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10.1°C-11.5°C
纽币 : 人民币=4.4434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2021-07-29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新玩家不断涌入的中国咖啡连锁赛道,行业老大星巴克也正在加速“跑马圈地”。

昨天,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公司星巴克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27日的13周业绩。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全球综合净收益达新高至75亿美元,同比增长78%;非GAAP每股收益1.01美元;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73%,主要得益于可比交易量增长75%,部分被平均客单价下降所抵消。

财报显示,截至第三财季末,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了5135家。“中国超过5000家门店,推动全球门店数量达到创纪录的33295家。”该公司表示, 星巴克中国全面恢复疫情前门店增长速度。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1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

小食代留意到,今天在财报发布后,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也罕见地出席了面向华尔街分析师举行的业绩会议,与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星巴克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等总部高管一起,进一步解读了中国业务的最新季度表现,并更新财年业绩指引。

我们一起来看下。

近59亿

先来“划重点”中国业绩数据。

小食代翻阅的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中国的收入为9.0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93亿元),同比增长45%;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9%(含上年增值税免税约6%不利影响),主要受可比交易量增长30%;客单价同比下滑9%。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2

星巴克中国2021财年第三季度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们门店发展速度的全面恢复,以及新店持续稳定和优秀的门店盈利能力和回报提供,我们的收益同比增长了45%。”王静瑛在会上回复分析师提问时补充说道。

她指出,星巴克中国在第三季度实现了19%的同店销售额增长,期间华南部分地区的疫情有所复发。“如果剔除上一年增值税优惠的影响,本季度实际上增长了24%。”

财报显示,剔除上年增值税免税的影响,星巴克中国在两年同比销售方面,第三季度环比实现连续增长。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3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资料图片)

约翰逊今天则在会上表示,星巴克中国势头强劲,以两年为基础来看,每个关键指标得到了改善,包括总收入增长、门店客流量恢复和利润率提升。

“本季度,星巴克中国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5%。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着眼于长远经营,在短短两年内,我们中国业务的收入增长了23%。”他补充说道。

与此同时,他表示,星巴克中国还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和体验,使得移动点单更加便捷和个性化。“这在我们的中国顾客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推动移动订单占到了整体销售额的34%,明显高于上一年的23%,并且是疫情前水平的两倍多。”他说。

据他透露,在各大平台上,星巴克中国继续通过星享俱乐部会员计划积极扩展其数字生态系统,90天活跃会员再创新高,达到了1700万人,比上一季度增长4%,与去年相比增长71%。金卡会员消费频率则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健康状况良好,我们对长期增长机会充满信心。”约翰逊说。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4

星巴克和微信合作上线的“星巴克状态”

小食代留意到,今天,星巴克在数字化体验上又出了一个“新招”——其与微信共同打造的“星巴克状态”功能正式登陆微信客户端。

据悉,顾客通过扫描星巴克门店“留言本”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在微信状态中创作自己的“星巴克状态”。此外,顾客在微信上使用啡快功能并通过微信支付下单,也可一键生成由啡快口令、咖啡话题标签、星巴克定制的背景图片所构成的“星巴克状态”,上传此刻心情。

继2017年推出社交礼品体验“用星说”、2020年登陆微信小程序、2021年啡快入驻小程序并推出“星咖号”后,这家咖啡巨头又成为了首个入驻“微信状态”功能的品牌,尝试融合第三空间体验与移动互联网新玩法,打造全新的“线上咖啡社交”。

开店

在数字化上“玩出花样”的同时,星巴克中国也正在加紧开店扩张。

在今天举行的业绩会上,王静瑛强调说,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星巴克中国的开店步伐已经完全恢复到了疫情之前,“而且我们有望在本财年新增600多家门店,并在下一财年达到6000多家门店。”

“仅在第三季度,我们就净增162家门店,这些新店继续呈现了一流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约翰逊在会上表示。

星巴克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则在会上指出,星巴克公司承诺实现两位数的每股收益增长,而门店数量增长以及同店销售额增长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门店增长不仅对今年来说很重要,而且对我们的长期(增长)公式来说也很重要。”他说。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5

最近新开的星巴克黄山门店

小食代留意到,随后有分析师提问,考虑到激烈的竞争、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和地缘政治元素,星巴克对于在华业务扩张是否仍抱有相当高的信心。

“首先,我们在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打造一个‘在中国、为中国’的星巴克,我们的品牌与中国消费者产生了共鸣。”约翰逊回应称,其次,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处于建设阶段,“我们的大部分增长来自我们开设的新店,这让我们有信心继续扩大我们在中国的门店网络和影响力。”

“当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全球84个市场都有业务,所以我们一直在处理地缘政治局势。我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没有什么地缘政治局势是真正影响到我们在华业务的;只要我们继续专注于做好我们手头上的事情以及我们所擅长的事情,为我们的中国消费者创造很好的体验,照顾好我们自豪地穿着绿围裙的星巴克中国员工,我认为那种情况都不会发生。”他说。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6

星巴克绵云冰咖啡系列

约翰逊进一步给出肯定的答复:“长期来看,我们是看好(星巴克中国的前景)的。我们持续投资于中国市场,包括我们对新店的投资,投建咖啡创新产业园,我们在中国建造第一家可持续的烘焙工厂,我们与云南的咖啡种植农户所做的工作等。疫情的一些影响只是短期的。”

展望

今天,这家咖啡连锁巨头还更新了全年业绩预期。

展望2021财年,星巴克上调了全年利润率和每股收益预期。而具体到中国业务,该公司预计中国2021财年同店销售额增长18%-20%。

“对于国际市场业务,零星的疫情卷土重来继续阻碍了某些市场的消费者流动性,我们现在预计第四季度同店销售额将增长中高个位数。对于中国,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同店销售额将大致持平。”Ruggeri在业绩会上表示。

他随后又指出,预计第四季度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持平,这意味着以两年为基础来看,从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环比连续改善。“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指出,在本财年剩余时间内,我们继续对业务势头持乐观态度。”他说。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7

重新升级后的星巴克成都太古里店

小食代留意到,在随后回答分析师提问时,王静瑛提到,星巴克中国之前给出的同店销售额业绩指引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即预期在更短的时间内取消国际旅行限制,并且市场不确定因素也会更少。“因此,为了反映这些不确定性,我们调整了我们的同店销售额预期。”她说。

她指出,最重要的是,星巴克正在提供一流的门店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请注意,我们过去十年的重点一直是总收入的增长和吸引新顾客,让他们在中国市场尝试星巴克的体验和咖啡。我们接近70%的总收入增长来自新店。”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8

星巴克成都太古里店

“由于咖啡消费量的增长、潜在可触达的市场,不断上涨的中产阶级人口和可支配收入,星巴克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我们仍处于这个市场增长故事的早期阶段。我个人的一线经验和我在市场上看到的情况,让我对中国消费经济的弹性和活力充满信心。”王静瑛说。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短期波动只是暂时性的,业务恢复也将继续呈现非线性态势。在中国市场,我们还有着巨大的业务增长空间,我们的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我们快速的市场拓展、领先的数字生态系统和客户参与度、强大的渠道创新能力以及品牌自身的影响力,都是独一无二的。”她说。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 9

她表示,星巴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继续在中国市场上取胜,该公司将专注于做好其可以控制的事情, 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后疫情时代。

“我们的战略正在发挥作用。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是要长期发展的,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并(为未来的机会)感到兴奋——一旦国际旅行限制解除并且疫情已经过去,我们将抓住增长机会。”她说。

“对我们在华业务现在和未来有多么庞大和多么强大,不应该有任何误解。星巴克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也可以在中国取得成功。”约翰逊今天在会上同样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食代”(ID:foodinc),作者:何丹琳,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