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6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441

留学花费逾百万回国月薪2000千底薪 海外留学面临大考

2019-08-23 来源: 澳华财经在线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

留学花费逾百万回国月薪2000千底薪 海外留学面临大考 - 1

据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开展的联合调研,有85%的海归选择回国,而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方便与亲朋团聚,占比高达近三分之二;第二位的理由是国内经济发展好,占40%;国外的经济环境不好,或者环境对中国人发展不利紧随其后,占比27%。回国报效祖国的不到10%。

无论回国的理由是什么,海归“回流”已成主流选择。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边是关于海归含金量下降,就业难,工资不及预期的报道层出不穷;一边是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以澳洲为例,2018年入读澳洲大学的中国学生的增长率虽有所放缓,不及2016年和2017年(17%),但仍然达到了8%,高于来自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增长率。

来澳洲留学究竟值不值,在多年争论之中,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此笔者将从一些“另类”的角度来做些探讨。

留学花费逾百万回国月薪2000千底薪 海外留学面临大考 - 2

细算收入账

根据国际教育协会的统计,每年有超过500万学生在海外学习。其中,超过一百万人在美国。澳大利亚是第三大目的地,但澳洲联邦教育部长Dan Tehan最近预测,澳洲将很快超过英国,成为第二大留学目的地。

每年,寻求海外学位作为通往更美好生活的通行证的学生数量都在增长,在多年的快速增长下,澳洲留学形成了一个每年340亿澳元的重要出口产业。

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同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他们要与820万中国国内高校毕业生竞争工作。

从澳洲回国的留学生在国内就业市场表现如何?他们投入的大量投资获得了多少回报?实际上人们对此知之甚少。“卖房留学6年花200万,回国被开出2千底薪”这样夺人眼球的案例究竟有多大代表性,也只是个无解的问号。

国际校友工作网(IAJN)的新研究表明,留学的投资回报对留学生来说仍然是积极的,他们对这种经历也普遍持积极态度。

这项研究使用美元计算归国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就收入而言,这项投资大多是积极的。以中国内地为例,留学生的工资水平平均为2219美元/月,远高于国内毕业生的平均工资(558美元/月)。

毕业生平均月薪比较(美元)

留学花费逾百万回国月薪2000千底薪 海外留学面临大考 - 3

来源:IAJN

IAJN还分析了澳洲八大名校(澳州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阿德莱德大学、昆士兰大学和西澳大学)的学生反馈。根据这项调查,与澳洲的非八大名校相比,八大名校大学回国校友的第一份工作收入几乎没有优势。但从长远来看,澳洲国立大学提供了最佳的投资回报。

蒙纳士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留学生对投资回报率的满意度最高,为75%。悉尼大学校友的满意度为69%。

但调查发现,悉尼大学校友的第一份工作每月收入超过10,000美元的人数比例最高(15%)。然而悉尼大学校友对投资回报率的满意度最低(62%)。也许是高收费和悉尼生活成本造成了这一结果。

留学花费逾百万回国月薪2000千底薪 海外留学面临大考 - 4

悉尼大学

“失衡”的标准

不可否认的是,澳洲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选地,但在这个赚钱的产业中,也深埋着由“赚钱”带来的“矛盾”。

在澳洲八大高校中,留学生占比最大的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留学生比例高达43%,即使在留学生占比最低的西澳大学,留学生比例也有25%。

今年1月,维多利亚州政府呼吁对澳大利亚大学的入学要求进行审查,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英语水平较差的留学生严重拖低了教育标准,给讲师和大学工作人员造成了不应有的压力。

紧接着是学者们向媒体承认,他们已经降低了教学标准,让表现不合格的学生通过了考核,以保持对留学生的吸引力。

留学生协会还呼吁加强对海外移民中介的监管,因为在雅思考试中存在广泛作弊行为。

今年早些时候,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的一个研究生项目管理者曾表示,她对国际学生中有基本沟通困难的学生的数量感到震惊,因为学生“完全没有学过英语”。在读过许多留学生写的作业后,她认为那些作业“像用中文写完后使用谷歌翻译成英文的一样”。

但是,提高入学英语标准又一件“知易行难”的事。原因很简单,大学有着通过国际学生来赚钱的压力,他们不想这样做,因为这可能会让许多潜在学生望而却步。

2012年对雅思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一部分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大学学习期间提高了英语水平,而其他学生的英语技能实际上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差。

而据中国及全球化中心的一项问卷调查,86%的留学生在被问到出国留学的优势时选择了“全球视野”、82%选择了“语言技能得到强化”、79%倾向于“跨文化沟通”。

但现实中的尴尬是,澳洲近年持续有报告称留学生在英语方面存在困难,给联邦政府敲响警钟。

2017年,时任教育部长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在国际教育年会上直言,“有太多学生被忽视了。有些人就是没有完成学业所需要的英语水平。”

留学花费逾百万回国月薪2000千底薪 海外留学面临大考 - 5

墨尔本大学

产业弱势

如果说澳洲大学为了保持(或提高)盈利能力而降低入学门槛,那么这一点是否就是澳洲大学与美国、英国等大学的根本差别?

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认为澳洲留学“水”?

一位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IT硕士毕业生回答说,澳洲留学“水”,并不在于门槛低。美国一些好大学本科门槛也很低,而且有多种途径入学,比如可以申请社区大学,入读后再转学,也可能被好大学录取,而且学分也能得到承认。

或许可以这么看,在留学大军日益扩充的背景下,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等传统留学产业大国,都难以抵挡放低门槛的诱惑。

但是,与美国大学相比,澳洲大学真正的弱势或许在于产业上的弱势。上述答者说:“我的感触是,以澳大利亚稀少的就业机会和脆弱的经济结构,根本就不该大规模的招收那么多留学生……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留学生在校期间去各大科技公司实习,而澳洲留学生在校期间做代购,刷盘子,即便实习,也是去非常小型的公司,做一些非常没有价值的工作。而这个差距,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大。”

他还就“工业发达反哺教育”举例说,加州某个排名不到全美100名的学校,一个很普通的关于数据科学课程,用到的数据集一线科技公司用到的,而这个课程的教授还可以介绍学生去一些著名科技公司实习。

以科技产业上的差距来看,澳大利亚与美国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全球百强公司榜单中,排在首位的是美国公司微软,市值为9050亿美元。澳洲唯一跻身榜单的只有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市值1310亿澳元。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2007年底,从微软、谷歌和苹果等更大公司到新生的亚马逊,美国科技行业市值约为1万亿澳元(当时Facebook尚未上市)。时值今日,包括Netflix在内的六大科技巨头的价值超过7万亿澳元;而澳交所的总市值为1.9万亿澳元,最大的科技股价值不过数十亿澳元,还不及硅谷公司的一个零头。

留学花费逾百万回国月薪2000千底薪 海外留学面临大考 - 6

机遇捕手

IAJN在报告中说,为吸引留学生,符合各大学的最佳利益的是,积极与留学生母国的企业合作,以帮助确保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一些大学目前正在这样做,但大多数都没有。

所以,如果不是属于家境优越,父母帮铺好路,只缺一张镀金留学文凭的群体,应当怎样找到一份专业对口、自己大致满意的工作?

在英文版知乎Quora上有一位刚找到工作不久的励志小哥。他是2018年9月毕业于悉尼大学的留学生,获得了计算机本科学位。在毕业前的倒数第二个学期,他就在悉尼找到了一份IT领域的开发工作,毕业后很快就转为全职工作。

总结自己的成功秘笈,他归结为两点:

一是人脉圈。离毕业还有一年多的时候,他就努力寻找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有一天他在北悉尼的一座购物中心Westfield里逛,走进苹果的展厅,带着好奇心研究了一些产品,并和店内的一位客户专员讨论产品,在聊天之中,发现都对编程和某些生活方式有相同的兴趣,于是加了脸书的好友。后来,这位客户专员推荐他去苹果的Genius Bar做产品专员。

在线上,他给领英(LinkedIn)上相关领域的人都发了信息,凡是与自己职业发展沾边的人,都敢于向他们投石问路。他现在的工作就是这样找来的。

二是项目。在大学里,他曾做过一个关于区块链的不错的项目。找工作时他去面试一个开发岗。公司CTO面试了他30分钟,随后向他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想问我的吗?”

他问CTO,对未来几年银行系统区块链有何看法。从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又讨论了45分钟。通过这个讨论,他有了一个让对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

这位堪称机遇捕手的“过来人”给求职的留学生的忠告是:“你是一名学生,没有人希望你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完美的。大多数人看重的是大学毕业生的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有许多马匹可以下注,而每个人都想赢。要脱颖而出,你需要参与项目,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谈论你的项目。”

像很多找到工作的人一样,他的经历中也有幸运的巧合,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勤奋、自信、擅与人沟通,才是他解锁机遇的钥匙。

愿每个勇敢奔路的留学毕业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和希望。

关键词: 留学生回国月薪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没听说过 2019-08-26 回复
该研究又把hk跟中国并列 改不了的习惯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