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7.1°C-9.0°C
纽币 : 人民币=4.4459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2022-01-12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仲春气和——农历二月,有些花已盛开,有些则含苞待放。

就像2021年的院线电影,头部作品在全年高开高打,中小体量的作品在年尾蓄势待发。

2021年,院线电影奋力前行。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全年新增银幕6667块,银幕总数82248块。

总票房和银幕总数蝉联全球第一。

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在最短时间重回正轨,留不开国家对疫情的管控、观众的支持,以及制片公司、创作者的努力与坚持。

体现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主旋律题材强势,女性题材崛起,情感向电影爆发三方面。尤其是回归女性视角的女性题材作品,展现出中国电影的现实与人文关怀。

同时,特殊时期,头部公司承担了应有的责任,全行业也合作共赢,多家公司联合出品,分担风险成为趋势。

在所谓的寒冬之下,电影行业正团结在一起,以作品为矛,扎破坚冰。

主旋律强势

刚刚过去的2021,主旋律电影依旧是聚光灯下的焦点。

灯塔发布的《2021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共上映了16部主旋律作品,累计票房94.4亿,占全年票房收入的20%。

其中,打破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的《长津湖》是佼佼者,《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悬崖之上》《1921》《革命者》《铁道英雄》等,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 1

图自水印

愈发精良的制作自然是类型强势的重要原因,但从2021年上映的作品看,主旋律影片已经从初期树立单一英雄形象,发展到讨论更多历史切片中不同人物和时代精神的宏观叙事上。

特别是塑造人物方面,或源于史诗,或出自生活,都能引发观众较强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愿意接受贴合时代精神与风貌的中国故事。

譬如《长津湖》中舍生取义的人民志愿军,《我和我的父辈》中不同时期的人物群像,《中国医生》中平凡又伟大的抗疫英雄,《悬崖之上》中智勇双全的我方战士,《1921》中救亡图存的青年伟人,《铁道英雄》中捍卫家园的战斗英雄等等……

这批有血有肉的人物,让主旋律在当下和观众建立起了特殊的“情感联结”,受众规模也打破了一二线年轻观众垄断的老格局,吸引60-80岁的老年群体进场观影。

带动全民观影热潮,或许正是主旋律能经常触及国内票房天花板的原因。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 2

图自豆瓣

同时,制作上的进步也不可忽视。

从6年前主旋律在大银幕点亮以来,上映数、票房数都稳步增长,及时的正反馈,帮助全行业在投资规模与制作水准上全面升级。据悉,仅《长津湖》的成本就高达13个亿,证明了出品方的信心,与市场对题材的青睐。

所以顶级制作与浓烈情感的化学反应,力推主旋律成为引领中国电影前进的航标舵手。

女性题材崛起

2021年,关注女性情感与现实生活的女性题材,真正在大银幕崛起。

年初的春节档,在《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侍神令》等商业大片的围剿下,《你好,李焕英》杀出重围,拿到超过50亿票房,跻身中国电影总票房前三。

除了喜剧属性,母女的情感,作为电影的母题,才是《你好,李焕英》票房水涨船高的内核。首次执导电影的贾玲,虽然在视听语言上稍逊一筹,但出于对自己生活的关注,与对母亲的思考,成功塑造出超越时间的母爱,催泪无数。

4月上映的《我的姐姐》,同样是票房黑马。

影片展示出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姐姐的现实处境,把套在社会中的女性困境“血淋淋”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片中的其他女性角色,同样身处现实的“大网”里,以群像的形式,引发了社会思考。

此外,动画电影的《白蛇2:青蛇劫起》、家庭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同样是获得票房成功的女性题材作品。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 3

图自豆瓣

这批电影除了以女性视角叙事,更将母题衍生到女性的内心与选择。区别于之前男性凝视下的伪女性题材,展现出真正的思想觉醒。

宣发公司也迎合受众的社会或情感需求,在不同渠道扩大影片的社会属性,让电影直达观众,直达内心。

这一趋势,在年末口碑未尽如人意的《门锁》中得到验证——当下,只有真正关注女性的作品,才有打开市场的可能,仅有噱头,只能遭到反噬。

现实题材立足

两大题材趋势之外,2021年现实题材也屡有亮点。

首先是地缘思考,一批创作者以个人经历为出发点,结合对地区的情感,创作出了一批质量不错的文艺电影。

其中以《吉祥如意》《冰下的鱼》《没问题》为代表的东北电影,以《随风飘散》《一个和四个》为代表的藏地电影,都展现出独特地貌和文化下,普通人的现实生活。

动画电影中同样有的思考,年末的《雄狮少年》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抓手,落在故事中,讲述了少年奋斗的现实故事。

虽然没有纪录片真实记录的特质,但他们同样具有补齐历史的作用,在票房为王的市场下,这份探索精神和思考性尤为宝贵。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 4

《吉祥如意》剧照

其次是情感向电影的票房奇迹。

疫情后,喜剧与情感类影片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票房反馈,2021年这一趋势进一步放大。

无论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向电影,只有人物丰满,故事合格,能令观众共情,很容易获得市场的成功。

算上前文提到的《你好,李焕英》《我的姐姐》,票房14.33亿的《送你一朵小红花》,7.89亿的《你的婚礼》,3.87亿的《盛夏未来》,3.26亿的《我要我们在一起》,都可算作该序列内。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 5

图自豆瓣

通过发力情感,即使预算不高,中小成本作品依旧有打通观众的力量,而除了上述成功撬动票房的作品,《了不起的老爸》《爱情神话》等同样情感真挚的影片也弥足珍贵,他们是观众短暂“逃离”现实世界的良药。

档期化明显

档期化和情感向电影的爆发相辅相成。

疫情后,平日电影大盘有所下滑,但国庆、春节等大档期,票房却呈爆发之势。2021年春节档总票房78.22亿,国庆档总票房43.87亿,分列影史第一、二位。元旦档、情人节档、清明档、五一档也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选择在非重点档期上映的影片数量从2019年的0.7部/日下降到0.4部/日,2021年票房超过2亿的影片共27部,其中六成是大档期上映。

猫眼研究院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2019年假日档期票房占比22%,而2021年全年31天假日档期贡献了近170亿票房,占全年票房比例的36%,增幅明显。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 6

图自猫眼研究院《2021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

档期化的原因,一是疫情后头部电影定档较谨慎,观众基数更大的档期成了优先选择,二是主旋律、爱情等题材,可以根据档期上映,对票房的发酵有积极作用。

在二者的催化下,平日票房向档期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选好档期,几乎成了诞生爆款的关键一步。

同时,独特的票房分布走势,还启发了创作者,孵化出一批根据档期和观影动机打造的类型片,进一步扩大档期的市场红利,开创出强内容+运作系列IP+仪式感的档期新玩法。

所以当下“集中时间看大片”的市场特征已经成为主流,也为之后的内容创作、市场运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不过档期化虽然是趋势,但并非唯一的爆款方法论。

年末《扬名立万》《古董局中局》《误杀2》《爱情神话》在非档期上映,同样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或口碑。

这批品质不错的作品,和年末更庞大的市场规模一同,带动了积极的票房势头。为2022开了个好头。

分担风险,合作共赢

一切内容与市场规律,都离不开幕后的创作公司,所以电影观察最后,还是要回到背后的出品方身上。

2021年,影视公司的两大趋势尤为明显。

一是头部公司承担责任。据统计,过去的一年多家公司出品影片超过1部,阿里巴巴影业出品了19部电影,登峰国际出品3部,博纳影业和新丽传媒出品2部。各家愿意在疫情后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市场处于长期有内容供给的环境下,展现出大公司的责任心。

其中博纳的《长津湖》,北京文化的《你好,李焕英》,万达影视的《唐人街探案3》,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证明了无论哪种市场环境下,好电影始终有好市场。

好故事2021:院线电影「仲春气和」五大视角 - 7

图自豆瓣

借此,未来大公司将继续扩大影响,而随着电影市场的复苏,小而精的公司也将成为趋势,带给中国电影市场更多新活力。

二是公司之间的合作共赢。据灯塔数据统计,仅2021年春节档的7部影片背后,就有约120家公司入局。

其中《人潮汹涌》有26家出品方参与,成为参与公司最多的影片,《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出品方为24家,《刺杀小说家》《熊出没·狂野大陆》出品方为16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出品方组成最简单,也达到了5家。

该趋势的出现,一方面因为电影的商业属性被不断放大,可以吸引更多投资方入局,从而提升市场规模。

另一方面,还是要回到各公司分担风险,合作共赢的积极风向上。

虽然好电影依旧有市场,但市场规则的不确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所以各家公司共同开发项目,将成本和收益分摊,不但能增加头部电影的量级。即使失利,也不会导致单个公司的“崩塌”。

尤其在特殊的环境下,公司之间的合作,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他标志着中国电影人,正共同走在第一票仓的大路上。

结语

综上所述,2021年中国电影类型丰富,其中主旋律影片强势霸屏,呈现出体量大、票房高、话题热的电影群像,表现最为亮眼。

女性题材、文艺片、情感类作品佳作频出,成为大银幕靓丽的一笔色彩。

同时,电影市场的欣欣向荣不可忽视,国内全年放映总场次11900万场,观影12亿人次,同比上升106%。

观众回来了,给影视公司、创作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信心增强后,2021年国产电影占中国电影总票房的比重再次提升,达到了84.49%的峰值,未来可期。

继往开来,已经开始的2022年,也将是中国电影继续稳步发展的一年。

从片单看,博纳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寰宇纵横世纪的《危机航线》《扫毒3》《不要忘记我爱你》,麦特的《奇迹》《最后的的真相》,亭东的《四海》,阿里的《断·桥》,真乐道的《我心飞扬》,新丽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佳片都将和观众见面,市场也期待有更多中小体量再创佳绩。

让我们相约影院,不见不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烹小鲜”(ID:pengxx01),老九,36氪经授权发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