40人是一个分水岭,人数不同指挥方式会有很大差异,这么多人的团,他之前很少接触。

他硬着头皮上了台,但是每做一个动作都会被老师打断,好像连呼吸都是错的,“五分钟像是一年一样漫长”,感觉糟糕透了。

“60个人等着你排练,你必须记住所有歌词,知道每个声部,走在每个人前面”,教授让他直接“滚蛋”。

这给了他当头一棒,在欧洲读书时老师非常耐心,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一对一给他讲解,而在美国,压力倍增,他成了“吊车尾”。

委屈和难过交织,他无奈地下台,请求老师给他机会观摩。

就这样,他在门口看了一个学期,每次课后都会回家练习,为了看清楚自己的动作,他架起了摄像机,拍摄下自己的样子,从局外人的角度观察自己。

“人有时候需要被打醒”,经过了一个学期的高强度练习,到了研究生第二年的时候,厚积薄发,他感觉自己“无所畏惧,每次下课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每次上完课都觉得自己提升很多”。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7

而后他顺利毕业,也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做职业音乐家,继续做合唱团指挥,因为“自己很热爱,也在这件事上花费了时间与精力,不做真的浪费”。

06

“我想让中文歌被世界听到”

魏昌慕巍很喜欢在新西兰的生活,工作室的柜子上挂着妻子在新西兰喝第一杯咖啡的画像,手臂上也纹着毛利纹身,孩子进入了本地学校就读。

他的学生里,除了华人移民的孩子,也有欧裔、毛利族裔、意大利裔等不同国家、族裔的小孩。

魏昌慕巍也会选择中文歌曲给他们排练,小朋友们因此有了学中文的兴趣。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来自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里的乐曲,在南半球被不同肤色的孩童吟唱。

很多学生家长和业界同行,都对The Cloud 童声合唱团赞赏有加,特别是当他们看到中文曲目演出时,都连声夸赞。

“魏老师,这件事只有你能做”,很多本地老师和家长这样说,作为一个从小浸润在中国文化体系里多年的音乐家,他有着独特的东方审美,又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可以发现能够让不同文化观众民产生共鸣的曲子,将它带给世界。

90后中国小伙,放弃欧美,来新西兰从零开始,现在惊艳众人:“有些事只有华人能做!”(组图) - 9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他致力于将合唱作为一个桥梁,连接东西,也引导小朋友进入更宏大的音乐世界。“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曲目,而且中国也有世界顶级的童声合唱团,为什么一定要唱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呢,现在的中国音乐很现代,是与世界接轨的,但是还没有被太多人听到”。

文化和谐交融,这个词在歌声中变得具象。魏昌慕巍也在孩子们的成长中,疗愈了当年那个东亚虎父身边学琴的小男孩,用音乐,创造着喜悦,成就着自我。

如今在新西兰的他,实现着当初的愿望,二十几年的学习经历,流动在他挥动的双臂间,挥洒向世界的角落里,在小朋友的心中种下对音乐的兴趣。

长白云之下,The Cloud童声悠扬,这位华人音乐家,让中文响彻四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皛不溜求 4天前 回复
从开始的意外到如今的成功,他用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了。值得学习和钦佩!
Suzen杨 4天前 回复
这个合唱团的教育理念真是独特,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胖雪梨 4天前 回复
让中文歌在世界上响起来!太厉害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