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4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43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2019-09-09 来源: 木棉姐姐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有些男人,真是太自大了。

前不久,一名男子被推上热搜,原因是他理直气壮地辱骂一位大龄单身女性:

“你30岁还没结婚,丢不丢人?”

女子气不过,前去理论,结果男子始终认为自己没错:

“我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吗?我说的都是真话!”

更有趣的是,后来扒出,他自己也是大龄未婚。事件一出,引发大众热议:一个“光棍儿”,凭啥自认为比“剩女”更接近真理?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电视剧里的一段台词: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1

我想,这些单身男士可能很久不看新闻了。

《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结婚率仅为7.2%,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

究竟是何种信念让这些男士认为,女人们是脑子坏了,才没选择他们?恰好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美国记者玫瑰,她为了研究中国的单身女性,特意在中国生活了5年。

她采访了上百名中国“剩女”,写了一本书《单身时代》。

玫瑰发现,和中国女性相比,中国男性的两性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述玫瑰,编辑:木棉姐姐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2

中国“剩女”的“双面人生”

我原本只想在北京短暂停留,学些中文,却因为研究“剩女”现象,一待就是5年。这5年,我接触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女性。她们都是受过教育的独立女性,事业有为,却不得不过着“双面生活”。她们的焦虑,不了解的人,很难感同身受。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3

玫瑰在公园的相亲角小杨出生于农村,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重点大学的英语硕士学位。先是在几家营销传播公司工作,后来自己创业,创办了公关公司,主要为北京周边的高端酒店、酒吧、私人俱乐部服务。

靠自己的打拼,她现在在北京有车有房,还把父母接来同住。她花钱给老家的房子装修,供父母去欧洲旅游。可是父母还是觉得有遗憾:30多了,工作已经足够好了,就不能多考虑考虑结婚生子吗?

为了缓解家人的焦虑,小杨尽管工作繁忙,也还是抽出时间去不断相亲。公务员、芭蕾舞演员、学者......喜欢的不喜欢的,她都去见过。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4

可是母亲的焦虑却不减反增。有一天,她登陆QQ后,突然弹出一个对话框:

“我认为这有点过分,因为我们从没见过面……走向婚姻的爱情一定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留言来自一位没聊过几次的男青年,她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她才发现,妈妈竟然擅自登陆了她的QQ,给对方发了一段求爱信:

“你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梦想就是和你组成家庭,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杨哭笑不得。看着小杨年龄越来越大,妈妈避婚的言论也越来越露骨:

你都34岁了,怎么还能保证健康排卵呢?

小杨也不是没追过别人。她还在自己举办的商业酒会上,特意邀请了心怡的对象。酒会上,男生玩得很开心,可是回去以后就再没有给她打过电话。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5

她忍不住找对方询问原因,对方解释地也很直白:

“当看到你身穿樱桃红丝绸礼服,身边簇拥着许多人时,我觉得你很不安全。”

那次酒会,是小杨事业的一次高峰,却是感情的一次低谷。她也知道长辈的催婚都是出于关心,但是她真的不想再勉强自己,她觉得精疲力尽。她只希望未来能找到一个不会被自己事业吓跑的男人,共度一生。

不只是小杨,还有耶鲁大学毕业的马琼,她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可一毕业,父母马上催她去约会,而且不限条件,就怕她成为“剩女”。

还有我的中文老师张敏,父母希望她回家工作,她却想在北京闯荡。僵持很久后,她和家人达成协议:30岁之前回家结婚。她们都在北京拼搏,各自精彩,也各自焦虑。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6

她们从小被规训她们给我的感受,和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一样:反差。北京经济发展很快,但路边仍然有卖白菜的大叔;有高速运行的地铁,也有供大爷遛鸟的胡同。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7

看到这样强烈的对比,我瞬间理解了中国两代人在婚恋观上的巨大冲突。年轻人想的是体验精彩生活,而父母想的,却是让她们找一个靠谱的人,过安稳的日子。

其实,这样的冲突并不是中国特色。早在四五十年代,美国女性也经历过。那时二战刚刚结束,很多男性战死,男少女多。那时候,美国女性也被父母教育,赶快找个英俊的男生嫁了吧,剩下来的人脑子都有问题。过去,美国杂志也非常热衷于教育女孩如何谈恋爱,劝告她们和男生约会的时候,要多听少言,要让男性有被重视的感觉;不要谈论经济和政治,要涂口红和指甲油,要表现得可爱。这很像中国现在的“撒娇”文化。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8

大S在综艺上撒娇,除非老公给她剥虾,不然她是不会吃虾,当时引发全网热议

中国人民大学教情感心理学的一位教授曾经告诉我:

“如果一个中国女人不会撒娇,就不可能找到男朋友。”

教授还说:

在中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他们常常在事业上感到迷茫、无助,要出人头地很困难;这时候,女人如果能对他们撒娇,恰好可以满足他们在工作中缺失的被尊重感和被需要感。

在这种必须“服务男性”的观念下长大的女性,很难享受自由。即使她们后来获得了长辈们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成绩,却仍免不了因为变成“剩女”而感到苦闷。可是,生育和工作天然具有冲突性。

我妈妈那一代美国人大部分没有工作,全职在家。我妈妈保留了工作,但是她比现在的中国女性还辛苦,因为在美国,上一代根本不会帮忙带孩子。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焦虑,中美都一样。只是,有的人在焦虑中妥协了,有的人,还在焦虑中挣扎、对抗。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9

中国男性的缓慢觉醒

当我感受到中国“剩女”焦虑的时候,我听说中国有3000万光棍,我很高兴。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10

那时候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把他们介绍给我的“剩女”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在中国的落后地区。在中国,“剩女”和“剩男”产生的原因,迥然不同。单身女性往往是因为经济独立、不依赖婚姻,所以一直单身;但“光棍儿”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工资不高,没有受到好的教育等等,很可怜。

可是,尽管他们的地位在弱化,观念却很强势,他们仍然希望找“听话”的女人,不希望妻子比自己强大。一个35岁的中国投资银行家告诉我说:中国男人希望妻子像原味酸奶,可以随意调味。

他自己的妻子就是“原味酸奶”,虽然不太聪明,没什么主见,但是他喜欢她,因为她容易掌控。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主流的观念也类似,流行男主外,女主内。

但后来发生经济危机,很多男人失业了,挣不到钱,但做着教师、护士工作的美国女性,却仍然有工作,这大大缓解了男人的压力。美国男人开始接受,有个能干的老婆也不错。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11

在中国,类似的变化也在发生,只是比美国更难,因为中国男权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再加上中国的父母很强势,进一步降低了结婚比例。

对于辱骂30岁女性不结婚丢人的那位男士,我觉得他应该不太聪明。他不懂得自己思考问题,他一定是从小受长辈观念的影响,长辈说女人30不结婚就是丢人,他就不加思考地接受了这个观念;他自己没有结婚,但是又渴望婚姻,所以只能把这种压力转嫁给女性。

或许这位男性是想让单身女性快点嫁人,这样他还能多一些机会。不过,很显然,那位女性不会看得上他。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12

而她们,已经影响世界相比之下,中国女性成长速度早已让世界瞩目。中国职业女性的GDP贡献率是41%,位居全世界首位。

早在2016年,北京就超过纽约,成为世界亿万富豪之都,原因就在于,白手起家的中国女富豪越来越多。现在,全世界124名白手起家的女亿万富豪中,中国人就有93位。

当女性的学历、薪水、工作能力都不低于男性的时候,女性势必不再依附男性。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13

俞飞鸿讲述单身现状,引发女性共鸣

在中国,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单身女性,她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在打破社会对她们的“刻板印象”,活出自我。无论这是否意味着自己能够决定在哪里学习、学什么、同谁结婚、是否结婚,或者决定是否生儿育女,实现自己的理想,至少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勇敢地探索更加丰富的人生。

采访100名“剩女”后,美国女记者撕开了中国男人最后的伪装(组图) - 14

后记玫瑰的分享,让我想起先前看过这样一段话:

曾以为这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在一起终老。

高质量的单身,胜过低质量的恋爱,更胜过痛苦婚姻的捆绑。无论何时何地,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始于自我,忠于付出,陷于幸福。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悉尼北海岸会计事务所 2019-09-10 回复
男尊女卑的观念作祟 容不得女方比男方强 经济 地位的平等不是爱情婚姻的必要条件 人格平等才是能让爱情婚姻长久 如果我们都学学女王:即使贵为一国之君 在家里只是妻子 男女双方都尽力只扮好家庭里夫妻角色(仅此而已)
Leah_Cheung 2019-09-09 回复
没有不同省市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收入的群体,拿几个个例就说所有的所谓剩女怎么怎么样,感觉有失偏颇。社会越发展,单身越多,这是必然现象。没必要吹,也没必要黑,自己开心就好。
弘鱼宝宝 2019-09-09 回复
问问美国的 “民主基金会”19年给非正常女权拨下来多少万美元,支持女权,而非田园女权,怎么选择婚姻是自己的事情,没有多少人歧视,但中国古来传统对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短时间不会改变的。希望她们找到自己的幸福,但请不要提升到男女对立,中国男性怎么之类云云。祝以后幸福哈
jchens城堡 2019-09-09 回复
无耻,迎合美式政治正确
穀子有昀 2019-09-09 回复
这种剩女在整个剩女群体里能占多少?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