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败光200万、3个月打赏男主播65万,这些留学巨婴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心酸(组图)
最近,一则“22岁男孩留学2年败光200万”的新闻刷屏网络,一时间“留学巨婴”、“留学那么贵有什么用,回来还不是啃老”的言论此起彼伏。
2014年,18岁的晨宇被妈妈刘女士送去新西兰留学,本以为换个环境,晨宇内向的性格可以得到改善。没想到出国后,晨宇几乎不与人交流,整日依靠玩游戏打发时间。
留学的2年时间,算上学费和生活费,晨宇至少花费了200万元。
然而,比起高额的留学费用,更让刘女士忧心的是,出国后的晨宇性格越发孤僻,更是疑似患上了抑郁症。
于是,留学2年后,刘女士决定让晨宇回国调整。
但回国后的晨宇仍然没能调整过来,刘女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孩子在家几乎不出屋,天天猫在卧室里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是一口口喂。”
回国2个月后,刘女士将晨宇送往国内一所专科院校就读。然后去学校还不到2个月,晨宇就因为跟同学发生矛盾,再次辍学回家。
此后,继续沉迷游戏的晨宇跟家人唯一的沟通就是要钱了。
像晨宇一样被冠以“巨婴”的留学生并不在少数。
2016年,00后的小雅在加拿大留学期间,三个月的时间内在直播平台上打赏男主播65万多;
2018年,海归留学生王猛发长文控诉与父母决裂12年,并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
这些新闻看的气愤吗?特别气愤。
留学生涯本应是为他们人生履历增光添彩的一段经历,然而在肆意挥霍之后,留学已经不再是加之于他们身上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被贴上“啃老”、“巨婴”的标签。
于是,在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闻背后,“留学无用论”愈演愈烈,人们对出国留学的偏见也越来越深。
然而在这些愤怒、偏激的情绪背后,是不是还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呢?
留学2年败光200万的晨宇,在他的故事背后,原生家庭对晨宇的影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环。
晨宇10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便离婚了,因为大人们都忙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晨宇便跟奶奶一起生活。
因为离异,大人们都觉得对晨宇有所亏欠,生活上有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晨宇有任何要求,父母也都全部满足。
家庭的变故、奶奶的溺爱,让晨宇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的东西都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唯独除了陪伴与爱。
孩子成绩不好,就送到国外去锻炼一下,以一句事业为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将为人父母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事业步步高升的同时,孩子却离自己越来越远。
3个月打赏男主播65万的小雅,刚到加拿大时才15岁,难以适应新生活的小雅只能向妈妈哭诉,然而回应小雅的却是妈妈用一种成人的方式冷漠的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一旦小雅做错了事,妈妈不会耐心教导,而是选择直接训斥。
至于为什么会打赏男主播,小雅也道出了自己的原因,“我打赏的主播都是温柔、善解人意的,如果你花的钱够多,还能跟主播对话。”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本来就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更何况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女孩来说,面对不仅仅是陌生的环境,还有语言的不通。孤独、委屈的情绪无法找到一个宣泄口。
这时正是需要亲人安慰的时候,妈妈却选择冷漠的推开了小雅。
与父母决裂的王猛,发长文控诉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控制。
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王猛的生活圈子几乎都在一个子弟大院里,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父母包办。高中时,他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拒绝。
甚至后来到了北大,在北京的大姨也会像父母一样,不断给王猛打电话,并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王猛情况。
正是父母对自己的各种控制,让王猛觉得自己的社交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后来在美国留学期间,王猛还曾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倾述自己的想法。咨询师认为王猛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
当王猛将自己的咨询结果寄回给父母一份后,父母却仍不以为然。
自那之后,王猛的心被彻底伤透了。2012年左右,王猛发出了一封决裂信,拉黑了与父母相关的所有联系方式。
是的,这些留学生们看似骄纵、任性的背后,其实都与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前段时间,在网络刷屏的48岁海归硕士回国啃老的新闻,就让网友们唏嘘不已。
6年前,海归硕士大卫回国后,一直不愿意工作,每天都待在家里,靠着妈妈丁阿婆每个月3500块的养老金生活。
(图源:微博)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年,82岁的丁阿婆被查出患上尿毒症,有限的养老金无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无奈之下,丁阿婆只能将儿子告上法庭。
讽刺的是,因为在自己患病后儿子依然不肯去工作,法院判定没有可执行的财产,丁阿婆只能选择撤诉。
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丁阿婆也表示后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样样都是(我给她提供的)现成的,依赖惯了。”
(图源:腾讯视频)
不顾缘由的溺爱、暴戾专制、企图用钱代替教育的家长,他们最终都只会培养出缺乏独立人格和自我思考能力的巨婴。
电影《狗十三》中的情节让君君印象十分深刻,13岁的少女李玩,因为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李玩有一只宠物狗“爱因斯坦”,她跟这只狗狗的感情特别好,后来这只狗狗被爷爷不小心弄丢了。李玩特别伤心,爸爸非但没有安慰李玩,还揍了她一顿,认为李玩将狗狗走丢的责任怪到爷爷身上。
后来为了安抚李玩,家人又买了一只狗狗送给李玩,但是因为继母带来的新弟弟不喜欢这只狗狗,爸爸便将狗狗卖去了狗肉店。
就这样,父亲暴戾而专制的教育方式,让李玩越来越沉默。
电影中的父亲是爱孩子的,因为自己离异,想要弥补对孩子的亏欠,所以送了一只狗狗陪伴孩子。
但这种爱同时又是扭曲的,父亲希望孩子是顺从的、听话的,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既定的轨道成长。
李玩最终会成长成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部电影足以为家长们敲响警钟。
物质不能代替教育,暴力更是让孩子走入极端的洪水猛兽。
巨婴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包办一切。
只有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才不会有踏入社会时的局促与不安,遇到挫折时的一蹶不振。
希望家长们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