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10.1°C-11.6°C
纽币 : 人民币=4.4435

黄庭利自称全国小偷一把高手,蹬大轮从未失手,38岁被枪毙

2021-10-0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古人云: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意思是说一个人吃饱了、穿暖了,不再为生存担忧时,就会生出一些龌龊的想法,有一种想干坏事的冲动;如果一个人吃不上饭,衣不遮体且无法御寒,在饥寒交迫中就会产生偷盗的心思。

其实,不管是吃饱喝足想干坏事,还是饥寒交迫起了偷盗的心思,都是一种苍白的借口,无非是想掩盖他们身上固有的劣根性。

偷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偷盗之人被称为“小偷”、“扒手”、“贼”。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交通事业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人们远途旅行主要乘坐的工具就是火车,还是那种让现代人非常怀旧的“绿皮火车”。

那时,人们出远门的机会不多,能乘坐火车出行的大都是因公出差或探亲访友,还有一种就是因病上外地就医。当时,不管是因公或因私,只要是出门远行,就要携带一定数量的现金。中国有句老话:穷家富路。意思是说平常在家时可以节俭一些,而外出远行最好多带些钱财,以备应急之用。至于带多少钱出门,人们往往会根据所办事情的大小或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这属于个人隐私。

但是,这个千百年来老百姓出门的习惯却被一伙人给“惦记”上了,这伙人用贪婪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火车上人们的钱包,随时准备出手。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伙人就是“贼”,也有称呼“小偷”的。

过去,小偷在偷东西时都有自己的行话:在车上偷东西的叫蹬轮的;公共汽车叫蹬小轮;火车上偷人身上的叫蹬大轮;偷行李的叫架子活;在地面上偷包的叫蹭地皮;偷宾馆的叫遛边子。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火车上的真实案例。

上个世纪80年代,在通往河南的火车上,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车好坐,新乡难过!”新乡,指的就是河南省新乡火车站。

黄庭利自称全国小偷一把高手,蹬大轮从未失手,38岁被枪毙 - 1

火车车厢

1984年3月7日,新乡市某企业的一名干部出差,刚进火车站就遇见了两个“蹬大轮”的,这俩贼一前一后夹住了被害人,前边的人故意咋咋呼呼地挤来挤去,后边的人趁机动手用刀片割破皮包,偷走里面的财物。事后,据被害人叙述,共计被盗人民币6000元、美金500元、1900元的侨汇券存折一个、上海到美国旧金山的机票5张、出国护照两本。

3月9日,疯狂的盗窃案故伎重演。一名企业负责人随身携带的皮包也被小偷割了个大口子,里面的2700元货款不翼而飞。

不到三天,两起重大盗窃案件接连发生,立刻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据警方统计,两起案件被盗财物折合人民币近2万元,而且案犯的作案手段几乎一摸一样。警方据此断定,两案为同一伙盗窃犯所为。

要知道2万元在当时就是一笔巨款,一个学徒工的月工资只有17元,一名普通干部的月工资不过四五十元,拥有2万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已。

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即便是那些响应党的号召先富起来的“个体户”,也以能够成为万元户为追求目标。如果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2万元大概得相当于现在的两百万元左右。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数额巨大的盗窃案立即引起警方高层高度重视。公安部门根据此次发案的特点、管辖的区域立即责成全国各铁路枢纽城市的铁路公安机关和地方公安机关联合办案,务必尽快破案,抓捕案犯,追回被盗财物。

1984年4月16日,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哈尔滨警方接到公安部的通报。原来,新乡市警方在离火车站不远的一家旅馆里发现了线索。据服务员反映,案发期间,有几名操东北口音的年轻人,其中一个人总爱跟年轻的女服务员搭话,说自己是哈尔滨人,还说要带女服务员去哈尔滨的“太阳岛”游玩……

通报中还有这几个人的详细外貌特征、衣着打扮等。

哈尔滨警方根据通报中提供的情报,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准备实施抓捕。就在这时,警方意外地得到了一份奇怪的“名单”。这份名单既像是“天书”,又像是特务接头的“化名”。名单上是七扭八歪字迹:奔特刘、小傅、黄瘸子、高丽、三毛、狼狗、江米条、大山东子、松本、老婆浪八、白耗子、八戒等74个奇怪的名字。

局领导意识到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名单”,他立即请来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反扒”专家来“会诊”这份名单。经几位老刑警仔细辨认,大家终于破解了这份“天书”。

原来,这份名单记录的是74名小偷的绰号,这些人都是一些“惯偷”,很多人都多次被警方处理过,有的人甚至是“三进宫”。他们组成了盗窃团伙,经常在火车站和火车上流动作案。

警方立即出击,抓获了多名团伙成员。经过突击审讯发现,团伙中的最重要头目黄瘸子漏网了。

据团伙中的二号人物李玉方供认,老大黄瘸子真名叫黄庭利,山东人,盗窃技术在全国排第一,从来没有被警方抓过。

黄庭利自称全国小偷一把高手,蹬大轮从未失手,38岁被枪毙 - 2

网络图片

警方经过大量的内访外调工作,终于查清了黄瘸子的真实身份。自此,贼王黄瘸子的真实面目被一点一点地掀开了。

黄庭利,绰号“黄瘸子”,山东省沂南县大庄乡后交梁村人。

1970,黄庭利因家乡生活贫困,以“盲流”的身份来到了号称“天下粮仓”的黑龙江“北大荒”。这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是个只要肯卖力气就饿不死的好地方。

黄庭利来了以后,并没有踏踏实实地去干农活。他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铁路附近倒腾点小买卖,挣点小钱勉强糊口。

一次,由于意外,他被火车压断了一条腿。过去,民间有个说法:火车撞死人白撞。意思是说火车在两条铁轨上奔跑,不可能像汽车那样可以用方向盘调整左右方向,因而,发生了碰撞的责任不在火车。

这次,黄庭利被火车压断了一条腿,铁路方面按照规定为黄庭利安装了义肢,并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黄庭利总是感到不满足,他经常拄着双拐去省城哈尔滨上访告状,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补偿。

后来,黄庭利干脆也不回农村了,他就在省城的火车站安营扎寨了。他找了一个破铁皮盒子放在身边,把双拐也放在那里,开始了乞讨人生。

黄庭利本身就是一个好吃懒做之人,靠要饭为生只能勉强混饱肚皮,好酒好菜可是享受不到。他看见火车站附近有一群小偷“业务”做得不错,整天吃香的喝辣的,他羡慕得不得了。于是,他就白天暗中观察小偷的“掏兜”技术,晚上借着路灯的光亮自己模仿练习。不久,在“馋虫”的支配下他终于向路人伸出了罪恶的脏手……

不料,首次作案就被人发现。一声“抓小偷”把他吓得摔倒在地,路过的几个青年人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要不是他的双拐和一条瘸腿替他做了掩盖,他完全有可能被正义的人们扭送到派出所。

当时,有个小偷躲在旁边,看到他被打得鼻青脸肿,心生“怜悯”之心,就告诉他一个秘密:听说在中原地区,有一个偷盗高手。解放前,曾经是京津沪一带有名的“高买”;解放后,摄于政府的法律,好像已经“金盆洗手”了。如果找到此人,并能够拜师学艺,今后一定会吃喝不愁的。

有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庭利二话没说,立马拄着双拐坐上了南下的列车,直奔小偷提到的那座城市。出了车站,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阵冷风吹来,黄庭利浑身一哆嗦,这才想起来自己有点草率了。没有具体人名、没有具体地址,在茫茫人海中如何寻找?

即便如此,黄庭利还是一狠,心拄着双拐艰难地寻找起来。他一条街一条街地找;挨家挨户地打听。

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农贸市场。市场里高声叫卖烧鸡、卤肉的声音此起彼伏,他的口水一下子流出来了。他这才想起自己已经好多天水米未沾牙了,可是他一摸兜,兜里比他脸还干净。

这时,他一抬头刚好看到有一位老太太夹着个包从他眼前经过。黄庭利立即拄着双拐踉踉跄跄地跟上了老太太,就在老太太要拐过街角时,他假装站立未稳,借势倒向了老太太……

也许是老太太年纪大了,敏感度不高。这次黄庭利竟顺利地偷到了钱包,而且还没有被人发现。他赶紧躲进墙角,急不可耐地打开钱包。

黄庭利自称全国小偷一把高手,蹬大轮从未失手,38岁被枪毙 - 3

偷窃

这时,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响起:“钱包是空的,笨蛋!”黄庭利回头一看,一个不起眼的老头站在了身后。黄庭利突然明白了:原来是这个老头先下了手,只拿走了钱包里的钱,然后又把空钱包放回了原处。有如此手法的人,一定是高人!

黄庭利想到这里,把双拐一扔,倒头便拜。也许是被黄庭利的诚心打动了;也许是看到他身体残疾,谋生艰难。总之,老头真的收下了他。

黄庭利虽然好逸恶劳并且身有残疾,但他心眼活泛。自打跟了老头以后,他把老头当成了自己的衣食父母,处处表现得乖巧孝顺。后来,干脆认老头做了义父。老头无儿无女,从小以偷盗为生,确实有点真本领,他在临终前,把自己的那点“绝活”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了黄庭利。

黄庭利虽然是恶贯满盈,但是他确实感恩义父在危难之时收留了他。因而,他不但在义父生前孝敬他,就是在义父死后,他也妥善地安葬了义父,尽到了义子的责任。

安葬了义父,黄庭利准备再次杀回东北哈尔滨。

黄庭利是这么想的:一是他信奉一句话:“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他不服输。二是东北是块宝地,那里物产丰富,人们生活富裕。特别是东北盛产木材、煤炭,那些倒腾木材木材的南方“老客”都有钱。

时隔数年,黄庭利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哈尔滨火车站。此时的他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要大干一场。于是,他按照道上的规矩给自己起了个新名——黄瘸子。

黄瘸子一下火车,就扬言要和站前小偷团伙的“大手”比试比试。

当时,火车站这片的小偷里技术最高的就是李玉方。李玉方闻听此言,就立马应战。二人约好,在火车上“比武”,三站之内,以谁偷的钱多为胜者,其他人不得参与,只能作为裁判。

第二天,二人在众小偷的簇拥下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列车驶过了第一站,二人都没有动手,只是在不停地观察着车厢里来往的旅客。突然,二人同时盯上了一名身穿军大衣的中年男子。黄瘸子用眼睛扫了一下李玉方,意思是说“你先来吧。”李玉方也没客气,起身走过去贴着那名男子坐在旁边。他几次动手都没有成功,半个小时后他沮丧地回来了,并且撂下一句话:“那让你身上根本没有钱,白扯!”黄瘸子没吭声,他拄着双拐一步一挪地靠近了那名男子,然后掏出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随后便倒在地上打起瞌睡来。呼噜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吹口哨,坐在旁边的人都厌烦地侧过脸去,不愿意看他。

一个小时后,黄瘸子回来了。他把大家带进了餐车,点了一桌子好酒好菜。随后,他掏出了七捆崭新的十元面值的人民币放在餐桌上。众人一见,眼珠子都绿了,整整7000元。那时候,在饭馆吃顿像样酒席也不过二三十元,可想而知这7000元是多么大的一笔巨款啊!一次性能偷这么多钱,这在那些小毛贼眼里简直是不敢想象的。李玉方一看,也傻眼了,马上表示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自此,黄瘸子一战成名,还彻底降服了“大手”李玉方。可是,黄瘸子还不满足,他想组织一个规模更大的盗窃团伙。

黄瘸子心机很深,他知道小偷这个职业是很危险的,说不定哪天就被警察抓住去吃牢饭了。而且自己身有残疾,行动上很不方便,如果年龄大了就更成问题了。

于是,他就在三个方面大做文章:

一是小恩小惠、收买人心。黄瘸子经常利用偷来的赃款请大家吃饭喝酒,偶尔还会买些烟酒送给他们。

二是假装讲义气、博得众人好感。团伙里有些小偷有的时候家里有困难,他总是会拿出一笔钱送给他,并表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三是亲自指挥和策划重大盗窃案件。他眼光毒辣、手段高明,往往凭着多年的盗窃经验,就能判断出旅客是否携带财物。经他设计和指点的盗窃案件成功率很高,小偷们都很佩服他。

黄瘸子的这些表演,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名声”。于是他趁热打铁,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盗窃队伍。他把盗窃团伙分成三个“支队”:鬼队专在火车上作案,主要在京广、京兰线各次列车上;南下支队主要在河北、山东一些县的集市上作案;北上支队主要在哈尔滨至大庆、北安的列车上作案。

前文提到的新乡火车站发生的盗窃案就是鬼队干的。

团伙成员近百人,黄瘸子这样操心可不是尽义务的,他规定每个“支队”每个月必须向他缴纳管理费若干。

随着黄瘸子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业务”拓展也越来越广,他率领手下偷遍了全国17个省、36趟列车线路。

都说同行是冤家,黄瘸子违反了行规:他占了别人的地盘,抢了别人的财路。特别是他自称全国小偷“一把高手”,这一下惹怒了南方沿海一带的小偷。南方小偷的老大向他下了战书,约他“比武”,一决高低。

黄瘸子还是不改高调做人的习惯,他欣然前往“赛场”。不管是蹬大轮(火车)、蹬小轮(公共汽车)还是蹭地皮(地面),三场比赛下来,黄瘸子取得了三比零的战绩,完胜了南方小偷的老大。

从此,黄瘸子更是高调自称全国小偷“一把高手”了。不过,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他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1983年,全国实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专项行动。可是黄瘸子团伙不但不收敛,反而顶风作案。

随着黄瘸子团伙作案次数越来越多,他的罪行也就暴露出来了。警方根据周密部署,收网的时候到了。

1984年4月,就在黄瘸子的“鬼队”在新乡犯案不久,他的团伙成员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捉拿归案。

黄庭利自称全国小偷一把高手,蹬大轮从未失手,38岁被枪毙 - 4

犯罪嫌疑人

此时,黄瘸子还蒙在鼓里,正在老家“休假”呢!

说起来黄瘸子也算诡计多端,他从义父那里学到了“狡兔三窟”的典故。他先后在东北和山东娶了两个媳妇,置办了两个家。他家的地址从未告诉过外人,这样,黄瘸子就认为自己可以万无一失了。

孰料到,这次警方是下了决心要解决他这个全国小偷“一把高手”了。东北地区警方和山东警方联合办案,发动了大量的人民群众力量。终于,在山东潍坊发现了他的活动轨迹。

1984年4月9日,一名群众报告警方,在潍坊火车站发现了黄瘸子。警方立即出击,在距火车站不远的一家招待所内将黄瘸子抓获。

1986年9月,法院依法判处黄瘸子死刑,立即执行。黄瘸子的死还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盗窃被枪毙的第一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