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6.0°C-17.1°C
纽币 : 人民币=4.4515

电商“小圈”玩法呈普及之势,机遇之下仍有危机

2021-08-20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如今在互联网行业中,因购物场景中无法做到与线下一样的实物体验,所以通常在也会使得部分用户在下单前会有一定的决策期。并且在线上消费的诸多场景中,用户往往也更倾向于参考真实用户体验的客观评价,来作为消费做参考。而在外卖行业中,尽管由于相对较低的客单价使得其决策期相对通常较短,但每天“吃什么”无疑也是困扰许多上班族的问题。

电商“小圈”玩法呈普及之势,机遇之下仍有危机 - 1

日前有消息显示,美团方面从外卖推荐着手推出用户真实评价体系,并已开始内测“饭小圈”功能。根据官方介绍,该功能是一款基于微信好友与通讯录好友,建立的外卖分享平台,其功能类似于微信的朋友圈,用户通过饭小圈可以看到朋友分享的美食订单,并对其进行评论和点赞,同时还可以选择“跟着吃”来“抄作业”。据悉,目前内测中所分享的内容仅限于外卖订单,在开通后,该功能可在APP内的“消息”中进行查看。

电商“小圈”玩法呈普及之势,机遇之下仍有危机 - 2

以往,美团仅为用户提供了与商家和骑手的临时群组,用以提供餐品和配送方面的沟通,而饭小圈的上线,则让用户不仅能够在社交层面解决点餐、种草、避雷等功能,还能够进一步实现互动与沟通的目的。

事实上,不止外卖平台,越来越多的网购平台也俨然已经开始对“小圈”着迷。而作为探索这一功能的先驱,拼多多方面早于2020年2月就上线了“评小圈”功能,并且在后续,包括淘宝、京东都推出过类似的功能。一时间,也使得“小圈”几乎成为了线上消费场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线上购物平台的“小圈”功能,出现并非偶然

在已经发展数十年的电商行业中,消费者寻求参考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除熟人间的口口相传,更多的则是通过自行搜索比对,在搜索引擎的碎片化信息中找寻所需要的评价或观点。而此后“评论区”的落地,则打开了用户与商家,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沟通交流的的窗口。

通过其他用户实际使用体验的了解,也能在购买前完成对于商品的初步判断。然而这一评价窗口的开启,同样也使得刷单刷好评的行为逐步泛滥,以至于同行间的恶意差评也时有发生。

电商“小圈”玩法呈普及之势,机遇之下仍有危机 - 3

因此,为帮助平台打击虚假好评而出现的“小圈”,则正好顺应了用户的需求。相比于此前陌生人可以毫无顾忌的评价,“小圈”中的内容则仅在于熟人间分享,自然也就从源头上彻底击败了可谓是漏洞百出的“评论区”,也使得真实用户的亲身体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即时有用的决策参考。

电商“小圈”玩法呈普及之势,机遇之下仍有危机 - 4

事实上,在探索商品评价体系的道路上,电商平台对于熟人真实评价并非完全没有过尝试。其实早在2015年5月,京东方面就曾上线“购物圈”,不过这一功能不仅入口十分隐秘,且官方也并未进行太多的宣传。直到去年拼多多上线“评小圈”后,也一度引爆了这一功能。同年8月淘宝方面上线“淘友圈”,后续,京东也于10月推出了“京友圈”。

而目前还在内测阶段的美团“饭小圈”,则将用户的真实评价体系转移到了高频消费,且对于消费决策有迫切需求的外卖行业,并且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其在有限的商品挑选过程中,更加催生了“小圈”的产生。

对于现如今各类试图帮助用户进行消费决策的功能来说,“小圈”无疑走在了前面,而其相比于AR或先用后付,也同样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对于商品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线上购物平台也在不断追求与线下门店相类似的体验。而基于熟人社交,“小圈”产品的走红,无疑也是顺应消费潮流的一种必然现象。

与种草社区相比,“小圈”的优势在于真实性

诸多“小圈”功能产品的推出,无疑让线上购物场景的商品评价体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则在于,“小圈”所带来的熟人真实评价,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为值得信任的商品评价,减少了用户的决策成本。同时,其还具备通过社交来增加用户使用时间,进而增加购物几率的作用。

“小圈”这种更类似于用户口口相传的带货模式,与当下大热的种草社区事实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现如今,无论是聚焦美妆的小红书、还是以潮鞋起家的得物,亦或是面向男性用户的CHAO,在电商各垂直细分领域已然进入了群雄割据的阶段。但相比之下,各平台所推出的“小圈”在商品品类更为丰富的情况下,相比这些头部种草社区明显也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两者未来是否会出现直面的竞争,则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

电商“小圈”玩法呈普及之势,机遇之下仍有危机 - 5

根据小红书方面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其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亿,每日笔记曝光量达80亿次,已有超过4万个品牌入驻。在这其中,其所使用的B2K2C模式,即通过用户、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互动,来增强用户粘性与带货。但现如今种草社区在内容监管等运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在商品评价是否真实上开始逐步被外界认为慢慢失去了权威性。

也正是由于在内容质量与真实性上的难以把控,使得种草社区的定位在社区与电商之间不断游离,所以相对于专注单一平台的“小圈”,熟人社交链在无利益相关的背景下,明显也完美规避这一弊端。

“小圈”化俨然已经开启,但机遇与危机并存

相比于更加开放的种草社区,“小圈”的私域性使得其在可信度上更具优势后,也使得其商业化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这目前市场上的一众此类产品中,例如美团“饭小圈”所分享的内容是好友的外卖订单,用户可选择“跟着吃”进行同样的消费,所以尽管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交产品,其这种内容分享机制也带来了用户裂变的可能。而这一可能性,无疑也为线上消费平台的全面“小圈”化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再加上熟人社交的吸引力,也或将进一步为平台在流量留存上带来新的思路。

电商“小圈”玩法呈普及之势,机遇之下仍有危机 - 6

但在目前的运营模式方面,“小圈”功能对于用户熟人社交链的访问,内容上对用户购物隐私的自动分享,也有着引发部分用户抗拒的风险。毕竟当下为了冷启动时期的内容更加丰富,自动分享用户使用习惯这一特性,明显颇为有些不太妥当。特别是在个人口味的差异化下,熟人社交也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用户的喜好。毕竟相比于无论是种草社区还是消费榜单早前所带来的信任体系,“小圈”现阶段相对“贫瘠”的数据和内容积累,要让更多的用户为之买单还有着一定的难度。

所以如今对于线上购物平台来说,如何将用户习惯过渡到“小圈”功能中,如何在尽可能多丰富内容的情况下,不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摸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