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池塘只是装了“净水器”!它们竟然吐了这么多宝贝!
诸暨山下湖镇山下湖村,清澈的湖面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湖水通透,站在湖边凉亭里,微风轻拂,如果不说,你不会想到,这平静的湖面下,80万只河蚌正在不断汲取养分努力成长。
珍珠是山下湖镇的代名词。最鼎盛的时候,一个小镇遍布着60余家与珍珠产业相关的小作坊,道路两旁堆满了取完珍珠的蚌壳、蚌肉,发出阵阵恶臭味。此外,养殖户直接往蚌塘里投喂食料养蚌,绝大多数未被吸收的食料沉至水底,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越来越差。
“很多年来,珠蚌养殖都是采用粗放投喂的方式,看上去简单易行,但实际上提高了养殖成本,对环境也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峰说,悬在湖水半空的蚌只能在食料下沉到自己附近时才能吸收到养料,这个时间段非常短,基本上只有十分之一的食料能够真正被蚌有效吸收,而未被吸收的就沉湖底,成为污染水质的元凶。
如果不让这些多余的养料接触到水质,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按照这个大方向,郭伟峰和公司的研发团队一起研究出了“滴灌”养殖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污染源。“我们为每只蚌都打了孔,接上导流管,所有需要的养料事先调制好,再像打点滴一样把食料从导流管输送到蚌壳里面,免去了食料与水的接触的机会。”清湖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这样,污染源的问题就解决了。
不仅不再给湖水增加负担,只要不把河蚌喂得太饱,饥饿的河蚌还会自己从湖水里觅食,主动当起了湖水的过滤器。原来,每只河蚌一天能够过滤掉40L水、2000目粒子,如果每天只给河蚌投喂50%的食料维持生命,饥饿的河蚌就会自主过滤富营养水体来获取养料,达到过滤水体的目的。
“我这100亩蚌池一共养了80万只蚌,相当于给池塘安装了80万台小型净水器。”郭伟峰指着湖面说,长年累月,这些小“净水器”就能把全部水体净化掉,需要大力剿灭的劣V类水,反而成了养蚌人节约养殖成本的财富。
河蚌的消耗再加上池底曝气增氧技术的帮助,一个劣V类水的池塘,养完河蚌后的养殖排放水能够达到Ⅲ类水以上标准,比起传统养殖中的Ⅴ类乃至劣Ⅴ类水有了质的飞跃,需要大力剿灭的劣V类水,已经开始成为养蚌人减成本增效益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