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7日 10.2°C-14.3°C
纽币 : 人民币=4.4926

肺癌早期发现才好根治,怎样才能发现早期肺癌,做胸片还是做CT?

2022-03-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不拍胸片,也不做甲状腺B超!”

说出这句话的正是一位肿瘤科医生——杭州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邓清华教授,大家可能会奇怪,一位医生怎么会如此排斥体检呢?其实邓清华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我并没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家可别学我。”

为什么一位从医二十多年的医生,不会选择做胸片检查呢?其实邓清华教授有很多医疗“真相”想分享给大家。

一、从医二十多年,体检不做胸片

“常规胸片并不能提高肺癌的发现率。”邓清华教授表示,很多人认为通过胸片透视,就能发现肿瘤,但实际上X光片早期筛查肺癌的概率只有0%—15%。人体的肺部面积与心脏、纵横组织等重叠,X光片分辨率非常低,根本无法看清肺部的纤维纹理。

“做个低剂量螺旋CT,倒是可以发现85%的早期肺癌。”邓清华教授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最好选择低剂量CT,不仅辐射剂量比常规CT更低,发现肺癌的敏感度也是常规胸片的4—10倍,更适合于肺癌的早筛。

肺癌的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邓清华建议,50到74岁,30年来每天要抽一包烟或10年来每天要抽3包烟的人,长期被动吸烟,常接触失眠、农药,患有慢阻肺的人,都要进行肺癌筛查。

肺癌早期发现才好根治,怎样才能发现早期肺癌,做胸片还是做CT? - 1

目前中国的早期肺癌诊断率比较低,约80%的肺癌一发现即晚期!如果因为没有选择正确的筛查方式,而让早期肺癌漏诊,是非常让人痛心的。

二、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才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把得癌症的原因归为“运气不好”,邓清华教授却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才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他分享了临床上遇见的两个案例:

老胡(化名)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当时只是中期,接受治疗后,情况一直不错,于是便好伤疤忘了痛,又开始抽烟。不出所料,癌症再次复发且病情进展很快,不到一年老胡就去世了。

林先生(化名),诊断出癌症时已是三期非小细胞肺癌,处于局部晚期。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在经过专业的癌症治疗后,林先生肿瘤慢慢缩小。虽然林先生过去的烟瘾也很大,但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决定戒烟、戒酒,结果他挺了15年,比原先预判的生命,多了足足14年。

通过以上两个真实的案例,可见防癌抗癌,保持4个习惯很重要——

1、戒烟戒酒

吸烟、饮酒都属于一大致癌因素,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吸烟、喝酒都会增加癌症风险的发生。国家癌症中心年报的数据显示,中国25%的癌症死亡都和吸烟有关,烟草的烟雾中含有几百种有害物质,致癌物至少有70种。

2、平衡膳食

现在很多人都不怎么爱吃蔬菜和水果,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水果蔬菜摄入不足是中国女性最危险的致癌因素,邓清华认为吃水果比吃饭还重要!膳食营养是把控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饮食应遵循多种类,保证食物营养均衡,多食用蔬果等高纤维含量产品,尽量避免过度调味或过度烹饪。

3、控制体重

肥胖与多种疾病有关,拥有理想BMI指数的人群,平均寿命更长。BMI达到30~35的人群,平均寿命缩短2~4年;BMI达到40~45的人群,平均寿命缩短8-10;BMI每增加5.0,因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0%。

4、勤锻炼

有5%的癌症是由于运动不足引起,如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通过适当的运动,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可以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三、我家从不备药,也不吃任何保健品

邓清华教授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一生病,就喜欢吃药、跑医院。但自己从不备药,也不吃任何保健品。

在他看来,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他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邓清华医生一家都非常自律,从不熬夜,即使是节假日,也是每晚准时就上床睡觉,他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别人都说他是一个无趣的人。但正是这种规律的生活作息,让他的身体得到一个很好的恢复和修养。

人体自身确实有很强大的修复系统,一些疾病不需要吃药也能自愈。比如以下两种:

1、低烧

当人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时,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这个时候体温上升,就会出现发烧。人体的发生以38.5度为界线,低于38.5度的发烧,属于低烧,一般无需吃药,只要多休息、多喝水就能缓解。

2、轻度三高

当人体出现初期的三高症状,也就是血糖高、血脂高与血压高,未必就需要服用药物,只需要通过饮食及运动干预,一般就能有效控制轻度三高。动辄吃药,反而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当然,邓清华教授的分享并一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对于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就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本文转自肺癌康复圈(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