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接收日本的传奇经历
本文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使用部分书摘内容,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至朋友圈。
1945年8月28日星期二的黎明,日本。
麦克阿瑟命查尔斯·坦奇上校率一支150人组成的小型空降分遣队空降日本。飞机降落,眼前是被炸得伤痕累累的横滨厚木机场跑道。这里除了神风特攻队从未有外国飞机降落过。
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赌注
刚下飞机,一群“咆哮着”的日本人朝着他冲了过来。坦奇本能地伸手掏出武器,但是对方踩下了刹车,鞠着躬、微笑着为他递上了一杯橙汁。遭到他的拒绝之后,一个日本军官把那杯橙汁一饮而尽,示意里面没有毒。
这支先遣队被麦克阿瑟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赌注”,约有22个日本军团、30万名训练有素的日本兵就在几小时的脚程范围之内。如果先遣队被全部杀死了,对于一向有爱兵名声的麦氏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有可能使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日本本土战重燃。
麦克阿瑟对于驯服日本有一种迷之自信。他认为“天皇已经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接收日本的关键,他坚信自己是对的。登陆日本,以五星上将身份从天而降,落在7000万个两星期前还誓要取他首级的人中间。麦克阿瑟对自己的形象和荣誉从来十分重视,为了拍摄登陆菲律宾的照片,他不惜排演好几遍,而且为了不损失自己的伟岸形象,他绝不趴下躲子弹,他极为鄙视狙击手,他要作美国英雄。这将是他在战时展现自己临危不惧的最后一次机会。他想要的是以最快速度第一个登陆日本,因为持同样想法的海军上将们已经在路上了,只不过坐军舰会比较慢。
1945年8月28日,麦克阿瑟从马尼拉乘飞机来到日本,飞机在厚木机场着陆。这是他首次踏上日本本土
事实上,麦克阿瑟的判断是对的,据战犯儿玉誉士夫回忆:“听到投降的消息,有些人吓得目瞪口呆,已经毫无知觉,其他人则愤而起身,压抑着心中的愤怒。但身为一个日本人,谁能忤逆天皇含着泪讲出的每一个字呢?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肃穆之中,每一个人的心都在流泪,向投降的命令屈服。”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不服从。一些年轻人头戴白色绑带,称自己为“尊皇攘夷义军(派)”,一次三遍地高呼着“日本天皇万岁!”的口号。他们占领了代代木阅兵场和美国大使馆附近的爱宕山,包围了铃木贯太郎首相的家,还放火点燃了两位元老级政治家的宅邸。其中一组人包围了皇宫,试图抢夺守卫警察的武器,在撤退之前谋杀皇家卫队的主将。日本广播协会设在川口的广播电台被人占领,邮局、电站和报社也遭受到了零星的进攻。据日本文献记载,他们中的一组人距离坦奇上校停放的C–47运输机只有一箭之地。
不过这些愤青,有日本警察在维持,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相反,多数日本人表现出一种奇特的欢欣鼓舞。他们欢呼着看工程师们从神风特攻队的飞机上卸下一排又一排短粗的银色螺旋桨,又在美国士兵将星条旗升起在一座破损厂房前时再次雀跃起来。一个美国人评论道,跑道上的上千道黑色的裂缝让他想起了用碎布缝成的被单,可日本人连看到这个场景也要欢呼。敬礼握手的仪式一直延续到了夜里,现场诡异的光源来自机场北端一艘仍在炽烈燃烧的焦黑色废船,它也许是B–29轰炸机发起最后一轮袭击时被击中的。
一位军官回忆道:“一场残暴的战争竟然结束得如此安静,简直是不可思议。”
3万多名日本步兵背向车队持枪列队
麦克阿瑟乘坐的C–54运输机降落,他命令随行军官解下特意绑在腋下的配枪,因为这样“只会向他们展示你们心怀恐惧”,“如果他们打算杀了我们,随身武器是没有用的”。舱门打开后,200多位新闻记者和摄影师(大部分都是日本人)一拥而上,麦克阿瑟向下走了两步,嘬了两口玉米烟斗,然后摆出了一个颇为浮夸的姿势供摄影师们拍照,烟斗和帽子都得意扬扬地倾斜着。拍照是一项大事,美国国内的无数民众在等着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
为了赶赴15英里以外的新格兰酒店入住,本来美国人要求东京政府为将军一行人提供 50辆配备司机的汽车。但实际情况是,拼凑的车队中,麦克阿瑟坐进了一辆看似古董车的美国林肯轿车,其他美国人只能坐上由日本人搜集来的老旧的烧炭轿车和卡车组成的可笑车队。负责开道的是一辆亮红色消防车。消防车的警笛声十分嘹亮而发动机却总是罢工。这支荒唐的车队就只能伴着发动机一会儿停转、一会儿蹒跚的节奏在烈日下行进了将近两个小时。
但是没人抱怨。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走了:3万多名日本步兵正列队站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两旁。只见他们身扛刺刀、稍息着立在那里,彼此之间间隔几英尺的距离,背冲着车队。这是投降的象征,同时也意味着发自心底的尊敬——直到当时为止,军队只在天皇面前才会转过身去。
电影《天皇》剧照
车队驶过时,街道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全都衣衫褴褛。麦克阿瑟发现他们正站在支离破碎的砖石瓦砾上凝视着他,眼前不时闪过他们憔悴痛苦的脸庞。1945 年5月29日的一次燃烧弹袭击就摧毁了横滨80%的建筑。
到达酒店后,一位身着上浆翻领衬衫、燕尾服和条纹长裤的年迈日本人正等候在酒店的入口处。他在麦克阿瑟迈出林肯轿车时深深鞠了一躬,说自己名叫野村洋三。将军问他:“你在这里担任酒店经理多少年了?”野村急忙纠正他:“我不是经理。我是这里的主人。”
紧接着,在更多个鞠躬过后,他带领麦克阿瑟来到了315房间。这里连接内庭,是酒店里最好的套房。将军吩咐所有人都退下,独自躺了下来,希望能继续打会儿盹。可这是不可能的。走廊里,上百位低级军官正四处走动着寻找自己的房间。麦克阿瑟起身按响了服务铃。三位女佣像慌张的蝴蝶一样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野村。野村再一次朝他鞠了一躬,询问将军是否希望在私人餐厅里用餐。不,麦氏回答,他要在主餐厅里和自己的参谋们一起用餐。一盘盘牛排被端上了桌。
有人担心食物有毒,于是建议先找个日本人来品尝一口。麦克阿瑟笑着摇了摇头,这是一块好肉,他不想与任何人分享。野村再次出现在了桌旁,为麦氏此举象征着“巨大的信任”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说,他和员工们“感到难以置信的荣幸”。麦克阿瑟显然十分喜欢这段简短的演讲,虽然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但麦克阿瑟心中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新的日本天皇,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国家,因此决意要让据日时期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除此之外,回想起自己在1918年停战协议后在德国服役的经历,他明白食物在惨遭蹂躏的战败国里是一种格外昂贵的物资,因此购买这些牛排的过程绝非是小事一桩。也就是说,所有的日本人肯定都还在忍受着饥饿。他的这一推断在第二天早餐时得到了证实——第11空降师的指挥官可怜巴巴地向他汇报,他手下的士兵们搜寻了一整夜,只找到一枚可供最高统帅早餐时享用的鸡蛋。麦克阿瑟当即下达了一条在整个亚洲侵略军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命令:占领军队不允许取用当地的食物,只能消耗自己的口粮。一小时之后,他取消了城市戒严令和宵禁令,表示自己在日本实施革新的第一步将是展示占领国的宽容和怜悯。
掏出5支钢笔完成了签名
几天后,排水量 4.5 万吨的灰白色“密苏里”号战舰已经停泊在东京湾。同盟国的将军和上将们会排成“U”字形队列:带着红色领章的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身穿红色边条裤的苏联人;身穿绿褐色制服的中国人;头戴奇怪帽子的荷兰人;还有一排又一排身穿卡其军装的美国人。同盟国的人们都处在一种欢欣鼓舞的情绪之中。
“密苏里”号战舰
当有人通知,驱逐舰“兰斯当”号正载着11人的日本代表团朝他们驶来。同盟国军官们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就变了:“史迪威像一只发现了敌人的狗一样汗毛直竖。斯帕茨蔑视的表情让他脸上的皱纹一下子深了不少。肯尼的唇边露出了嘲讽的表情。”
日本代表团的领队是曾在上海遭遇爆炸袭击而致残的重光葵。他拄着一条木腿一瘸一拐,顶着高顶礼帽,戴着领巾状领带,还身穿常礼服。军官代表是天皇的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他的胸口挂满了绶带,还佩戴着一条金色的穗带。……他的眼神既空洞又茫然。”梅津起初是拒绝参加投降仪式的,裕仁天皇亲自出面才说服了他。
离开横滨之前,日本代表团成员们摘掉了身上的佩剑和破损的车子前盖上挂着的国旗。“我们就此卷起了旗帜、解开了佩剑。”没有旗帜的外交官和没有佩剑的士兵——就这样伴随着阴沉和寂静启程来到了码头。不久,他们登上码头,看到了闪闪发光、恢宏无比的同盟国无敌舰队。一个日本人事后写道,“(舰队)壮观地排着队停靠在那里。这是同盟国海军的盛大游行,由最近才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战舰组成,如惊雷般停靠在那里,好似平静的海鸟翱翔在被它们征服的海域上。”
上午8点55分,日本代表团登上了“密苏里”号。重光是第一个登上舷梯的,身体重重地倚在自己的拐杖上。他费力地爬上了楼梯。日本人被带到了他们的位置上,安排他们排成四行。
电影《天皇》剧照
随行的神父就开始做起了祈祷,舰载扩音装置随后响起了《星条旗永不落》的乐曲声。紧接着,麦克阿瑟出现了,步伐矫健地走在尼米兹和旗舰舰长哈尔西中间。麦克阿瑟径直迈到了麦克风前,开口说道:
“各主要交战国的代表们,我们聚集在这里缔结一项庄严的协议,让和平得以恢复。”他继续说道,在这里谈论“截然相反的理想和意识形态”或是“怀着不信任、恶意或仇恨的情绪”相聚都是不合时宜的。“相反,胜败双方都应该为有益于我们为之奋斗的神圣目标的更加崇高的尊严而喝彩。”这是他“热忱的希望,也是全人类的希望”,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建立在信仰和理解之上,维护人类尊严、致力于他最珍视的愿望——自由、宽容和正义的世界”。
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方代表重光葵一瘸一拐地走上前去,坐了下来,笨拙地放下手杖、摘下手套和帽子。哈尔西以为他在拖延时间,一心只想走上前去扇他一巴掌,大喊一句:“签字,该死,签字!”梅津不屑于坐那把椅子,俯身向前潦草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日本人签完字后,轮到胜利者们了。麦克阿瑟坐了下来,掏出5支钢笔完成了签名。上午9点25分,将军站起身来斩钉截铁地宣布:“议程到此结束。”望着日本人被带离现场,他用一只手搂住了哈尔西的双肩,开口说道:“比尔,那些该死的飞机呢?”仿佛有人收到了信号似的,一大群飞机(包括B–29轰炸机和海军战斗机)从南边飞来,在天空中呼啸而过。肯尼写道,它们排成“长长的一队,神奇地转了个弯,消失在了笼罩着神圣富士山的迷雾之中”。
那一瞬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
书评
麦克阿瑟是二十世纪美国的著名军人,他是一位名将,也是一个自负爱做秀的人,有理想主义,也是一个被部下称为老头子的顽固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本书作者站在主人公的一边,广泛搜集了不同人的回忆,给人们展示了一个传奇般的时代人物。你想要了解的麦克阿瑟就在这本书里。
”
点击封面购买本书
《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上、下)
[美]威廉·曼彻斯特 著 黄瑶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11月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