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1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749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2018-01-30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1

70年代的时候,人们担心人口爆炸将导致一场危机,结果这个判断错了。

现在,一些人担心中国人口将出现“塌陷式下滑”甚至“雪崩”,这个判断是不是同样错了呢?

01,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了

随着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渐失,但是“全面二孩”政策使一部分人相信“红利”还能再持续一段时间,然而官方最新公布的一项数据可能改变了这部分人的看法。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低于2016年的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这与卫计委预测的“2017年出生人口总量将达到2109.9万人”相去甚远,全面两孩第二年可谓开局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这是自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占比超50%,并超过一孩出生数。也就是说造成我国人口出生率水平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有相当一部分夫妇连一胎都拒绝生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统计室主任王广州表示,2017年出生人口数量比2016年还要少,这主要是因为一孩出生数量下降幅度很大,如果不是全面两孩政策,出生规模下降幅度会更大。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也指出,在目前因政策激励产生的二胎需求在几年内释放完毕之后,我国人口增速可能会迎来断崖式的下跌。

02,中国人口真会“雪崩”吗?

近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世界人口展望,预计2017年中国人口约14.095亿,到2030年将上升至14.412亿,但2050年将跌至13.645亿,相比目前减少3.2%。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2

上述预期基于联合国的“中方案”人口预测。在更为悲观的“低方案”中,联合国预计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加速下滑跌破10亿至6.13亿。

这一数据引发社会热议,一些人担心,中国人口在未来将出现“塌陷式的下滑”,甚至是“雪崩”。中国人口真的会出现“雪崩”吗?

对此,卫计委直属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对南方都市报称,说中国人口雪崩简直是笑话。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总共有九套预测方案,中方案通常被认为是最可能方案,而低方案是人口预测中的小概率情景,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情景。即使不幸中国遵循了联合国低方案路径,中国人口也不会雪崩。按照联合国低方案,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下降为6.2亿,依然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是美国人口(3.02亿)的2倍,欧洲人口的1 .44倍。日本(5431万)、韩国(2476万)总人口与中国相比更低。如果中国人口雪崩,那么日本和韩国等这些国家将是超级大雪崩。

黄匡时表示,未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只会随着政策宽松和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而保持在1 .6或者更高的水平。因此,中国人口不会遵循联合国低方案预计的路径。

对于鼓励型计划生育的进一步政策正在探讨中。北京青年报周日报道称,有政协委员提议减免二孩家庭个人所得税,可以按照先征后退的方式,年底由二孩家庭提出申请,之后由税务部门按照规定返还。

03,未来中国生育率在什么水平?

理论上,总和生育率应该高于2才能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

2011-201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1.25的水平。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2030年14.5亿人口的目标,2017-2030年总和生育率应该剧增至1.8的中枢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芦哲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未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在什么水平呢?芦哲称,问题的关键是“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会有多大,但无论二孩政策的作用大小,中国也仅仅还有10年的人口增长期,并且同时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3

假设“全面二孩”没有任何影响(基准情形)和“全面二孩”可能产生的最大正影响(调整情形),芦哲对生育率的预测如上,对应的中国人口峰值将在2025年或2030年到来。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4

04,人口减少对经济和市场有何影响?

就传统框架的经验来看,人口是决定一个经济体大方向的关键因素。

关于中国当前人口问题对于经济的影响,日本的例子值得借鉴。1970 年,日本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到了 1994 年,日本老龄人口比重已达到 14% ,由此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5

拐点之后,日本陷入了经济“失去的 20 年”,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资产价格暴跌,导致了大量不良债权,日本经济由“平成景气 ” 陷入 “平成萧条”,之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1)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15~ 64岁的人口既是生产年龄人口,也是消费最旺盛的人口。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6

由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变化趋势可以判断,老年人口规模将以较高的速度逐年保持增长,未来储蓄率将保持高位并可能呈现上升趋势。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7

另外,青年人相对中老年人更需要购买住房和汽车,婴儿潮推动汽车销量、产量,以及住房销售和新开工住宅量的增加,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在老龄化趋势下,住房和汽车的消费需求也将随之下降。

2)人口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明明认为,在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的情况下,劳动力增速呈放缓趋势,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将使经济呈下行趋势。居民对大类资产的需求也将呈现收缩态势。经济增速减慢,之后投资回报率也会随之下降,因而社会投融资需求都会下降,减少了对可贷资金的需求量,相应也意味着融资利率中枢的中长期下行趋势。

3)人口对城镇化的影响

相比中国总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剧的情况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担忧,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似乎高枕无忧。2001至2016,城镇化率从37.7%增长到57.3%,16年增长了20%,平均每年1.2%,每年2000万人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那么如果是为了实现2030年70%的城镇化率目标,只需要每年流入城镇1400万人即可。

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芦哲指出,真正自然流入城镇的劳动力量(新增农民工)只占15-20%,并且呈下降趋势。而城镇化的动力越来越依赖于“就地城镇化”,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主要是在行政编制上讲“乡”改为“镇”,根本不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迁移。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8

根据芦哲的测算,农民工向城市的净流入将在2021年左右停止,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就地城镇化),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仅能达到63%。当然,如果我们保持每年800万人的就地城镇化,实现70%的目标并不困难。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自发城镇化和行政城镇化的经济效率差异,有天壤之别。

05,人口减少真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在发达国家中,德国、日本正通过大举吸引移民,促进生育提升人口数量。这两个国家担心人口继续萎缩,会导致整个社会养老体系崩溃。

然而米塞斯协会研究员Peter St. Onge认为,这么做是错的。人口下降对于一个国家不是灾难,实际上可能有积极意义。因为如果人口减少,包括耕地在内的资本保持不变,就会有盈余:相同的资源供应了相对较少的人。现在,如果人口下降,并不是因为自然灾难,而是因为人们自愿生更少的小孩,那么经济还不会因此损失劳动力。

以德国为例:在移民大幅增加之前,德国适龄女性生育率平均为1.25,这相当于在一个周期内人口下降三分之一(以75岁平均预期寿命为一个周期)。德国可能在2100年人口下降1/3,那么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Peter St. Onge认为,虽然人口抚养比恶化是事实,但是它同样忽略了两个问题:

首先,过去100年中发达国家预期寿命没有显着增长,但是预期健康寿命却每隔10年增长了1.4岁。这意味着2100年65岁老人的身体状况,相当于目前53岁的人;78岁的人身体状况,相当于目前65岁的人。这意味着会有更多高龄劳动力回归就业市场。

第二,是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从量化角度看,过去50年里,德国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1.65%。这意味着到2100年,一个德国工人产出是现在的4倍。

总之,更健康的预期寿命,意味着德国2100年德国的实际抚养比会减少,而经济增长则意味着德国工人会变得4倍富有,而人口负担下降了80%以上。所以,人们选择减少生育导致的人口下降,根本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真会出现“雪崩”吗? - 9

就中国来看,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指出,人口不止有数量,劳动力素质亦是供给端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中国的高教育素质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正在形成,人口红利深刻影响中国上一个二十年,“工程师红利”将深刻影响中国下一个十年。

关键词: 人口雪崩中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