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254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2019-12-02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1


世人常常喜欢将印度和中国比较,认为两国都是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国土广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中国之后,印度的人口红利将助其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印度的条件确实优于中国:独立比中国早,独立之初的工业基础强过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更友善,还有英语的语言优势。

但是,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约1万美元,制造业产值世界第一,而印度GDP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左右,外储约只有中国的七分之一。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2

中国在印度眼中,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2019年以来,印度经济持续失速,进一步拉开了和中国经济的距离。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3

印度GDP连续六个季度下滑

上周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三季度经济增速从上个季度的5%降至4.5%,为6年多来最低。一时间,“莫迪经济学是否已经失灵”激起了印度国内外的激烈讨论。01迟到70年的结构性改革印度的问题出在哪?

直接原因是过去70多年,印度“跳过”制造业,重点发展服务业,这也是不得已之举。现代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土地、劳动力、基建是必要的配套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以基建来说,虽然中国建起来“跟玩一样”,但基建不是想建就能建,是系统浩大的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全面组织,涉及征地、移民、资金、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众多环节,环环相扣。

基建也是一个覆盖海陆空的完整体系,包括桥梁、铁路、货运码头、集装箱装载和工业园区等等,绵延数万公里、不断磨损、不断需要维护的经济的大动脉,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原材料、零件、产品以及劳动力源源不绝地在管道中循环,进而建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

这些都是印度的薄弱环节。独立至今,印度高速公路符合国标的大约只有1000公里。印度政府的财力和行政能力,也无力保障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印度的识字率不足80%,女性识字率更低。

征地、普及教育和大规模基建的背后,是强大的政府。很遗憾,印度不具备这个核心要素。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完成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实现了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信仰和交通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从中央到地方是“全国一盘棋”。

印度的统一是英国殖民者完成的,通行的也不是中国垂直高效的郡县制,和与之相配套的科举制与流官制,而是松散的联邦制及“世袭制”。

独立之后,印度各邦政府(等同于中国的省)由地方选举产生,各自为政,多数形同“半独立王国”;中央政府并不能指挥各邦,“政令难出新德里”。今天的印度在政治上大概等于中国的“民国时代”,政治权力高度分散,行政效率低下。

印度独立之初是否有机会建立高效统一的政治制度呢?答案是没有。

由于印度的独立没有经过独立战争和统一战争(对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而是在殖民主义退潮下的一种顺势而为和相互妥协。因此,当时领导印度的国大党无法建立足够的权威和力量,无法对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

历史现实就是,英国殖民者撤退之后,印度人接受了印巴分治的安排,国内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种姓制度、封建迷信和陋习也都被保留下来。

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印度各邦在语言、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壁垒也同样延续至今,这也导致印度经济发展缺少统一的国内市场。

印度盛产各种宗教,信仰种类繁多,宗教冲突此起彼伏。语言也是五花八门,境内使用的民族语言超过400种,使用最广的印地语只有约41%的人(约5亿)使用,英语只有约2亿人使用,无论是政策宣传执行还是商旅往来,都面临极大的不便。

横跨70年,无论是尼赫鲁还是莫迪,都没有办法对印度进行结构性改革,铲除这些障碍。

02印度经济发展的“三座大山”时至今日,印度经济发展至今仍然面临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种姓制度和严苛的劳动制度这“三座大山”。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占印度人口多数的农民没有土地,微薄的收入无力负担教育、医疗和日常生活开支,背负高利贷的农民不计其数,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农民走上绝路。过去20多年,印度有30万农民自杀。印度农业和农村的活力得不到释放,土地和人口就无法转化成资本投入到工业化中。虽然印度农村对工业化助力不大,但由于选票压力和人口膨胀,印度政府每年必须向农村输送大量的财政补贴。

中国不是这样。

土改完成之后,农村持续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输送大量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力,也为工业产品提供了海洋般广阔的消费市场(比如家电和汽车下乡),农业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资本积累。

建立重工业基础之后,有了抵御经济周期的能力,工业和城市再反哺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了积累、投资和消费的道路,建立以内部循环为主、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每一代人在教育、医疗条件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进而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阶级等级森严的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低种姓必须无条件服从高种姓,高种姓享有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特权,高种姓和低种姓之间的通婚也被禁止。而在宗教的“熏陶”下,印度人民也比较“佛系”。

这种社会现状,使得占人口多数的低种姓失去发展机会,也造成印度人才流失情况在发展国家中最为严重,许多优秀的印度裔人才纵横硅谷和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也不回国发展。

与之相反,中国在秦汉之际,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在之后两千年的政治中不断被实践,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强大的皇权,也按住了宗教“蠢蠢欲动”的心,民众推崇奋发有为。

面对人口膨胀、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印度开国领袖采取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经济政策倾向保护主义,强调行政干预,劳动制度严格限制企业雇佣自主权,维持着庞大且低效的国营经济。直到199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自由化改革,印度这一局面才逐渐开始改变。

在多重阻力下,印度独立建国之后的近四十年里,经济增速只有3-4%左右,被讽刺为“印度式经济增长率”;印度的耕地面积高于中国,水热资源等自然条件总体上还比中国优越,但是印度的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超过半数的印度就业还是依赖农业解决。

03虎口夺食:印度的制造业发展在内部不给力的情况,印度发展拥有一个怎样的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二战之后70多年的发展,全球经济格局已经相对稳固,印度再想要发展制造业,等同于虎口夺食,更难了。

现如今,世界经济呈现欧洲、东亚和美国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形成了科技研发、金融融资、加工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且接近闭合的经济圈,其他国家只剩原材料供应和低端制造业这一块可以争夺。

而印度要承接低端制造业转移,不但需要面对越南、埃塞俄比亚、印尼等人口大国的竞争,还要面对中国这个近乎全产业链,且低端制造业还在向中西部转移的“巨无霸”。印度的改革,中国也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4

印度Markit制造业PMI持续走弱,10月下滑至50.6,濒临荣枯线,创两年新低

在后WTO时代,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加上自身原因,令印度处境更加艰难。2019年,美国取消了印度的最惠国待遇,印度因为产业竞争力不足选择退出RCEP协定。此外,印度还要面对环保问题。

印度对于某些外部大国力量进入南亚次大陆,并不是海纳百川的态度,而是持一种怀疑和敌视的眼光,阻碍了国际合作。例如,印度基建自身不具备设计和施工能力,但也不愿意交给其他国家来做,即使代价是工期一拖再拖。

同时,印度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大量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随着印度胃口越来越大,即使全球储量充足,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也是大概率事件。事实上,印度经济承受不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的冲击,印度4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撑不住几年。

而印度最大的资本——廉价劳动力,还要面对潜伏在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无情冲击。麦肯锡曾预测,未来十年是自动化大潮汹涌袭来的十年,2030年机器人将夺走美国7300万个工作岗位,印度就能自绝于自动化的浪潮之外么?

在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英国脱欧等多重因素威胁下,印度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三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下滑至4.5%,创六年多新低。而且,由于印度政府的统计方法,这一数据也被质疑是注水。

04借钱买增长!金融驱动印度工业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印度十几亿人口,每年近2000万青壮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是当务之急。印度政府提出了雄心万丈的改革计划,目标是到2024年使印度成为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

印度政府也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但种种改革措施均遭到反对。印度政府近些年推动的征地制度改革,被议会反对;劳动制度改革措施招致了强烈的反对和声势浩大的罢工;为低种姓群体争取就业和教育名额保障,旋即引起高种姓的反应强烈的游行示威,改革相继推迟或者胎死腹中。

但果莫迪政府不能推倒封建土地所有制、种姓制度和劳动制度这“三座大山”,印度工业化所需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加杠杆!

印度只能利用金融杠杆的力量推动工业化。试想,如果有一张无限支票可以买买买,印度的工业化还是有“希望”的。但这也意味着,印度经济将越来越依赖借贷和投资,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印度经济“地动山摇”。

从哪里“借”钱?

一是,把国有银行当提款机,在国有银行出现巨额坏账时,再由印度财政部“名义”频繁注资“续命”,提高信贷投放能力。这样周而复始,盘子越滚越大,债务泥淖越陷越深。

实际上,印度国有银行屡爆欺诈丑闻,2018年第二大国有银行旁遮普国家银行遭受了创纪录的20亿美元欺诈,不但导致利润被完全吞噬,资本也被拉低至规定水平以下。

截止2017年底,印度21家国有银行坏账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修复资产负债表至少需要400-650亿美元。为了应付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截止2018年3月末,印度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4.6%),印度政府寄希望于国有银行重组,不过是扬汤止沸。

二是,财政赤字。印度政府现在每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都超过3%。2017-2018财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3.5%,2018-2019财年则为3.4%,视3%的国际赤字警戒线如无物。这还仅仅是印度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各邦的债务和国有企业的债务如隐藏在海水之下的冰山。

三是,拉高印度股市,将印度国有资产证券化,出售部分国有资产的股权,为企业和政府融资。印度股市十年四倍,但没有基本面支持的股市,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四是,从国际市场借钱。印度外债5000多亿美元,其中一年期以内的短期外债规模2000多亿美元,而印度的外储规模约为4200亿美元,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

和这些相比,印度政府推动的激进改革,包括通过电子账户建立“点对点”的民众管理体制,统一税收,废除大面值纸币,推出1.4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减税,放松监管和简化审批程序,开放市场和外资准入,大力招商引资等等,每一项改革的成效和副作用暂且不论,但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给不断膨胀的金融杠杆的信用背书。

印度GDP持续减速,见势不妙的外资也加速撤离印度股市,从6月到9月中旬外资抛售了50亿美元印度股票,是自1999年以来最大的季度外流。在这之后不久,印度立即推出规模大约200亿美元左右的减税,印度股市回报以近5%创十年来的最大涨幅,暂时稳住了局面。

05还不上钱怎么办?1990年代初期,印度就曾爆发过支付危机,经济增速跌至1%。为了度过难关,印度接受了IMF的自由化改革“指导”,以67吨黄金作为抵押,以获取贷款。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现如今,印度和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交融”,印度经济的体量也更大,爆发外汇危机可能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造成海啸般的冲击。

潜在威胁有哪几个呢?

其一,侨汇收入被切断。

印度本国的资本难以转化成工业资本,制造业不给力,出口小于进口,贸易常年赤字。能够维持目前4200亿美元左右的外储规模,除了从国际市场借钱以及外商投资,更重要的是侨汇收入。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6

印度每年侨汇大概有800亿美元流入,抵消贸易赤字后,大概有200-300亿美元外汇盈余。侨汇收入的一大块,来自赴美打工的印度裔。印度软件和医疗行业发达,印度人又拥有英语的优势,美国每年抽签发出10万个H-1B工作签证,印度独占70%。

特朗普政府今年6月已经威胁要堵上这个口子,将印度的配额削减至10-15%,虽然原因之一是迫使印度开放国内市场,但如果真的逐渐减少签证配额,印度经常账户的麻烦就大了。

另一个威胁当然来自美联储。

经济下行压力下,印度年初在全球带头降息,年内已经降息五次,累计降息150个基点。幸运的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下半年也转向宽松,7月、9月和10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

但是,如果美联储再次启动加息,在美元潮下游泳的的印度经济和股市恐怕会遭遇惊涛骇浪。

同时,印度还有一系列刚性外汇支出,包括原油和军事装备进口。

印度是贫油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现约500万桶/日)。如果全球油价上涨到80美元/桶,印度每年需要为此多支付300亿美元,这意味着印度几乎不可能有外汇盈余。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7

印度的国防政策和地缘环境,使其常年维持高昂的军费支出,近几年军费开支攀升至650亿美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近几十年都维持在2.5-3%的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北约国家的水平),在1963-1980年末期,年年超过3%的水平,甚至部分年份超过4%,挤占了原本可以用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资源。

但是,印度孱弱的重工业导致大量的军备依赖进口,也就是说印度的巨额的国防开支对本国工业的发展助益不大,而且还消耗宝贵的外汇资源。

印度没有未来(组图) - 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后发国家为实现赶超,依赖借贷和投资发展,其实并不鲜见。东南亚和拉美许多国家都是如此,也在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被血洗,陷入万劫不复的中等收入陷阱。

而印度经济眼下正处在高通胀、高赤字、高外债、高失业率、高贸易逆差,而增速却不断下滑的局面。

没有推翻“三座大山”,印度无法全面普及基础教育,保障基本的医疗服务。

印度人的识字率不足80%,女性识字率较这一水平更低,基础教育缺失意味着人口数量并不能有效转化成人口红利,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而医疗服务和设施的缺位,导致很多印度新生儿甚至因为缺氧而夭折。

显而易见的是,印度在过去五年经济增速平均每年达到7%以上,但是失业率却节节攀升。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2019年4月印度失业率已经上升至7.6%,失业人数超过1亿人。规模庞大的失业人口嗷嗷待哺,成为印度社会的“不定时炸弹”。

今年1月,印度铁路系统招聘6.3万个岗位,结果来了1900万的应聘者。这些职位是铁路系统中最为低端的岗位,包括清洁工、轨道维修工和换轨工,但应聘者中拥有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不在少数。

其实,国内债务不管如何,印度政府都还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应付,代价当然是贫富差距扩大,通胀走高。但是,印度现在短期外债超过1000亿美元,如果爆发支付危机,重蹈东南亚或者拉美国家的覆辙并非不可能。在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基础不牢的印度经济就露出了马脚。

在印度政府将所有的政策工具都用尽的情况下,印度爆发危机将会产生怎样的外溢效果,也许会超出外界的想象。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