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6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37

中日韩峰会如何为东北亚稳定找到新的“打开方式”?

2018-05-09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张暮辉:弱政治化领域仍将是中日韩峰会的主题,但三边机制可为东北亚地区提供一种新型的冲突管理的“减震”机制。

中日韩峰会如何为东北亚稳定找到新的“打开方式”? - 1

中断三年之久的中日韩首脑峰会即将于5月9日重启。阔别已久的中日韩峰会机制能否回归正轨?三国间磋商机制能否为东北亚局势的稳定找到新的“打开方式”?作者提供的解读角度来自两个方面:朝核问题,以及对于双边关系的重构和修复。

朝核问题:难以找到突破口

此次中日韩峰会的日程设定似乎有“生不逢时”之感。事实上,2015年10月的上一届三国首脑峰会之后,三国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筹备本届首脑会谈的日期及相关事宜。日本作为轮值主席国,急于借助三国峰会机制实现李克强总理的访日之行,从而实现中日关系的重回正轨。平心而论,日本对于促成中日韩首脑会谈重回正轨的外交努力不可谓不积极。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韩国国内因为“世越号”事件,引发出“滚雪球”般的政坛崩塌,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朴槿惠被弹劾、新任文政府上台,一并夹杂着中韩之间的“萨德”冲突,导致本应在2016年获2017年间实现的中日韩首脑会谈一拖再拖至今日。而会议日期恰逢4月底的南北会谈以及5月下旬即将到来的朝美首脑会谈之间。这样的政治外交日程安排,虽然在作者看来,更像是一个偶然和巧合而并非有意为之,但不管怎样,“三国关系的重建与合作”这一主题显然是被半岛局势抢去了头条。

但作者对此并不乐观,并预测,中日韩三国磋商机制短期内不大可能在朝核问题形成突破。事实上,日本对于朝核议题似乎最为积极,其积极程度甚至超越韩国本身。从近期以来的媒体报道也可多见端倪。中国媒体仍多倾向于将中日韩峰会的主题定位到三国合作与人文交流这一“传统方向”上。日本《读卖新闻》和共同社披露三国拟将“完全、可验证且不可逆的无核化”写入本次首脑会谈的成果性文件,但随后即遭到韩方的辟谣,韩联社通过对青瓦台官员的采访,称会谈成果只应写入半岛无核化、支持韩朝《板门店宣言》的内容,而不提“完全、可验证、不可逆的无核化”。原因在于,韩方认为一旦第三国介入无核化议题,则不利于即将到来朝美谈判顺利展开。如此看来,日方报道中所提及的内容,应该只是日本作为本次会谈主席国而草拟的成果性文件中的表述,而这份草案被中韩双方(特别是中方)接受并采纳、通过、发表的可能性不大。

不论此次三国首脑会谈后能够在朝鲜问题上发布何种文本表述,笔者都并不看好中日韩三边机制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关键性的角色。事实上,回溯历史上历次的中日韩首脑会谈,虽然朝鲜问题历来被列入会谈议题,但毫无例外的作为“边缘性议题”而存在。从历届会谈后的宣言、声明等成果性文件来看,“无核化”等字眼是历来有之,但只不过是向来是例行公事一般的一笔带过。

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中方历来不希望在中日韩这一三方外交场合上集中讨论半岛问题,而是通常采取冷处理的姿态。对于朝核问题,中方或采用双边外交模式,或力主恢复“六方会谈”框架,而中日韩三边外交显然不在中方的选项中。这一点,从2010年“天安舰”事件后的中日韩峰会中,中方拒绝将“谴责朝鲜”等表述列入到三方联合宣言中便可窥见。有鉴于此,可以预测,在朝核问题上,日方的积极姿态很难得到另外两方(特别是中方)的积极回应。即便在未来,中日韩三边机制之于朝鲜半岛局势,似乎仍将限于“对于近期内朝韩局势的进展给予确认和欢迎”这一低调处理。换句话说,中日韩三边峰会,并非朝核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借由三方机制实现双边关系重构

在可预期的未来,中日韩三边机制对于东北亚地缘局势稳定的真正意义在于,利用这一三边机制实现对双边冲突的和解和双边关系(特别是中日关系)的重塑。 或者,用另一种更形象具体的表述,中日韩首脑会谈可以扮演双边关系的“减震器”角色。

当前,中日关系尴尬境地的一大表现在于,自2011年温家宝总理访日(参加第四次中日韩首脑会)以后,中国领导人访日已经中断七年之久。中日关系自2012的日本购岛风波而跌入低谷,随后安倍政府上台后又接连采取一系列遏华措施,使得中日关系在领导人外交层面的重启陷于遥遥无期的境地。领导人互访,对于中日关系重新步入正规,具有标志性的政治象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中日紧张对抗局势下,即便双方都具有改善关系的意愿,但从外交实践上来讲,启动此事殊为不易,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国内,都面临着社会舆论及国内政治的巨大压力。

启动中日领袖外交的密钥正在于中日韩三边首脑会谈。通过这一多边外交场合实现双边领导人会谈,并巧妙的规避国内舆论压力,是当下东北亚局势下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最佳路径。事实上,笔者近年来因工作关系也曾与日本外务省人员接触。日方对于此次三边峰会的期待值,远远不在于三国合作本身,而是在于借助三边机制重启中日关系。

事实上,坊间学者、媒体、政界对于中日关系正常化也已经描绘出大致的“三步”路线图——第一步为借助中日韩峰会实现李克强总理访日,第二步为安倍2018年年内访华,第三步为争取2019年实现习近平主席访日。暂且不论此路线图的未来发展型究竟如何,但一切可行性的源头都在于此次中日韩首脑会后将举行的中日首脑会谈。

同理,“中日韩模式”对于日韩关系的重塑作用同样可期。相比较于朴槿惠政府,文在寅政府的对日态度依然强硬,这一点突出表现在韩国对于日本的不信任感有增无减,特别是对于美国主推的“美日韩”安全合作机制反应冷淡。文在寅政府虽然在朝核问题上与日本利益一致,但其在历史问题上与日本的隔阂有增无减。中日韩首脑会后的日韩首脑会谈,也为日韩两国关系的和解提供了可能性。

据此,作者认为,之于东北亚地缘局势而言,中日韩首脑会谈的政治意义在于提供第三方平台,从而为双边冲突的和解提供外交转圆的余地和场合。这种借助“三边”破解“双边困局”的模式在近年内已经形成,具体表现就在于2015年10月第六次中日韩首脑峰会后,中日关系得以大幅度缓和。而此次峰会则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一模式的延续和强化。

降低预期,弱政治化领域仍是中日韩峰会的主题

时间不巧,夹杂在朝韩南北会谈和朝美会谈之间,外界显然在无意间增加了对于此次中日韩首脑会谈的预期。但作者对此不敢乐观。中日韩这一对三角关系,涉及大国外交、邻国外交、经济外交、地缘政治、历史领土等诸多复杂因素,三国首脑会谈的议事原则显然是在追求“最大公约数”。中国未必情愿在朝鲜问题上投入过多笔墨;日本也不愿意就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向中韩两国做出妥协;韩国作为夹在东北亚诸大国之间的“三明治”国家,自然也不会过多在政治敏感问题上“违逆”中日两国的意愿而强行出头。这一切都决定了中日韩首脑会的主题仍在于非政治化、弱政治化议题上的合作措施上。特别是中日韩自贸区问题,自2013年启动以来一路拖拉,13轮的自贸区谈判仍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此次首脑会谈能否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注入政治动力,成果可期。

因此,看待即将到来的中日韩首脑会谈,难以乐观,但也存在看点。期待其成为东北亚局势的全新“打开方式”,似乎并不可行;当然,这也不否定中日韩三边机制可以为东北亚地区提供一种新型的冲突管理的“减震”机制——即在中日关系、中韩关系、中韩关系呈现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的今天,中日韩三边机制存在的意义在于提供“第三方式”的缓冲和调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