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睿评 | 澳大利亚“恐华论”周期性上演,竟是因为…
参考消息网12月25日报道 2017年是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45周年,但业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中澳关系却总是风波不断。
回首这一年,部分澳大利亚媒体捕风捉影,不断鼓噪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政治渗透。从指责中国商人“窃取澳国家机密”到炒作在澳中国留学生从事“间谍活动”,再到惊呼澳工党议员被中国“收买”,澳媒的不实报道为不少反华政客攻击中国找到了借口,更加肆意兜售“中国威胁论”。部分澳大利亚媒体与政治相互勾连,奏响了新一轮的反华大合唱。
面对毒化中澳关系的言行,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非但没有予以制止,反而亲自上阵“卖力表演”,不自觉地成为了这一轮反华合唱的主角,为中澳关系的健康发展投下了巨大阴影。
事实上,炒作“中国威胁”在澳大利亚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澳国内部分媒体和政客时不时就会拿中国说事,刻意渲染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渗透和影响。“恐华论”的周期性上演反映的是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复杂心态。
对中国经济又喜又忧
一方面,澳大利亚在经济上离不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近年来,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自中澳自贸协定实施以来,双方的经贸互利合作提质增效,特别是澳对华出口大幅跃升,成为推动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澳方统计,2016年中澳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552亿澳元,占澳对外贸易总额的23.1%,超过了澳与美日贸易额的总和。在世界经济形势阴晴不定、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的背景下,深化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是澳大利亚维持繁荣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然而,澳大利亚在政治上对中国始终充满着戒备,臆想中国会挟经济优势损害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和地区影响。伴随着中澳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澳大利亚政客的“对华焦虑症”不断加重。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澳的正常投资屡屡遭遇阻挠,澳大利亚的华人和中国留学生频繁成为被“重点关照”的对象,甚至连澳遭受的网络攻击都迁怒到中国人头上。
在地区层面,澳大利亚对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拓展的影响感到莫名恐惧。反映在政策实践中,澳大利亚多次对中国在南海的正常活动说三道四,积极联合域内外国家应对所谓中国破坏“地区秩序”的行为。不仅如此,澳大利亚对中国加强与南太平洋国家的伙伴关系也忧心忡忡,大肆炒作中国“入侵”了澳大利亚的“后院”。
澳大利亚对华的复杂心态还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美国和澳大利亚1940年建交,1951年签署的《澳新美安全条约》宣告美澳同盟关系的正式缔结。一直以来,澳大利亚视美国为维护其国家安全的可靠保障,美国则将澳大利亚当作谋求全球霸权和地区主导的铁杆盟友。特朗普执政以来,美澳关系嫌隙不断,澳大利亚国内呼吁将外交重心转向中国的声音时有出现。然而,美澳同盟毕竟形成已久,主张继续依靠美国的“现状派”在澳国内势力强大。每当中澳关系出现升温,“现状派”就会利用两国之间的矛盾借题发挥,特别是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限制政府改善对华关系的努力。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在“大清世相”展览开幕式上讲话。新华社
“西方文明捍卫者”之路越走越窄
从更深层次看,澳大利亚对华政治过敏还折射出其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自我中心主义。中澳政治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也存在差异,两国存在分歧本属正常。然而,澳大利亚一直自诩为西方文明的核心成员和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始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看待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在不少澳大利亚人看来,中国的快速崛起正在挑战西方主导的价值观念和国际秩序。若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西方数百年建立起来的全面优势将不复存在。在特朗普回归“孤立主义”和淡化意识形态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更是将自己视为“西方文明的捍卫者”,“义不容辞”地扛起抵制中国影响的大旗。
然而,澳大利亚一厢情愿的做法既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也曲解了中国的意图。事实上,中国从未将澳大利亚当作战略对手,更无意影响其国内政治进程。
中国一贯坚持在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在亚太地区,中国一直倡导同舟共济精神,主张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是地区稳定和繁荣的重要贡献者。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维多利亚市场购物的人群中不乏亚洲面孔。新华社
中澳同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并无历史积怨和战略冲突。在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总体形势下,两国在双边往来、地区事务和全球治理等各个层面的合作都大有可为。但前提是澳方在处理中澳关系时能够把握正确方向,始终着眼大局和长远,真正做到相互尊重、坦诚沟通、相向而行。不过,如果澳方继续坚持对华的偏见与执念,将两国间的正常问题高度政治化,不断加剧双方的猜疑与对抗,那么两国全面战略伙伴之路只会越走越窄。这对澳大利亚自身利益、中澳关系发展和亚太地区和谐都并非福音。(文/刘世强 西南财经大学学者)
(以上言论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