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4.4°C-16.0°C
纽币 : 人民币=4.4267

心理学:如果你脑子里经常出现这3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2022-07-11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的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我们的生活都无法离开网络。

正是由于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大量的广告充斥在了网络世界当中,无时无刻不刺激着我们的眼球。

浏览网页或是看剧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各种类型的广告,他们常常穿插在网页中间或是突然间出现在电视剧的情节里,不经意间便开始播放,此时的我们大多会选择关闭或是直接跳过,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会因广告内容的新颖而看一会儿。

心理学:如果你脑子里经常出现这3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 1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广告影响不了什么,不愿意看就直接关闭,前后不过一秒的时间。但随着广告的内容逐渐深入,并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广告洗了脑。

广告是商家用来宣传商品的手段,对于品牌而言,广告营销十分重要,它的目的就是对消费者进行洗脑和暗示,从而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广告所利用的原理是心理学中的曝光效应(Exposure effect),它可以极大的影响人们的思维逻辑。

哪怕你对一个商品并不了解,甚至从来都没有使用过它,可一旦广告频繁的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其印象就会逐渐加深,进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长此以往,购买的人会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可观。

心理学:如果你脑子里经常出现这3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 2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商家之间的竞争逐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中,为了尽可能增加广告的记忆点,广告的形式变得愈发丰富。

如今的人们能够接触到的视觉刺激越来越多,所以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广告时,人们已经从最初的眼前一亮变成了如今的麻木与无感,在此情况下,观众被洗脑的概率也在不断的下降。

广告对社会的危害并不大,他们只是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个选择而已。但有些暗示却危害极大,那就是单一的负面按时,如果长期被负面暗示所洗脑,人的思维方式会愈发的扭曲。

心理学:如果你脑子里经常出现这3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 3

如果你的脑子里经常出现这三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一,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假如一个人的思想始终处于非黑即白的极端状态中,他一定会迎来灾祸,从古至今,人们始终相信正确的观念是中庸之道,一旦思维方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个体就会变得危险,连带着他身边的人也会受到伤害。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没有谁是纯粹的好,也没有谁是纯粹的坏,然而在非黑即白的世界观里,每个人都会被贴上好和坏的标签,当好与坏之间的灰色地带彻底消失,它的概念就全凭主观意志出发了,对他好的人就是好人,对他不好的就是坏人。

心理学:如果你脑子里经常出现这3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 4

假如某个人不小心得罪了他,他就会将对方定义为坏人,从而做出报复的举动。

就以马加爵为例,他之所以把4个室友残忍杀害,仅仅是因为对方的某一句话刺痛了他,而那个曾经帮他打过饭的室友由于在他的心里是个好人,所以他也就没有将刀指向对方。

二,信念固着。

它是心理学中的专用术语,指的是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信念,就会用诸多理论去巩固该信念的存在。

比如老年人对保健品非常的执着,尤其是在某些保健品刚刚面市的时候,由于其营销深入人心,许多人都花大价钱将其买回家。

心理学:如果你脑子里经常出现这3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 5

尽管后来专家出面证实保健品没什么用,但部分老年人依旧坚信保健品能够消除百病。

三,从众心理。

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只是从众的程度不同而已。当一个人处于集体之中,他会不自觉地融入集体,就以传销组织为例,他们的洗脑方式其实特别简单,那就是用集体的压力约束别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因信息的不全面或当下压力太大而随意的作出决定,但这种心理只要换一个场所就会消失。

心理学:如果你脑子里经常出现这3种思维,多半是被人“操控”了 - 6

总而言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思维已经出现了以上三个苗头,那就一定要尽快的清醒过来,千万不要任凭其发展,否则后果将变得十分危险,同理,假如你发现身边的人也有着这样的思想,务必要向其灌输中庸之道。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