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478

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2021-10-20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味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但近年来关于味精对身体有害的争议不断,让很多食用味精的人纷纷开始弃用。

更加令人感到惊悚的是,味精被传有致癌性。事实的真相又如何?其实, “味精有害论”来源于一个举报,并没有科学依据。

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 1

味精有害论来源于一个“举报”,并没有科学依据

先来看看中餐馆综合症是怎么一回事。1968年,有人给全球顶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信,抱怨到中餐馆吃饭之后身体不适,出现“灼热、面部压力和胸部疼痛”,随后有人发文声称问题的根源在于中餐馆做菜喜欢放味精。

然而,在随后的一系列的调查显示,这一说法没有根据。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上世纪90年代明确指出味精是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也很快做出类似的结论。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安全≠对健康有益!为搞清这个问题,需要从认识味精开始。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的食欲。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的时代,蛋白质食物的获得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及时发现蛋白质食物对于严酷大自然环境下的存活十分必要。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及时地感知氨基酸的存在有助于获得蛋白质食物。镶嵌在人类DNA中对于鲜味的感知有助于人类摄入更多的蛋白质,这对人类生存有益。谷氨酸作为最为常见的氨基酸之一,其特殊的鲜味带给了人类的愉悦感,这种感觉对于更多的蛋白质的摄入十分有益。换句话说,人类对于鲜味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求。

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 2

对于鲜味的发现,应该首先归功于一位日本的化学家池田菊苗,正是他首次发现了食物鲜味的来源-谷氨酸离子,池田菊苗在当时将这种味道称为Umami(鲜美的味道)。这种具有鲜美味道的调味品进入中国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味精。

味精加热产物为焦谷氨酸钠,不具有致癌性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增鲜剂如鸡精、蘑菇精等其基本的成分也是味精,只不过它们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其它的成分如鸡肉粉、蘑菇粉等。千万不要认为后二者是从鸡肉或者蘑菇之中提取的。

对于味精致癌的问题,比较普遍的一个说法是味精之中的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称为焦谷氨酸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致癌。应该说,谷氨酸钠到120℃以上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并不导致癌症,仅仅导致其鲜味的丧失,这才是味精必须在出锅前放的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需要澄清,那就是味精吃多了会导致高血压,但实际上从普通人每天摄入的味精大约只有1克的情况来看,这样的剂量根本不会对血压有任何影响!

写到这里,是不是说味精可以放开吃了?非也,味精还可能有一个被人忽略的作用:增肥。

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 3

血液谷氨酸含量影响体重,味精吃得过多容易增肥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团体就有一项研究非常有意思,首先给年轻的雄性小鼠的饮水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时间1-5周,结果与对照组(没有加谷氨酸钠)相比,仅仅2周时间体重就上升了12.8%-19.8%,假如把喂养时间延长到15周时间,小鼠出现肉眼可见的肥胖和代谢综合症。

同样来自北卡罗纳大学的一项调查也发现,每天摄入味精少于0,5克与超过5克比较,5.5年的时间后者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比前者高出30%。

味精为何使人发胖?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理由是味精的鲜味导致人们的食欲增加,多吃自然发胖。这应该是理由之一。但有研究发现,即使是同样热量摄入,味精仍有增肥的效果。

这就不能不提到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肠道。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肠道假如缺乏一种称为BT菌的肠道菌群,身体就容易发胖。而BT菌有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将谷氨酸转变为γ-氨基丁酸,BT菌不足,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就会增加,就会带来肥胖。

这项研究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给实验小鼠口服BT菌,小鼠的血液谷氨酸含量就下降,小鼠就变得苗条。

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 4

事实上,关于BT菌的变化,在切胃减肥手术之中,手术之后3月这项患者体重下降的同时,BT菌的含量明显上升。反过来,日常生活中各种精致的米面、各种含糖饮料、精炼植物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都会减少肠道BT菌,需要减少摄入。

总之,关于味精,并不是化工合成产品,而是微生物发酵粮食、淀粉等原料生产出来的,从安全性看没有什么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味精有可能增肥,尤其是肠道菌群不健康者更加需要引起重视。

更多癌症、健康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李医生聊防癌】!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