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10.1°C-11.5°C
纽币 : 人民币=4.4414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2021-11-0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原创2021-11-09 12:16·军武次位面

作者:机甲888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1

▲中国空军装备的歼-20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年的“双11”在如今虽已经成为了许多国人的购物狂欢日,但它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成立日。那在1949年的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从此也宣告着,人民军队自此也有了空军这一高技术性的军种,且如今经过了72年的烽火岁月以及不断发展,人民空军不仅有着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等诸多战力强大的兵种,且作战体系内还包含了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和各类防空导弹等多种先进装备。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2

▲中国空军成立不久之后以志愿军空军名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里使用的前苏联米格-15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在这里面,战斗机无疑是中国空军最早拥有的其中一种空中主战装备平台。而与世界其他军事强国不同的是,由于过去历史上诸多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才新生的中国空军,其使用螺旋桨战斗机的时间并不太长,相反,由于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出于抗击已进入喷气式战机时代的美国空军需要,以志愿军空军身份进入朝鲜空中战场的中国空军,在其经历的发展史上的第一大战里使用的就是喷气式战斗机,且当年的许多飞行员甚至一上手直接飞的就是喷气式战斗机,而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空军主力装备的前苏联米格-15战斗机,其也就成为了后期我们发展国产战斗机初期一个十分重要的仿制参考对象。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3

▲以米格-17F为蓝本仿制而来的中国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的原型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中国航空工业被要求在这一期间研制并生产出属于中国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此举,也标志着此前以修理苏系战斗机为主要任务的中国航空工业开始转向了研发生产制造国产战斗机的重任。后来,在米格-15国产化的试制工作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之后,由于前苏联专家建议我们应仿制更为先进的米格-17F战斗机,因此,在获得了前苏联提供了图纸以及相应的生产线、工艺设备后,我们便把第一代国产喷气式战斗机的仿制对象给换成了米格-17F战斗机。1956年7月19日,由112厂仿制生产的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原型机在沈阳洪屯机场试飞成功,而这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具备了生产国产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那这架飞机当时被称之为“五六式”战斗机,到了1964年才被改为了歼-5战斗机的名称。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4

▲歼-5战斗机当年在中国海南岛上空击落入侵的美国F-4战斗机油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歼-5战斗机的成功生产,对于我们新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有能力生产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且由于其仿制的对象米格-17F战斗机在当时属于世界较为先进的水平,因此,它和它后续的如歼-5甲战斗机等多款改进型在装备人民空军后,对于提升人民空军的战斗力,加强我们中国的领空安全,都起到了很巨大的意义。且在后来的多次实战里,使用该机的中国空军更是多次击伤和击落了入侵我国领空的美军和国民党军的战机,尤其是在1965年4月的时候,发生在中国海南岛凌空的人民空军歼-5战斗机与美国海航的4架F-4战斗机的交战里,歼-5战斗机利用其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等特点,摆脱了F-4战斗机发射的AIM-7“麻雀”空空导弹的攻击,而这枚丢失攻击目标的AIM-7“麻雀”空空导弹却在之后意外击落了美军编队里的另外一架F-4战斗机,从而,此战也开创了歼-5战斗机这样的一代喷气式战机成功抗击F-4这样的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历史。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5

▲歼-6战斗机的装备开启了中国空军进入超音速喷气时代的大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歼-5系列战斗机毕竟在技术上只属于第一代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范畴,而在当时,实际上诸如美国等国的先进战斗机,都已经进入了超音速时代,因此,研制一款国产超音速战斗机的重任再次落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头上。1957年10月15日,中国和前苏联签署了相应协议,由前苏联向当时的中国提供能进行超音速飞行的米格-19C战斗机的全套生产技术,随后,中国航空工业开始对米格-19C战斗机进行仿制生产,不过,由于当时航空工业对于米格-19C战斗机的仿制生产工作,一味追求速度上的快,而忽略了许多技术上的客观科学性,导致一开始仿制生产而出的“东风-103”和“东风-102”两款飞机都出现了许多技术上的瑕疵和弊端,甚至是交付部队后还出现了返厂返修等情况,因此,1960年12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元帅决定仿制生产的米格-19C战斗机的112厂停产整顿,并提出“一刀两断,彻底革命”以及“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要求,让112厂重新仿制生产米格-19C战斗机。1963年9月23日,在重新准备了几年后以米格-19C战斗机为蓝本的国产超音速战斗机的第一款试飞原型机首飞成功,同年12月5日,被称之为歼-6的该款战斗机正式定型,并从1964年开始正式装备中国空军作战部队。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6

▲歼-6战斗机成为了那个年代中国空军装备数量最多以及空中战果最为丰硕的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中国生产的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歼-6战斗机在飞行速度上具备了超音速飞行的能力,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3马赫左右,比起只能飞到0.9马赫的歼-5战斗机在速度上自然要快不少,因此,它的出现同时也让中国空军在战斗机装备领域进入了超音速时代。而直到1983年歼-6系列战斗机停产,其共计生产了5205架,包括了歼-6I、歼-6II、歼-6III、歼-6新III、歼-6IV以及歼-6新甲等多个型号,到2010年6月12日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时,其是中国空军装备过的,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中国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服役过程里总共击落了20多架各型美军和国民党军的战机,包括F-4C战斗机、A-3B重型攻击机、F-104G战斗机、RA-3D和RF-101侦察机以及BQM-147G无人侦察机等都曾经被歼-6系列战斗机给击落过,而在国内的历次空战里,歼-6系列战斗机却无一损失,因此,也开创了我国国产战机的一个记录,同时,歼-6战斗机还曾出口过埃及、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并曾在多次国外用户实战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7

▲歼-7战斗机则代表着开启了中国空军进入第二代战斗机时代的大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歼-6战斗机之后,为了能更好护卫祖国的中国领空,中国空军仍然还是需要一款更为先进的战斗机才行,毕竟无论是亚音速的歼-5还是超音速的歼-6,它们都属于第一代喷气战斗机,而此时的世界空军都已经进入了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1961年3月30日,中国和前苏联就引进米格-21F-13和相关装备与设备签订了协议。1966年1月17日,代号10002的歼-7战斗机试飞样机首飞成功。同年的12月25日,歼-7战斗机批准定型,并随后投入了正式批量生产中。那歼-7战斗机作为中国生产的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2.02马赫,飞行高度可达19400米,因此,比只能飞1.35马赫的歼-6战斗机无疑具备了更好的作战能力,其在装备中国空军之后,多次击落了包括BQM-147H等在内的美军无人机,同时,其后期还衍生出了包括歼-7A、歼-7B、歼-7C、歼-7D、歼-7M、歼-7G等多个不同的型号,并出口给了包括埃及、巴基斯坦等国,且同样在它们国家的历次作战行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由歼-7衍化而来的超-7战斗机还成为了如今著名的“枭龙”战斗机的最早发展蓝本。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8

▲歼-8战斗机从某种层面而言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由中国独立研发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歼-7战斗机之外,在中国二代战斗机的发展历史里,还有一款著名的战斗机,那就是歼-8战斗机。1964年,针对歼-7战斗机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高空高速能力较不足、最大升限留空时间短、高空机动能力较差以及“看不远”等缺陷,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就考虑要对歼-7战斗机进行改进,1965年原三机部在北京召开的会议上确定了要以米格-21为原准机搞新一代双发高空高速战机的路线,同年,当年的中央军委对这个方案进行批准。1969年7月5日,在历经了4年左右的研制时间后,历经多次曲折发展的歼-8战斗机终于在112厂首飞成功。不过,由于在后来一段时间上,受到了各种外部客观原因影响以及歼-8本身当年存在的未能克服的技术问题,一直到1979年12月31日,歼-8才正式定型,并在之后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9

▲外形十分优美的歼-8II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主力空中作战装备(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比于歼-7,歼-8的最大飞行速度和实用升限分别提高到了2.2马赫和21000米的水平,同时,配备了新的雷达,并加强了高空机动性能,高空留空时间也加长到了10分钟,从而让它拥有了更好的高空高速情况下的作战能力。而在歼-8后续的多款改进版本里,于1984年6月12日由试飞员曲学仁驾驶的被称之为“空中美男子”的歼-8II系列战斗机,则直接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双侧进气方式,这也让它成为了中国空军拥有的第一款拥有机头大尺寸雷达和双侧进气的战斗机,该机从1988年10月15日开始正式装备人民空军。而从歼-8系列战斗机的诞生,以及后续的各种改进而言,虽然,它一开始仍然可以看成是米格-21战斗机的双发放大版本,但由于其研制都是由中国独立完成,且后期还弄出了两侧进气,并安装机头大直径雷达的方式,因此,歼-8完全可以看成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款由中国真正独立研制生产的战斗机,自此,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10

▲由中国独立研发生产的歼-10战斗机的研发与装备成功正式开启了中国空军拥有世界一流第三代战斗机的大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歼-8系列战斗机诞生之后,实际上我们从80年代开始就在寻求一种更为先进的战斗机,而这也就是后来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开端。那在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和不断的竞标之后,与歼-5一直到歼-8一直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生产的不同,新型战斗机的研制生产重任则落到了中国航空工业成飞的肩上。1998年3月23日,代号“10”号工程的歼-10战斗机原型机首飞成功,随后歼-10战斗机进入小批量生产,2004年初定型,并在之后开始正式装备部队。那歼-10战斗机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第三代超音速多用途喷气式战斗机,同时,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第三代超音速多用途喷气式战斗机,且在其上面还创新性的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高度综合化的航电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技术,而这些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都是第一次。时至今日,歼-10战斗机已经发展出了歼-10S、歼-10B、歼-10C等多个型号,成为了中国空军最主要的一款主战装备。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11

▲歼-11战斗机的出现与装备让中国空军拥有了世界上技术一流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平台(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歼-10战斗机外,歼-11战斗机也是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一款十分重要的第三代战斗机,且也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第三代重型双发战斗机。上世纪90年代,为了更好的提升中国空军战斗机的总体性能,提升中国空军的作战水平,中国做出了引进俄制苏-27战斗机战斗机的生产许可,并建立相应飞机生产线的重大决策,并将其称之为“11”号工程。而从1998年底-2002年9月,承担歼-11战斗机研发生产任务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112厂,先后打通了总装、试飞、顶总装、部装以及零件制造生产线的任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第三代重型双发战斗机生产线,随后,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歼-11系列战斗机开始陆续装备到了中国空军作战部队。同时,也正式由于“11”号工程的实施,不仅一方面加速了歼-10战斗机研制生产,同时,以之为基础而掌握的各项技术,也为后续歼-15、歼-16等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研发生产,乃至更先进战斗机的研发生产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12

▲歼-20战斗机的出现让中国空军在装备发展上达到了世界第一流梯队的水平且进一步拉进了与强敌间的实际距离(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等世界强国空军的战斗机开始进入了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时代。而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国空军敏锐的感觉到,要想在今后的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第四代战斗机。因此,从这个需求出发,中国航空工业也就开始了研制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进程。2011年1月11日,代号“718”工程的中国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歼-20的原型机首飞成功,其研制总体单位仍然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负责。201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歼-20战斗机正式进入中国空军序列,自此,歼-20成为了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也让中国空军也在新世纪10年代之后进入了第四代隐身重型战斗机的时代,同时,歼-20的出现与装备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正式装备第四代隐身重型战斗机,并具备研发此种战斗机的国家。

从仿制到自研,历经70年磨炼,铸就了中国空军强势崛起 - 13

▲经过了72年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空军未来的战斗机装备或将进入一种技术上真正的自由王国的时代(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光荏苒,经过了72年的不断更迭与发展,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在不断强大的中国航空工业的帮助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技术先进,谱系完整的装备状态,而这样的一种技术状态,对于今后中国空军战斗力的再次增强和装备更为先进的战斗机,也将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