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图看懂美伊局势升级,看中国如何布局中东(组图)
美国在1月3日发动空袭,击毙伊朗头号军事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sim Soleimani)。美国政府称此次空袭为自卫防守行动,而地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最近三十年来美国对伊朗最沉重的打击,意味着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长期角力骤然升级。
像伊朗这样日益被美国孤立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与俄罗斯走得更近。本周一,中国、伊朗与俄罗斯刚举行罕见的三国海上军演。伊朗外长随即访问北京,这是他一年内第四度外访中国。两国外长不点名地抨击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单边主义与霸权行为”。
空袭之后,北京会采取何种行动,引外界关注。BBC中文访问美中伊关系专家,分析北京将在此轮冲突中扮演何种角色。
伊朗外长扎里夫与中国外长王毅
苏莱曼尼之死为何重要?
去年12月最后一周,美伊关系急转直下,一名美国承包商在伊拉克军事基地遭袭死亡,美国认为德黑兰授意了该袭击。2019年最后一天,伊拉克民众冲击美国驻伊拉克使馆,当时特朗普就威胁伊朗要承担全责,将付出“巨大代价”。
但美国选择在此时暗杀伊朗最有权势的将军,出乎许多观察家的预料。苏莱曼尼在中东什叶派武装中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领袖,人脉与声望可说是无人能及。
美国在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击毙苏莱曼尼。迈入2020年仅仅三日,但此袭击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今年甚至未来多年的中东局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者克里斯蒂娜·林(Christina Lin)认为,中国不希望美伊爆发战争,“一带一路”的顺利执行亟需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潜在的美伊战争会给中国的地区利益带来毁灭性影响,”她对BBC中文说。
伊朗是沟通中东与亚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国,并对华存在经济依赖,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伊关系的关键一环在于石油。中国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进口国,在美国禁令之下,依然购入伊朗原油并对其出口大量工业产品。
另一方面,随着页岩油的开采日渐成熟,美国在能源方面日益独立。
原油生產國
2019第二季度平均產量(每日百萬桶)
數據來源: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加佛(John Garver)对BBC中文表示,中伊互为战略伙伴,伊朗对中国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战略意义。
加佛认为,一个平稳安定的伊朗符合中国的利益,而随战争而来的能源供应短缺、原油成本提高、政治风险增高都会让北京头疼。
同时,中国一向反对中东国家套用西方民主政制,担忧随即而来的政治动荡将助长恐怖主义发展,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此前发表报告称,由于中国在中东的政治遗产近乎为零,能够与地区一些传统“死敌”同时建立联系,例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沙特与伊朗、阿联酋和卡塔尔。
不过,克里斯蒂娜·林对BBC中文表示,尽管北京需要平衡与沙特的关系,伊朗提供的能源对中国来说十分关键。“在中国的战略盘算中,伊朗的角色更为重要,而沙特及其他海湾国家仍处在美国的安保庇护之下。”
然而,尽管苏莱曼尼之死为地缘政治投下震撼弹,分析家认为,中国或许不会在伊朗和其在中东的敌对国家间明确选边站。通过经贸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蒸蒸日上,但其一向在中东奉行不干涉政策,避免卷入种种冲突中。
加佛预期,北京会密切关注空袭事件,但除了外交表态外,不会轻易采取更进取的行动。“俄罗斯近年来决定在中东扮演高风险、高调的角色,但不同于俄罗斯,中国会非常谨慎,不会轻举妄动,”他说。
长期关注中伊关系的加佛观察到,中国的战略分析家普遍认为中东十分复杂,可谓是“帝国的坟墓”。中国自认目前还未能彻底摸清局势,避免正面介入冲突是最明智的选择。
加佛曾写道,中国从伊拉克的案例上学到教训,伊拉克80年代仍是区域内重要国家,但经过两度与美国作战的创伤,如今变成一个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国家。北京担心一旦美国与伊朗开战,伊朗会重蹈伊拉克覆辙,损害中国在中东的利益。
然而,日趋紧张的中美关系,可能正悄然影响中国在中东的判断。
更一种观察是,击毙苏莱曼尼后引发地区震荡,美国的战略中心或会重回中东,无暇制衡中国。
《泰晤士报》写道,从黎巴嫩到阿拉伯地区,苏莱曼尼之死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同时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努力带来深重影响。有观察人士指出,继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阿拉伯之春等事件后,美国再度疲于解决中东困境,给唯一有能力与之抗衡的中国更多崛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