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视频/组图)
良渚!!!
实锤!!!
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5项!
我们
不仅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见证人!
也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见证人!
点击观看良渚文明宣传片↓↓↓
#先上一波良渚古城遗址航拍美图#
真是水城良渚,江南的美一目了然。
现场审议从昨天开始,我们的记者小姐姐一直在第一现场,记者捎去现场的钱江晚报臂贴很受欢迎,下图为本报记者马黎(右)与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刘斌(左)早早到审议现场▼
良渚大家都知道的,在杭州余杭区,开车走上塘高架,地铁2号线直达。
但对于坐落在那儿的良渚古城遗址,可能就要稍微疑惑一下了——
厉害在哪里?
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来,钱报君给各位拎了几个有关良渚古城遗址的知识点,你晓得几个?!
杭州的第三项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是继西湖、大运河后,杭州拿到第三张世遗金名片。
5000多页厚的申遗文本
中国有55处世界遗产,浙江占了三个。
西湖是在八年前,北京时间的2011年6月24日23时55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执行主席敲下小锤子,淌了2000多年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今天,两位先前申遗成功的“前辈”,也在朋友圈热烈欢迎这位5000岁的小老弟▼
接下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凤都路与104国道交叉口西北200米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将于7月8日开园。
良渚古城遗址,眼看就要成为杭州热门景点打卡地咯。
鸟瞰图
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
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
昨天,江苏省盐城市“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后,中国有了第54处世界遗产。
盐城是自然遗产项目,良渚古城遗址是文化遗产项目。
这个第55处世界遗产、第37处文化遗产的出现,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良渚王国的底气,足得很。
人类社会发展有同步性,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都在5000年前进入了国家社会。
良渚古城遗址凭借高大的宫殿台基、完整的城墙遗址、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证明5000年前,中国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良渚王国的社会发展程度
完全可与其他世界古老文明比肩
这便是良渚古城遗址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的普遍价值。
良渚古城外围水系图
古城瑶山祭坛遗址
中国最早的宫城
良渚古城遗址,有个莫角山宫殿区。
它位于良渚王国的中央,占据了古城1/10的面积,堪称中国最早的宫城。更形象的说,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也是规模最大的史前宫殿区。
良渚王,就居住在宫殿区地势最高的大莫角山上,不用练习主题曲就占据了妥妥的C位。
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上的沟埂遗迹
而距离较远的太湖流域还存在较大的良渚文化聚落,比如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等遗址。
这些地方虽然发现了高等级墓葬和玉器,但无论从规模还是规格上,远远不及“中心”良渚古城,至今也没有在这些中心聚落发现城垣建筑——
说明中心和地方存在着层级状的社会组织结构。
我们可以把这些“地方”的首领当做诸侯,而良渚王控制了政权中枢系统。
所谓神王之国,名副其实。
接受朝拜
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
良渚古城占地面积相当之广,以8平方公里的外城计算,它的占地规模一直领先了1500年,直到距今3500年前后才被郑州商城超越。
我们熟悉的明清北京城是“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体系,而良渚古城由皇城、内城、外城组成——这和后世都城,几乎一样。
可以说,是良渚人,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这在之后五千年的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也成为了主流,对于中国城市建设史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世界最早的防洪水坝系统
良渚人治水,比大禹还要早。
虽然依山傍水,但良渚并不是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海拔只有两米多高,西北的天目山在夏季极易出现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古城形成直接威胁。
既然要长久定居,聪明的良渚人开始动脑筋了,必须建水坝,堵住洪水。
中国的水利史,是从名气很大的大禹治水讲起的,距今4000年左右,但那也只是传说,并未发现实物。
良渚的水利系统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证据确凿”滴——2016年,考古学家确证了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目前共发现11条水坝。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水利系统,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蓄水量相当于3个西湖,也是世界最早、且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防洪水坝系统,堪称“世界第一坝”。
鲤鱼山水坝遗址
除了防洪,良渚人还用水坝运输、用水、灌溉,为日常生活服务。
如此严密的设计,可见我们祖先良渚人的营建水平有多么高超。
中国最早的刻字石器
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是文字的成熟阶段。但是在甲骨文之前,其实还有着起源和过渡时期。
考古学家们在良渚文化分布地区,发现了不少刻划符号的陶器:有的类似花、鸟、龙虾、鳄鱼、毛毛虫的形状,还有的类似甲骨文。
刻符陶罐
卞家山发现的鸟首纹
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5000年前良渚人发的“朋友圈”。
目前,良渚文化共发现700多个、340余种刻画符号,但有一些良渚人,刻下的不是单个符号,而是“一句话”——有多个刻画符号组合排列在一起,具备文字的功能特征,可视为原始文字。
比如在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一块残石钺上,发现了6个符号连成的“一句话”,是中国最早的刻字石器▼
约20万公斤的大型粮仓
良渚人的生活水平非常不错,小日子过得很舒服。
良渚古城里的猪骨头占到了所有哺乳动物里的80%,但这些猪并不养在城内,而是从四面八方运过来的——爱吃猪肉,且是野生猪肉。
良渚人还非常喜欢吃果蔬类,南酸枣、桃核发现得最多,自己还会种桃子吃。
主食也一样,从事农业生产的并不是城里人,应该是由古城郊区的居民以及良渚遗址群以外的居民提供水稻,类似于贡赋。
良渚古人运粮
根据考古专家的估算,良渚古城住了约2万人口。而良渚王国内竟然有着大型粮仓,储存的稻米约20万公斤!
这在中国同一时期的史前文化中,独一无二。
更有意思的是,考古队员在良渚人用的石镰中,发现90%利于左手使用。
是左撇子的意思吗?
神仙工艺 良渚玉器
良渚古城的手工业者有多厉害呢?
如果他们来现代开市集,进去就会是这样的大场面——代表神权的玉琮(刻有神兽图纹)▼
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还是体现财富的玉壁呢?▼
良渚古城是中国最早以玉器为载体的礼制社会,高级工匠们几乎把最高超的技术放在最高端的材料和内容上。
1毫米的宽度内可以刻画5根线,还互不重叠。
比如上面这块良渚文化刻鸟立高台符玉璧,不仔细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近看再找角度看,能看到12点钟方位有一只鸟站在高台上▼
像12号墓出土的这只嵌玉漆壶,遍布镶嵌的小玉粒,腹部一周有140多颗——长度居然能小到1-2毫米▼
这说明当时玉材的珍贵, 良渚人能充分利用边角玉料,而且用到了极致。采用滚磨工艺来加工细小的玉粒,又利用漆作为黏合剂,把各种镶嵌玉结合在木质的胎体上。
神人兽面像
神人兽面像在我们今天这篇推送中已经出现多次了,完整的神人兽面像,是良渚人唯一的LOGO。
演员周冬雨曾在《国家宝藏》上守护过国宝“玉琮王”,她饰演良渚祭司▼
从她头上的“羽毛”,就可对应到图案上头戴“介”字形羽冠的人的形象。下部是圆圆的眼睛、露出獠牙的猛兽的面目,下肢作蹲踞状,还有飞禽的利爪▼
神人加神兽的复合形象,就是良渚人心中神的样子,是良渚部族崇拜的“神徽”,一种神圣的徽号。
这个神徽,一般被精细雕刻在琮、钺等高等级玉礼器上。像周冬雨守护的这款余杭反山出土玉琮,直槽内上下刻了8个神人兽面像,关键是,每个神像只有火柴盒大小,相当于微雕▼
神奇的是,从良渚早期到晚期(1000多年),神像的造型几乎不变,完全是程式化、标准化地复刻,可见良渚人的文化认同感有多么高。
还有这种萌态的,好像在笑▼
感兴趣的你,可以去良渚博物院开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