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3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0709

澳大利亚"熊孩子"手机乱消费现像曾一度猖獗 缘何4年内几乎绝迹?

2017-04-13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随着手机和手机支付普及,澳大利亚一度出现儿童在手机上非理性消费的迅速增长。澳大利亚许多银行卡在小额消费时无需输入密码,也没有手机提醒功能。一些“熊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父母的银行卡在手机上下载游戏或视频,这让不少家长非常头疼。

澳大利亚

但经过多方努力,特别是加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相关部门对手机消费的管理后,这一情况得到缓解。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理局网站的统计显示,该机构在2012年下半年共受理206起有关在线应用软件不当收费的投诉,但到了2016年该机构仅受理3起这类投诉。

针对“熊孩子”利用手机非理性消费的现象,澳大利亚媒体进行了充分报道。在意识到儿童手机消费的风险后,更多家长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采取了适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避免儿童获取银行卡信息;为儿童使用的智能电子设备增加限制性设定,保证儿童无法查看不适合他们年龄的产品;对涉及网络空间的消费项目添加手机提醒功能,使家长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消费信息并作出决定。

澳大利亚
(图片来源:网络)

在加强儿童教育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的梅亚娜·鲍尔说,“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的网站有个‘智能理财’页面,其中特别设计了针对培养儿童金钱意识的内容,讲述如何对待非现金货币,这为减少儿童手机非理性消费提供了帮助。”  

另外,奥兰多认为手机软件的设计方和销售平台对于儿童在手机上的非理性消费也负有责任。“可喜的是,当前许多企业对其手机消费项目的合同条款进行了更改,允许消费者短时间内对误操作的手机交易申请取消,并向消费者全额退款。此外如果家长认为儿童所下载的软件存在误导儿童消费等问题,可以直接起诉软件设计方。”

澳大利亚政府则进一步加强了对手机消费争议的管理。“如果家长和企业就手机上非理性消费的退款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可以投诉,通信和媒体管理局会对企业提供的手机下载软件合同条款进行复核。如果发现条款存在诱导宣传和欺诈行为,或者不适合儿童使用等问题,该机构会向企业罚款,甚至起诉。”

综合编译声明:本文系本站综合编译和整理自多个英文来源,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文章或有适当删减。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