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4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0771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2020-03-03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9条

中国司法部自2月27日针对《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网络一片声讨。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1

网络上的反对声浪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2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3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4

有人还做了海报广传: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5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6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7

连中国锦鲤信小呆都罕见地评论时政: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8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9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10

以下内容来自知乎,拿到了近五万个赞。

作者:方可(医学专业)

中国不是移民国家

中国的主体民族是包含五十六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其中又以汉族占人口上的多数比例,是一个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的概念。

至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家的主体构成是非常稳定的,塑造的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也是比较稳定的。

我们在几十年来,并没有经历太多类似于移民国家种族问题的、涉及外籍移民的大规模的社会问题。

就连旅行签证,按照近期的消息,中国主要也就对日本、新加坡、文莱三个国家的居民来华免签。

但是由于外籍人人员比较少,如果跟一些多民族的移民国家比较的话,对处理涉及外国居民居住权的事情上,中国确实可谓是缺乏经验的。

应对涉外事务的经验,可不只是个别政府机关需要,恐怕社会各界,尤其是服务业和窗口单位的人,都需要。

外籍人员的管理,是事关民生,事关每个人生活的问题。许多人对此都会有些困惑。

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外籍人员参与的比例和便捷程度是相当低的。

比如我们日常购车票、预定宾馆都是用身份证,外籍人员用护照网上购票都会很不方便。

又比如说外国人在中国看病,医保、身份登记、住院流程、法律弄清楚了吗?

又比如说疾病防控,健康体检,隔离政策,对外国人适用吗?

还有金融投资,银行卡的选择,能用国外的visa卡吗?

再比如说,中国自己的教育、文化、宣传,并没有那麽多国际化的内容,这限制了许多人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

比如说,非洲和拉美有一大批国家,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我们的课本上有多少介绍非洲或者拉美的内容呢?

我们在互联网上获取国际资讯是否有困难呢?

中国人整体对世界上的多样文化有多少的认识和准备呢?

世界上不是只有西欧,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这样的地域的居民才叫“外国人”。

比如我们说南亚、东南亚、中亚、中东、东欧、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大洋洲等等等等,这些具体的地名都对应哪些国家哪些人,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社会经济背景都是怎样的,我们在课本和媒体中有多少介绍这些地方的信息呢?

“外国人”是个很大的概念,信息的匮乏同时会导致偏见和歧视的产生。

中国人自己有护照、出过国的人,甚至坐过飞机的人都没多少,国人应该首先更多地走到世界上看看,看看多民族国家和移民国家是怎么管理外籍人员的,日常是怎么和其他国家的人相处的。

比如说看看美国有多少种签证多少种表格多少种居民身份,每个身份对应哪些权限,读书的不能随便找工作,旅行的不能随便读书,毕业后不同专业能实习几年。

再看看他们的国际机场里有多少种其他国家的文字在萤幕上滚动。

看看各地的社会面貌和管理经验如何,有没有什么成熟的模式,再考虑一下自己怎么管理外籍人员的身份。

一群中国人办护照办签证出国旅游,甚至在国外申请居留权时,自己都一头雾水毫无经验。

当客人都缺乏经验,居然要转换身份当主人,管理申请本国永久居留权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各种文化的外国人。

准备仓促的情况下,这踩雷的机率也太高了。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11

开一个永久居留权的大口子,吸引更多人申请,实际操作中漏洞太多,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居民权涉及国际事务,不单单是本国内政,发出去哪怕后悔了,只要没有正当理由,就不好收回了。

这方面的失误尤其在目前,可能会造成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可挽回的严重问题。

外国人的大量的信息终究在外国保存,国内无法有效获取,语言甚至也不是我们熟悉的语言。

外籍人员是否会形成聚居区、社团甚至各种各样我们见都没见过的宗教组织?我们怎么管理?

你不能在对外界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引进一群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靠一厢情愿的幻想去管理,最后等著社会中的少数族群做出一些你根本料想不到的东西。这谁扛得住。

尤其第十九条人为操作空间太大,什么硬性规定都没有,那让谁决定谁能留下,审核不严出了问题谁负责,怎么负责,有没有个说法?

兜底条款实际操作中是个危险的易被滥用的条款,绝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东西。

如果动不动就要制定兜底条款,很可能暴露了立法时的调研与考虑不周。

本来定的门槛很高,然后一个兜底条款,其他理由、其他条件的外籍人员也都可以成为“正当理由”,那这个人们期望的高门槛就不存在了。

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下,居留权毕竟不止永久居留权一种,留着这个自降门槛的兜底条款,必要性在哪里呢?

对于永久居留权,如果真要是提高准入,合理的兜底性条款,应该是管理部门出于其他正当理由,可以拒绝申请者的申请,而不是接收外籍人员的申请。

还有结婚就能拿永居,子女生下来之后,跟着父母一起拿永居这种条款,虽然原则上是一般的国际惯例,但是直接拿来用真的适合目前的中国?

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和子女问题是在多文化背景下是比较难处理的。

家庭成员离婚后永久居留权还有吗?会不会又把其他人带进来?一夫多妻、非婚生子女、收养领养,甚至还有性少数人群怎么处理呢?

结合其他国家的以往经验,你真能预测有人为了居留权会干什么事?

大家也可以网上看看,北京户口如果是婚迁的话要结婚几年。

我很担心这种条款设计不严格的话,会搞出一些我们目前都无法想象的怪异的事情。

最后会不会有公司帮外籍人员获取永久居留权来牟利呢?

到时候都是非中国公民,都是涉外事务,我们的政府和司法系统对付的了吗?

即便是学历问题,对于博士学位,也存在各国学位教育学制不统一、博士学位类型不同(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所谓的野鸡大学、学位造假这类的问题。

而“世界著名大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标准应该是什么?这些环节会不会有人钻空子?

这个问题也令人担忧,毕竟我们要应对的是全世界各种教育背景的人。

还有,外籍人员在中国办理投资移民,能否开一家主要招聘外籍人员的公司,然后给他们开出非常高的工资,以此帮助更多的外国人获得永久居留权身份?

如此操作是否合法,我们是否有认为有漏洞?怎么堵上?

此外,有永久居留权的人需要计划生育吗?有户籍制度吗?户口在哪?找工作档案怎么处理?买房子限购吗?上学在哪上?医保怎么买?要交社保吗?

还要来参加高考或公务员考试吗?能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找工作吗?有编制没编制?法律上有什么特殊照顾甚至超出一般居民的待遇吗?

违法犯罪行为怎么处理?资源分配上有什么特殊政策吗?

这些问题不是给人发个居住证就完事了。

首先就要在国内说清楚流程,甚至还得在国际上和各国明确说清楚,有一个稳定可信的标准和公开承诺。

这是一大套系统工程,等于要把我国公民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整个换成外籍人员重新定义一遍,甚至各地的地方性条例还不一样。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

必须得各方心里有个数,把规定制定好了,然后才能推动永久居留权的制度设计。

外国人来长期居住,应该有一些基本的门槛。

至少汉语水平要考核,再不济,好歹英语水平也得过,不然交流真的成问题。

如果去医院看病都费事,最后沟通不畅是个很大的安全风险。

想去西方英语国家留学,至少托福雅思得有个成绩,来中国定居,我们也得有一些类似的对应的标准。

这需要的是一系列法律要求,而不是一系列补贴和援助性质的政策号召。

不然光一个语言问题,就列举一下可能见得多的情况,英语(全球)、法语(全球)、德语(欧洲多一些)、西班牙语(欧洲、南美、北美、非洲)、葡萄牙语(欧洲、南美、非洲)、俄语、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波斯语(西亚)、日语、韩语、印地语……

我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语言,得准备多少种才能扛得住各国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固定工作、犯罪记录、收入来源等方面,都需要非常具体的公开的可操作的规定,这也是一般的国外的惯例。

又比如说健康问题,世界各地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尤其是传染病。

像疟疾这样的病,在世界上,尤其是蚊虫多的热带,是个大问题(就像我国的肝炎一样),在中国却并不是主要的健康负担。

应对外国人入境,健康体检方面的要求标准我们该怎么定?不可能都做检查,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以及,生病了我们的医疗系统能不能处理得了,发生传染病流行我们的卫生系统能否应对?

我们的医患比护患比怎么样,外国人出现紧急健康问题,在国内没家属的话,有什么应急处理措施?

是不是医院里要有多语言的翻译,甚至多语言的知情同意书呢?这方面是需要我们做好准备的。

我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很多规定。但是未来,这些规定还得完善到什么程度?专业人员怎么做?还有很多疑问。

还有一个许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金融安全问题。

外籍人员不分族裔不分背景(包括许多人关心的华裔,或者说原国籍是中国的人员),都可能由于各种用途向境外转账,额度有多大?主要是做什么用?是否需要登记?

目前看来,外籍人员的交易额度和灵活性预期是比本国居民高的。

这涉及到外汇储备、货币政策。

在涉及国际金融的环节的管理,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设计和预判,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实际的监管措施。

如果有传言说要给引进的外国居民高于本国居民的待遇,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奇怪了,全世界也没听说过几个国家这么的做的。

中国人去了发达国家,往往都是上学找工作拿居留权受限,最多也就是平等待遇,哪有专门给优惠的道理的?

要给都是根据实际贡献给待遇的,哪有根据身份或者居民权给待遇的?

目前更国内应该先把外国游客在中国怎么生活的流程搞清楚,形成一整套法律规定和制度流程。

此外要加强登记严格管理,必须处理好非法移民的问题,帮助公众了解目前的国内情况。

而不是试图大范围扩大有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人员的规模,或者提高永久居留权持有者的增长速度。

首先要确保外籍人员入境的信息在政府的充分掌控之下。

在没搞清楚情况,没有充分解决现有问题的情况下,不能开新的渠道和入口了。

外籍人员少的话,我国还能针对每个人的个别情况,进行细致的人工处理。

一旦人多了,法律又不健全,到时候整个系统就不堪重负,隐患丛生了。

成为一个国际化国家不是坏事,按照以往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走向世界的国家,有大量外籍人员进出,旅游、学习、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应该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看看,增加沟通和理解,这样才能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偏见或者刻板印象。

提高我们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这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国际政治都是益处很大的,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乃至引领文化潮流必需的。

我们可以多发点旅游签证短期签证,或者可以隔一段时间登记审查后续签一次的工作签证,这样出问题还有停下来的机会。

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加国内外交流,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积累处理涉外事务的经验,完善各行业的处理流程,提高我们全社会的国际意识和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对我们的社会本身造成太多冲击和不良影响。

“永久”这东西不能随便给,“永久”是个很严肃的承诺。

永久居留权的权利义务,除了政治参与等少数领域外,和本国公民是高度相似的,永久居留权的持有者有很多本国公民一样的权利,也要履行许多和本国公民相同的义务。

甚至出入境和本国公民往往用一个通道。

管理永久居留权的事务,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各地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一大批人(包括教育、医疗、法律,还有一些一般的服务业等)共同参与协作,而不是仅仅个别懂得涉外事务的人就能办好的。

如果我们开的口子和自己整体的的管理能力、管理经验远远不匹配,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风险都很大,实际结果和预期效果就可能出现极大的差距,到时候真的覆水难收就要命了。

在经济有下行压力,找工作不容易的情况下,目前,我想不出什么道理要在实质上给外籍人员更容易的永久居留权指标申请通道。

毕竟,真的是无可替代的、给我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外籍人员,究竟有多少?

在一大批发达国家生活条件优越的情况下,有多少顶级专家会出于何种理由选择中国?

要记住,我们的政策要面对的,很可能是世界上19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只是一个人均大约GDP70名开外的国家。

国内的少数人走出去相对方便,因为他们可以自担风险。而让其他人走进来,我们每个人就都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了。

正如一些回答或者不同意见所说,这次的法条正文硬伤不好找,看起来是要求严格合情合理的。

而且,我国以前对永久居留权就是有规定和处理流程的,都执行了快20年了。

问题在于,近年来的新闻报导和舆论导向总让人有疑虑。

我们更有疑惑的是立法本身的目标,以及未来政策的方向。

这次立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用条文明确现有规定完善法律?还是意在限制外国公民随意获得永久居留权?

是增加指标引起高技术人才?还是引进华裔的其他国家公民?

是解决跨国婚姻问题的流程?是鼓励一部分外国人向国外转账?

还是鼓励引进其他国家的“不需要大量培训经历的体力劳动者”呢?好像并没有特别准确的说法。

这其中,有的目的是很好的,有的目的就风险很大、问题很多了。

正因为大家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或者说很多事情没准备好,所以才会出现更多的质疑。

总得来说,对这个关系到所有人日常生活的重大问题,一定要谨慎、公开,逐步完善具体规定,在各个行业有一定的准备,并建立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国际交流是好事,但是具体操作一定要稳妥,负责人员应该回应公众目前态度激烈的疑问,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用心做慈善”中国准备好成为移民大国了吗?(组图) - 12


关键词: 移民绿卡慈善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9)
土澳居民WoSHT 2020-03-03 回复
中国本来就人口大国,自己本身就有56个民族,人均空间非常少,为什么要引外国人进入?倡议者是中国人吗?汉奸还是ZZ?
不软不挨打 2020-03-03 回复
中国本来人口就多、生活资源已经不宽裕、再者环境、传统的崇外人文不适合搞移民、外国人不管穷富进入中国都被宠的另眼相待、享特权!而中国人在外国从来没有人宠着、不受歧视就是好的了!解放几十年还真没有搞过移民政策、千万别开放!否则会出现乱子的……
Petalduo 2020-03-03 回复
推这样条例的人是在为裸官的子女找光明正大回来的路;是为了进一步搜刮民脂民膏,转移财产。
削申克的舅叔 2020-03-04
你知道的太多了
狸酱 2020-03-03 回复
嗯……感觉永居比入籍划算
daisy必须努力 2020-03-03 回复
谁推这样的条例就打倒谁! 要悬崖勒马。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