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365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2019-07-15 来源: INSIGHT视界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前阵子,基友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焦虑地跟我说她这辈子都达不到那个高度,我立即与她握手说:我下辈子也达不到。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1

如此经典巨著,相信你早就看过了对吧?

为了不影响工作心情,我们俩商业互吹了一会儿,结果越吹越发现:虽然我们没什么高效能的习惯,但是有不少低效能的习惯呀!

完了,这下商业互吹也搞不起来了。

痛定思痛后,我跟基友说,我要写一篇文章,总结7个低效能人士的习惯,顺便无耻的蹭一蹭史蒂芬老先生这本书的书名。

基友说:你们平常不是只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干货文吗?

我回答:悲惨的事实要学会分享,我要和读者一起抱团取暖。

于是,亲爱的读者们,来吧,看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虽然成为高效能人士遥不可及,但低效能习惯的坑我们很容易就能躲开。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2

只知拼命向前跑

自从马爸爸宣布996是福报后,加班好像就是一种政治正确了呢。再这么宣扬下去,说不定会改变我们的打招呼习惯——

以前我们见到小伙伴会说:吃了吗?

之后会说:加班了吗?

加班,正从一个工作方式转变成一个生活方式。不加班就好像上厕所不洗手一样,会被周围人鄙视。

还记得之前大半夜路过互联网大厂时的震撼感:那灯火通明闪瞎眼,唯有赌城拉斯维加斯可以媲美。赌徒熬夜博运气,我们搬砖狗搏命啊:程序员的头发就是这么熬掉的,产品经理的脾气就是这么熬爆的,设计师的手就是这么熬废的……

我之前也很爱加班,偶尔还发个朋友圈表示自己「大半夜也很努力哦」(@老板),直到我看到《重来》中的这段扎人心的描写:

沉迷工作是企业文化中广受赞颂的一种“优良做派”。我们知道工作狂热衷于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甚至在办公室打地铺。这些人以累死在项目中为荣,对他们来说,再大的工作量也不在话下。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

总结一下,就是说「长期拼命加班」是用勤奋来掩盖效率低下的表现。我结合自己加了班但没加薪的经历,发现事实确实如作者所说:一直拼命加班,哪里还有时间思考和实践。不仅毁了身体,真正重要的东西——思维和认知方式也无法升级和迭代。

我之前特别喜欢被人评价「任劳任怨」,觉得是夸我,现在想想,任劳任怨的工作和牛耕地有啥区别呢?我是一个脑力工作者,最大的优势不是比拼蛮力,而是转动脑筋提高生产力啊。与其做一只不知疲倦的牛,干嘛不变成一辆拉风高效的拖拉机呢?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3

我把自己想变成拖拉机的想法告诉了基友,结果她说:我也不想天天做累死累活的牛啊,这都是领导逼的。

我问她:你觉得一直拼命加班的最大价值到底是啥?加班能让你觉得兴奋和充实吗?如果不能,那你一直拼命加班的最大价值就是让领导放心。

如果你的领导要通过计算工时来衡量你的价值,那你自己掂量掂量你在TA心中是啥水平。退一步说,如果一个领导要通过计算工时来管理团队,那你在这样的团队待下去又图个啥呢?

当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加班,你难道不会害怕吗?

只要工作不是劳动密集型,这种用加班来掩盖懒得思考的习惯,就要趁早改。而且,靠积攒工时赚取来的职场地位,早晚会被取代。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4

原地踏步转圈圈

在自我提升之路上,我之前很容易原地踏步转圈圈,转了半天也走不出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养成系偶像都读大学了,而我的能力和水平还跟吃了防腐剂似的一成不变。

当然,吃了防腐剂的不止我一个。前阵子被甲骨文这座北京最大的养老院「遣散」的那一大批员工吃得比我还多。于是在别人奔跑前进的时候他们只会喊:原地踏步,走!

那么在自我提升之路上,到底怎么才能从「原地踏步→一路小跑→撒丫子狂奔」呢?

一句话,别把自己当人。

别误会,不是让我们去当「社畜」,而是希望大家能换个思路,把自己这个个体转换成一个「产品」甚至「小微企业」。这一点我是受到了梁宁产品观的启发。

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可以思考:

目前的版本有哪些问题?

用户反馈(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该怎么处理?

面向的目标群众有哪些(服务谁)?如何为他们提供价值?

如何让更多人知道我这个产品?

出现bug(工作失误)后该怎么应对和处理?

该怎样迭代升级?

……

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微企业,可以思考:

行业趋势大环境如何?

如何提高公司软实力+硬实力?

要为哪类客户提供服务,哪些客户是核心资源?

如何成为这个行业的头部?

如何打造品牌和口碑?

商业变现模式有哪些?

……

这种思路转换有两个优势,一是能让大家从「自我」中跳脱出来,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避免情绪化和主观性对自我评价的干扰。二是能方便大家量化自己的改变,通过审视1.0版本、2.0版本、3.0版本的自己,不断打磨和优化。

有人说这不就是「自我提升」嘛?没错,本质上确实如此。不过,语言可以决定思维方式,「自我提升」这个词的着眼点还是作为「人」的个体,我们人类这么事儿逼,很容易受情绪和芝麻大点的小事干扰,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委屈和不容易,但一旦说成产品升级和企业发展,使劲虐不心疼!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5

计划「又大又宽」

每个人都有至少一张附有deadline的计划表,然后拖到dead那天。

100%完成计划的是大神,70%完成计划的是牛人,50%完成计划的是精英,30%完成计划的是正常人,而10%完成计划的是之前的我。不瞒大家说,2016年的计划我到现在都没完成。

拖延了这么多年,我发现一个问题:之前制定的计划特别笼统空泛,丝毫唤不起我的行动力,看完我只想把它扔到一边。

我把这种计划表称为「又大又宽」型计划表,看起来很「丰盛」,但没啥营养。

什么是「又大又宽」的计划呢?

简而言之,就是做的计划表不够具体,太过宽泛笼统和粗糙,「颗粒度」太大,执行人(我)消化不了。

比如说,之前在制定计划时,为了图省事,我往往一句话概括了之:

提交一份上周的会议报告

和技术碰一下需求

每天跑一会儿步

这种就是典型的「又大又宽」型计划表。看了之后我在潜意识里会觉得这个任务不简单,得好好想想具体每一步要做啥,比如碰需求是碰哪个版本的哪个细节?如何委婉的说服技术别砍这个需求?希望最终实现什么样的效果?约在哪个时间段能保证技术不发火?

这么想一圈,觉得好麻烦,算了还是别做了。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6

那我后来是怎么改进的呢?

很简单,只要把宽面换成毛细计划分解分解再分解就好了。比如「和技术碰需求」这个计划就可以分解成:

跟技术约在下午5点的休息区碰面,具体讨论5.0版本的feed流展示问题。需求是在APP首页显示十条消息,前五条消息按照阅读量排列,后五条按照评论数排列……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虽然做计划时要多写几行字,但执行时大脑只要根据指令无脑执行即可,大大节省珍贵的认知资源。

我们只有一个大脑,它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从爬行脑进化出了大脑皮层,但人类也越来越事儿逼,它还远远跟不上我们那么high的节奏。

大脑处理任务的方式是单线程的,要么「思考做什么」,要么「立即行动」。当我们在计划表上详细列出步骤时,就为大脑扫清了「思考该做什么」的障碍,自然就能无所顾忌的去行动。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7

疯狂「输入」但从不「输出」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步骤是「输入-处理-输出」。

在我们这个「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堆起来能修一座长城的年代,只要愿意,往大脑里输入内容简直跟吃个包子一样简单。

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书籍,听音频还是上网课,本质上都是在输入内容。这原本只是学习的最基础步骤,而我之前就是简单粗暴的吸收知识,但不吐出来。就这样只输入不输出,愣是把大脑变成了一只爱屯粮的仓鼠。

为什么不愿意输出呢?

因为输入比输出更简单、消费内容比生产内容更轻松啊!可惜,越是轻松的事情越没什么学习效果。

我发现,如果只是把看到的内容一股脑全塞进大脑里,不加以归纳和整合,那信息与信息之间只是零星碎片,而不是一张紧密联结的知识网。

所以,尽管之前看的书不算少,但还是觉得一知半解,真到了用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逼着自己「输出」。因为只有在输出时,大脑才会调动一切资源处理接收到的信息,从「浅度理解」变成「深度加工」。而且,大脑越是在一件事情上花功夫,对它的印象越深刻,掌握程度也越好。

很多年前就流行一个说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弄懂一个知识,只要看TA能不能把那个知识点讲清楚即可。所以,那些学生时代经常给人讲题的学霸只会越学越好,一遇到问题就着急去问学霸的同学却怎么都考不好模拟考。

可惜,当时我是那个考不好模拟考的人。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8

追求完美,行动滞后

完美是完成的敌人。

追求完美,在这个世界里本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可惜变成了我拖延的挡箭牌。

就拿写公号这事来说吧,我好久好久之前就想写一个号,不过当时我追求100%完美:文章质量高、读者不会骂、广告接到吐、数钱手抽筋。

然而就是不肯写一个字。

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最近没啥热点不好写爆款」「最近热点太多了我要写深度内容」「我在设计一个牛逼的排版」「我在思考该打造什么人设」……就这么拖着拖着,微信官方限制公众号的申请了,再后来又限制留言功能了,我欲哭无泪。

而反观那些不求做到100分,先做个80分甚至60分的人早早就建立了先发优势,得以在内容产业成为红海之前大把捞金。我知道有很多大号现在的排版也很丑,但不耽误人家篇篇10w+。

先发优势有多重要,我总是最后才知道。

我现在想明白了,世上没什么事情是在想得非常完善之后再做就能成功的。与其纠结细节,不如先行动起来,好歹先破局,搭建一个粗糙的框架,之后再一步一步优化升级也不迟。

就像网红脸们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V字脸大眼睛高鼻梁,都是挨过很多刀子流过很多血之后才变「美」的,时不时还要「返厂重修」迭代一下。

Anyway,越希望结果完美,离完成就越远。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9

在无效社交上动感情

人类在发明语言之前就有了社交。就算躲得过爱情,也躲不过社交。不过,我之前的社交图鉴里不争气的有「无效社交」的一席之地。

什么是无效社交?

如果和对方交往时无法进行大体上等价的价值交换,那就是无效社交。价值交换可以是情感上的,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可以是肉体上的,双方觉得OK那就OK。

无效社交有两种常见形式:

对方无法为你提供价值,但你舍不得不理TA

你无法为对方提供价值,但你忍不住想抱大腿

前者叫「拎不清」,后者叫「巴结人」。

我之前有多「拎不清」呢?

还在日本读书时,突然有一天,一个久未联系的女同学突然问我「在吗」。她想让我人肉代购化妆品,我以为就两三盒而已,结果她在日本亚马逊下单了两大箱护肤品寄到了我家,整整两大箱!!

可恨我当时那么傻,为了把这两大箱护肤品带回国,拼命精简自己的行李,连给老妈准备的礼物都选最不占地方的,过海关时还战战兢兢地担心被税。

结果把这事办完后,那女生连一个钢镚儿都没给我。我白白当了一回免费跨国劳动力。

当时功课很忙,但还是把这事给她办了。现在想想,明明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金子还宝贵,却劳心劳苦的为一个给自己添堵的人付出,不是「拎不清」是什么?

再看「巴结人」。不好意思这个我经验不足,但我有八卦的基友啊。

在这个魔幻的世界,有人蹭热点,有人蹭流量,有人蹭人脉。「巴结人」就是蹭人脉。

基友在知名外企,她的朋友圈里有实力不咋滴的人隔三差五晒自己和大佬在饭局上觥筹交错,虽然光鲜亮丽,但我觉得这是妥妥的无效社交。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很容易使人陷入「我认识很多大佬,所以我也很牛逼」的幻觉中,特别影响自我认知和自我实力的积累。

而且,以为交换个名片、吃过一顿饭就能获得大佬的青睐与提携,真是青春偶像剧看太多。大佬们一路摸爬滚打走出来,听过的恭维话能填满整个马里亚纳海沟,他们不care你能说多少好话,只在意你能提供多少价值。

so……有集邮大佬合照和名片的功夫,还不如扎扎实实做业务,闲暇多看几本书,把能力搞上去,争取有一天能为大佬提供一丢丢小价值,双方各取所需,你不用跪舔,大佬也不会轻视你,双赢。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10

不会休息

工作是为了赚钱,休息是为了积攒力气去赚更多钱。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会休息,我之前就是。刚刚说了我之前很爱加班,为了奖励自己的辛苦,我周末一般在家躺尸两天,然而到了周一,我还是半死不活,恨不得立即世界末日。

直到我看了一本关于休息的书,才找到了正确的休息方法。书中认为,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大脑休息才是真正的休息,而很多人只是在休息身体。

大脑是一个重量仅仅占体重2%,却消耗着身体20%能量的「大胃王」。而且,令人心塞的是,它消耗掉的这些能量并没有拿来干正事,而是大量花在了一个叫「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Network,简称DMN)」的大脑回路中。

这个DMN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进行基本操作,就像汽车挂空挡,白白浪费油钱。只要不抑制它,它会源源不断地吃掉大脑能量,让大脑疲惫不堪,睡再多也缓不过来。

书中介绍了几种方法,来阻止它的贪吃。其中一种是「正念呼吸法」: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11

1、基本姿势

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离开椅背

放松小肚子,手放在大腿上,不交叉双腿

睁不睁眼睛都行,如果睁开,就望向前方两米左右的位置

2、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

感受接触周围环境的感觉(脚踩在地板的感觉如何?手放在大腿的感觉如何?屁股坐在椅子的感觉如何?)

用心感受身体被地球重力吸引的感觉

3、注意呼吸

用心感受每一次呼吸(空气通过鼻孔是什么感觉?空气进入胸腔后胸部有没有膨胀感?腹部有没有往上提?呼吸与呼吸之间有没有短暂停顿?每一次呼吸的深度有没有差异?吸气和吐气的气息温度有没有不同?)

不必深呼吸也不用控制呼吸,「等着」呼吸自然到来

为呼吸贴上「1」、「2」……「10」的标签(配合呼吸从1数到10,数到10后再回过头来从1开始数)

4、 浮现杂念时

一旦发现自己浮现杂念,就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

产生杂念是很正常的,不必苛责自己

我经常在工作间隙抽五分钟做一下,给大脑加加油。我相信,每天持续实践,青春永驻不是梦。

为什么留学的你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注意这7个坏习惯(组图) - 12

总结

敲黑板,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低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只知拼命加班

原地踏步转圈圈

计划「又大又宽」

疯狂「输入」但从不「输出」

追求完美  行动滞后

在无效社交上动感情

不会休息

你中了几招呢?我之前几乎全中,不过我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因为我知道,升级打怪路上,我永远不会一个人。

我不知道自己下下辈子是否能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牛逼哄哄的过一生,但希望自己这辈子能尽量少踩「低效能」的坑,少撞南墙,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