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3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0709

女子马路遭反复碾压 谁抽走了冷漠看客的灵魂(视频)

2017-06-08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昨天上午,社交媒体开始流传一段交通事故的视频。一位年轻女性先是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斑马线上,所有人都看见,但无人上前帮助,一分钟后,倒地女子再次遭到碾压。经过记者调查,此事发生在今年4月21日19时54分,包括逃逸的涉案人已归案,女事主不幸去世。

现有的信息比较清楚,女子被撞倒之后,有人报警,但从视频看,没有一个人上前察看伤情,也没人拦住过往车辆,无论是行人与车辆都没有做到实质性帮助。死亡也许不可怕,但这种集体无意识、集体无人性的表现,实在让人脊背发凉,不禁令人怀疑所在的非人间。

这段视频爆发传播后,将一种绝望情绪集体呈现,它带有两个指向:一是司机毫无避让行人的交通意识,撞人后不是第一时间救治,而是逃逸自保,后车女司机更如游魂般开车,直接碾压;二是路人、路过车辆冷漠置之,胆怯懦弱,眼睁睁看着受害者死去。

有人毫无来由地指责女事主站在接近行车道的地方,但如果不是远光灯炫目,令她失去方向感,如果行车过斑马线时脚下带一点刹车,如果二次碾压没有发生,如果她被碾倒后有人挺身而出给予警示,如果这几条中有一样做到,可以说她都有可能生还。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幸的女事主不是死于车祸,而是死于人性的冷漠与荒芜,死于大家事到临头时的不知所措。她遭受的两次致命碾压,以及路人甲乙丙丁们无情地围观,充分证明了某些时候,中国式马路现场就是活死人的世界,经过的不是人,而是行尸走肉。

有人辩解说,是南京彭宇案让路人不敢去扶起倒下的路人,这种辩解实在是胆怯之极的托辞,因为避免二次碾压,只要站出来即可。但值得发问的是,一个人倒下本有生还的机会,围绕受害者的却是一群活死人,究竟是谁抽走了他们的灵魂?是谁把他们规训成社会僵尸?

可能的一个解释是,我们的社会不欢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长期下来,人们不只是扶困济危的精神萎靡,而且参与公共事务的手段丧失。在驻马店这件事情中,全世界都从受害人的身边路过,但要么不敢上前帮,要么不知道怎么帮,人性沦陷是公共意识与训练匮乏的体现。

还有人讥讽说,热心的都是网友,冷漠的都是路人,来暗喻一个人在网上与线下的悬殊。这种说法也许可以稍微解释“不敢帮扶”的一部分成因,但对于“不知道如何帮人”没有一点说服力。扶困济危不只是人性的促动,更需要日常的养成,但我们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块。

有心人可能会意识到,受害女性遭受的两次交通碾压,只是近期恶性交通事故中的一起。其他在诸如广东某车主插车不成恶意别车、石家庄某车主嫌前车礼让行人、下车施暴等所谓路怒症案例中,无论是愤怒还是冷漠,都将中国式马路僵尸演绎得活灵活现。

如果我们谈公共意识的萎靡不振,有人就会说这是虚头滑脑的不愿意听;如果我们谈正义、谈公平,有人就会说这是别人的事、远方的事与他无关。也许正因为我们对这些看似空泛、他人的事习惯性沉默,最终都要祈祷自己不要成为类似驻马店这起交通案中默默死掉的受害人。

总之,在驻马店这个路口,借由那个“上帝”视角一般的俯拍视频,我们诧然发现有关人性荒芜、灵魂枯萎、文明崩塌之类的大词,实际上浓缩为具体的一次死亡事件。人们也许听腻了这类大词,但无声的惨剧见证了公共精神的整体萎缩,“社会癌症”最终在这个橱窗般的十字路口病态发作。

关键词: 女子马路冷漠·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