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0997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2019-12-05 来源: 今日澳洲App 评论31条

本月3日晚,在悉尼Oatland House举行的“新州州长多元文化传播奖”的颁奖礼上,今日传媒集团(今日悉尼)一举跻身3个奖项的入围名单,并摘得其中一个大奖。

错失另外两大势在必得的奖项固然遗憾,值得欣慰的是,记者Rena成功捧回了“年度最佳年轻记者奖”。这是个沉甸甸的奖杯。点击阅读>>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1

作为新州政府表彰民族社区媒体贡献的最高荣誉,今年也是今日悉尼首次入围并拿奖,可谓不辱使命。

有同事不解,在“最佳数字和社交媒体应用”这个奖项中,月流量高达数百万的我们,怎么会败给了一个平台点击全年不到百万的竞争对手?不过在我看来,不必多想,这实际上并不重要。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2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3

对一个媒体公司而非简单的资讯集散平台而言,“最佳记者”这个奖,代表了新州政府对我们独家深度调查报道的高度肯定。其分量之重,跟单纯的平台之间流量上的较量,毫无可比性而言。

往深里看,这或许正是今日悉尼与其他大部分社区媒体的不同之所在吧。少见歌舞升平,鲜有皆大欢喜。更多的时候,我们关切,我们忧心。

记者奔走在协助维权、挖掘黑幕和揭露不公的第一线,为读者的知情权和民生福祉挥汗如雨。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4

这就是今日传媒集团(今日悉尼)正在默默为之努力和付出的。当读者朋友们为一篇篇深度原创报道嬉笑怒骂或拍手称道时,背后的辛劳已不再需要倾诉。自2017年起,至今时今日止,总计964篇独家原创内容,篇篇精雕细琢,出自今日传媒集团记者组里每一位“Rena”之手。

譬如即将告一段落的高云翔案,整个专题跟进19个月,记者法庭耗时近1000小时,发稿122篇,总点击超190万,评论数高达7390条,更有3502人分享了专题稿件。这些,也都出自整个“Rena团队”之手。

看似斐然的成绩,一路走来,实则并不容易。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圈外人也许难理解,在中澳关系紧张的当下,我们和其他绝大部分在澳华文媒体一样,套用孙皖宁教授报告里的一句话,正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上面颁发的这个奖,无异于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它似乎在告诉我们,或者提醒其他从业者:夹缝求生不易,但同样可以活出精彩。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5

孙皖宁教授来自悉尼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她日前在澳洲广播公司(ABC)发布一篇长文,题为:《我们能从在澳中文媒体中,了解到哪些讲普通话移民的体验?》(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Mandarin-speaking migrants from Chinese-language media in Australia?)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点击阅读中文译文 >>

报告讲述在澳华文媒体的操作手法,以及目前正面临的行业性的“阵痛”。整篇长文大部分篇幅以“今日”系列平台为例阐述,这令我们受宠若惊。

孙皖宁教授指出,“中文数字/社交媒体存在于两个在理念上相互竞争的新闻媒体系统之间。一方面,他们被中国国家媒体主导,另一方面又被主流英文媒体主导。”与此同时,71%的调查受访者认为,这两类媒体的报道内容都“基本”或“非常客观”。

报告指出,“中国数字/社交媒体行业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在那里,信息和观点经常与来自英文主流媒体、中国媒体以及个人社交媒体用户生成的内容相结合。”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6

在报告的文尾,孙皖宁教授指出,“他们夹在澳洲公开的反华言论与中国国家媒体的反澳回应之间”,一针见血指出了包括我们在内,本地中文媒体正面临的尴尬、局促和顾虑,如“夹缝求生”般的“窘迫”。

圈里人想必能感同身受吧。中澳这两个东西方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围绕地区利益所产生的的分歧和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在澳中文媒体鲜有例外地被裹挟进这股“洪流”之中,想“上岸”而不可得,时不时有人“呛水”。

而对受众体量最大的“今日”系列平台来说,以多元和多角度的内容特质,尽量保有自己的报道独立性,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

没法游上岸,那就踏踏实实中流砥柱好了。四面八方来水,正中间其实浪涌最小。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7

早先的文章中,其实有多次强调这点。“今日”系列,特别是“今日澳洲App”,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平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代表各价值体系和利益集团的发声体,其表述的角度和情绪必然有差异,或多或少的区别而已。想离真相更近一点?那就多读几篇不同观点的。

相信我,写那些不同角度文章的人,他们也没人能看清完整的真相。所以,看文“拼图”,实际上是一位高质量读者所应该具备的重要技能。

于是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事关人性。在是非面前,部分读者似乎会在潜意识里遵循自己的价值导向,主动屏蔽与之不符的另一方或多方声音。在中澳博弈上,在上半年的联邦大选前,这些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工党的拥趸和自由党的支持者不约而同批评我们平台,声称存在对对方政党的偏袒或倾向时,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

批评平台,很多时候,某种意义上,成了无法说服对方或辩倒对手时,后退一步本能自保的技术手段,就好比辩论赛上质疑正反辩题不公。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8

泾渭分明的两派读者尚且如此,自2016年南海事件以来,跌至冰点的中澳关系,对在澳中文媒体乃至整个华人社区的冲击,更是远超预期。部分主流媒体迎热而上,断章取义和移花接木的手法层出不穷,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倒逼澳洲政府,加速了中澳关系的恶化。

在这个貌似“不反华,就是不爱澳”的舆论大环境下,一时间华人社区风声鹤唳,人人噤声。“不反华,我也很爱澳洲”,这句话仿佛成了伪立论,在少数情绪激烈的读者眼中形同虚构。

于是,陆续有读者开始批评今日传媒集团为“今日党媒”,却全然不愿接受本网端口在国内被屏蔽,App被下架的事实。就在两周前,旗下的微博账户刚刚走完90天禁言期,可憋坏了。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9

抱歉,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没法一边倒地“支持”任一方。身为澳洲企业,我们尊重澳洲的法律和言论自由的价值观;身为第一代移民,我们对生养成长的祖籍国怀有感情;身为媒体平台,我们必须尽可能站在最中间;身为一间商业公司,我们首先希望求生存,毕竟这么多员工还指着公司发展有饭吃。

最最重要的是,全澳还有120万华人读者,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尽可能丰富而全面的信息;还有层出不穷的受害者,希望“Rena们”为之奔走呼吁和维权。这才是今日传媒集团存在的价值,这也才正是我们坚持“夹缝求生”的动力所在。

坚持很辛苦。所幸,两天前的颁奖晚会,重新给团队打了一针“鸡血”。孙皖宁教授在报告中流露出来的对华文媒体的理解和重视,也令我们抖擞精神。“夹缝求生”的日子或许还要持续些许时日,但终归有一天能守得云开见日吧。

社论: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 10

写这篇社论的时候,总忍不住回想几年前。那时候的中澳关系亲密无间,蒸蒸日上;那时候的华人社区热闹喜庆,沸反盈天;那时候的华文媒体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那时候,没有“夹缝”,我们是桥。


今日传媒集团总编室

2019年12月

原创声明:本文系本站原创采写,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1)
itme3131 2019-12-05 回复
已经习惯了每天上下班刷今日悉尼,看看当天的热点新闻,时政民生,了解我们所在的这个国家又发生了哪些大事趣闻。感谢今日悉尼陪伴我在澳奋斗的这些年!
心平氣和 2019-12-06
社论读后感: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四重身份,中流砥柱。挽狂瀾于既倒,纷乱中抽丝剝茧。华人知音,再造虹桥!
土澳居民mmUvu 2019-12-06
enersan
Friday粥_是卧底 2019-12-05 回复
身为在澳华人感同身受,几年前中澳关系好的时候,我们是两国交流的使者,是一座桥,但现在只剩下一条缝了。希望在澳华人一同努力,将这条缝重新变成桥。也希望今日悉尼继续努力,传递华人正能量,让澳洲华人的音量越来越大!
Nanrenm 2019-12-14
澳洲华人多数不是在打工的嘛,什么时候成桥梁了
3656914467 2019-12-06 回复
好好做你的娱乐新闻和生活服务, 敬告今日悉尼,别特么服务什么中澳关系:看的人都是华人,不是你的统战对象。
DrMarcus 2019-12-06
一看就知你是个弱智群众
临溪而渔 2019-12-06 回复
我们只想看到一个真相,不需要有媒体的主观倾向。今日总的来说做得很好,还原真相,让我们自己判断是与非。支持,感谢。
lancelili 2019-12-05 回复
希望今日澳洲越来越好 越来越影响力爆棚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