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26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人多久?你曾经中过招吗(组图)

2019-07-08 来源: 央视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血稠”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过。很多人一听“血稠”这个词,就紧张得不得了:

是不是说我的血液太黏稠,流不动了,马上就要发生血栓,得脑梗、心梗了?

不少人赶紧吃上各种保健品,想让血液变稀点儿。一些老年人则直奔医院,想靠着输液稀血液、通血管。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人多久?你曾经中过招吗(组图) - 1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人多久?你曾经中过招吗(组图) - 2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人多久?你曾经中过招吗(组图) - 3

实际上,医学上没有“血稠”这种病症,所谓“治疗血稠”就是一个噱头,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血稠,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血稠”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术语,它是一个不太客观、很模糊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血液黏稠”,是医学上“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大概相当于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血流、血浆和血液成分都有关系。并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产生发生血栓的意思。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人多久?你曾经中过招吗(组图) - 4

“血稠”,就要输液通血管?

答案:压根没有根据!

所谓“血稠”不是预测将来会不会发生中风的指标,输液疏通血管更是没有根据。

这种理念害人不浅,不仅没有用,浪费时间钱财,可能还会出问题。一些注射剂貌似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血栓,实则没有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对脑卒中后每年定期输液和不输液进行的科学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说“血稠”,怎么办?

血液流变学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分支,血流变检查却不可靠。“血稠”“血稀”也不是体内水多、水少和血脂高、低那么简单的事情。

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干预。

健康生活方式能预防各种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出现;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能够减少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高危或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发生血管事件;发生一次血管事件后,要通过有效的二级预防防止再发生血管事件,最终防止血管性死亡。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人多久?你曾经中过招吗(组图) - 5

既然血稠不是预测血栓和血管事件的依据,那预防血栓、血管事件,该关心什么?

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其他还有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精神心理因素等。

很多人不注意生活方式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难免找上门来,得病是自然的。

高血脂,确切来说叫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危害最大,胆固醇会像水垢一样沉积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阻塞管腔引起心肌缺血和脑缺血;如果斑块破裂就会形成急性血栓引起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如中风、心梗),主要是要调节血脂,同时控制好血压和血糖,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习惯等。

关键词: 血稠血脂伪科学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Mro时计 2019-07-08 回复
很多保健食品坑了多少人,像变了这种还不如吃馒头玉米强。
樱桃也叫车厘子 2019-07-08 回复
确实见过,有人血抽出来是接近乳白色的,很稠。
SniperWolf 2019-07-08
乳白色的?你确定那是血?
C_Lisa_C 2019-07-08 回复
还有那所谓的宫颈糜烂,坑了多少妇女?
KatCat_Si 2019-07-08 回复
这种文章应该多发一些,科普一下很必要啊
荷包蛋 2019-07-08 回复
此文更像是伪科学,否定了一个词,自己却是什么也没说清楚,码字骗钱吧?
SniperWolf 2019-07-08
这还真是个伪科学。血液里携带很多物质,离子蛋白质新陈代谢废物,黏稠与否跟太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说抽血的地方是动脉静脉,血小板浓度啥的,甚至有可能是抽血前喝水少了,而且血液黏稠度高的这个黏稠根本没有一个明确定义。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