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这样翻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太坏了!
各位朋友,你们抖机灵的时候到了。
BBC 8月4日发表文章,评价《战狼2》是一部“民族主义动作电影” (nationalist action movie)。
在英文里,“nationalist”常带有贬义,指某人怀有本民族优于其他民族的非理性情绪。
BBC 在文中这样翻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Anyone who offends China will be killed no matter how far the target is.”
可是,一位英国小哥儿对BBC这个译法颇有微词:
“I am not sure someone deserves to die for being offensive… I think they meant to say “attacks”.”(“仅仅是“冒犯”就要被诛杀吗?我想本意是“attacks”(侵略、攻击)吧。”)
这样翻译,难怪BBC认为这是一部“民族主义”电影。
英国小哥的意见令人反思。我们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应该如履薄冰,因为有时候用错一个单词,可能满盘皆输。
英国小哥所担忧的是,按照BBC的译法,给西方读者一个错误印象是,以后对待中国人要小心点喽,冒犯(offend)他们搞不好要被neng死。轻罪重刑,是不是忒霸道了点?
就像《西游记》里可怜的沙僧,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掀门帘子的,其实官儿也不大),只因失手打碎琉璃盏,你看玉帝怎么惩罚:
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不就是打碎一个杯子嘛,玉帝也忒残忍了点吧!吴承恩讽刺的谁,读者心知肚明。
BBC这个译法,让不明真相的外国读者以为中国原来是那么霸道的一个国,正如我们对玉帝处置沙僧的手段心有余悸。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源自西汉名将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是谁?是“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的郅支单于。“犯”是赤裸裸的“侵犯”“侵略”,是烧杀抢掠之大恶。“虽远必诛”,即,这样欺我中华的大恶人就算跑到天涯海角,我们也要neng死他们。
因此,把BBC译法中的“offend”改为重一点的“attack”或者“invade”就好多了。
我非常赞同BBC译法的句式结构:Anyone who… will…这种结构正是法律英语里处理“的”字句式的常用句型。例如,《刑法》里“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当然,“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翻译,肯定还有很多精彩译法。
各位朋友,你们抖机灵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