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3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0789

美国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后 华为还剩多少能量(组图)

2020-09-17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9月15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通信巨头华为公司的“禁令”开始逐步生效。

随着华为订购的最后一批芯片在9月14日随包机落地,华为方面也开始放出消息,称“即将发布的Mate40型手机将成为华为高端手机的绝唱”,外界在一个月前的担忧也终于变成现实。这正如《财富》(Fortune)杂志8月10日发表的一篇题为《美国想在芯片领域饿死华为,这招管用》的评论。在危机之下,华为公司的进一步表现也引发了外界的注意。

对此,相关组织和企业也已经开始行动了。面对这场“震动了全球芯片供应链”的风波,相对于“感到惊讶和担忧”的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企业界的行动更为果断。

美国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后 华为还剩多少能量(组图) - 1

美国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后 华为还剩多少能量(组图) - 2

在一个月前,美方的公告中限定了限制华为公司获取“美国软件和技术”,而芯片半导体相关技术难免会涉及新思公司,益华公司以及明导公司(Mentor Graphics)三家美国企业所垄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以及集成电路相关专利,此举对于华为公司的相关供应链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当时,日本经济新闻即认为,该名单如继续延展,可能包括图像传感器提供商日本索尼公司,传感器供应商意法半导体。同理,主要的存储器芯片制造商韩国三星电子、SK海力士,日本东芝记忆体(Kioxia),台湾台塑旗下南亚科技(NTC)都无法与华为展开交易。一个月后,所有的推测都转向了现实,企业界也不得不先开始一波自救。

根据路透社等主流财经媒体,外界可以发现,到9月15日前,包括中芯国际、台积电、高通、美光、联发科、三安集成、三星显示器、SK 海力士在内的多家身处华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已经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继续供货申请”。虽然修改了黑名单的美国商务部暂时没有回应,但各大跨国公司的态度已经相当明显。

美国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后 华为还剩多少能量(组图) - 3
华为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半导体是目前台积电的第二大用户。而今,美方的禁令已使双方被迫“脱钩”。(路透社)

在《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看来,即便美国等国的半导体公司以及相关行业机构都恳请美国政府回心转意,延长最后期限,但美国商务部的决心也是难以动摇的。

资料显示,美方在8月17日专门在最新公告中援引了其部长罗斯(Wilbur Ross)的发言,避免“华为公司及其外国分支机构加大努力,以获取使用美国软件和技术开发或生产的先进半导体”。

因此,《经济学人》在9月12日发表的一篇相关评论就再次认定,美方对华为的“reprieve”(缓刑令)应该不会出现。这使得华为仍需要考虑出路。

美国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后 华为还剩多少能量(组图) - 4
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在华为问题上的严厉态度,正在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产业界人士大为头疼。(新华社)

该评论认为,华为未来具备三种命运,即美国向特定企业,如高通等颁发出售芯片许可证,华为自行启动供应链以及华为拆分海思(HiSilicon)公司,使之与相关伙伴合作,形成技术转让,进而仍能让华为取得独家芯片组等三种可能。

当然,这些判断可能仍难以摆脱一个月前的思路,其判断也来自于纽约新街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 科技产业智库Counterpoint Research等权威机构自8月17日至9月上旬的研究结果。

但这篇题为《美国对华为的战争将如何推动中国技术发展》的评论还是给出了经济观察家们的另一种判断:即来自美国的压力可能会把中国技术推向美方无法控制的局面。

此外,产业观察家们还发现,华为公司还在其刚起步的云计算业务上展开迂回,并借此获得必要的芯片。

有分析师发现,华为或可借此渠道,取得来自美国英特尔等公司的用于电力管理的集成电路、存储芯片及无源器件等其他电子元器件。行业研究机构集邦咨询(Trend Force)亦指出,美国对此类交易的监控,做不到阻止向华为等特定终端客户售货的程度。

美国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后 华为还剩多少能量(组图) - 5
来自西方的威胁还在促使华为公司与俄罗斯的相关势力的结合,这其中出力最大的莫过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图为蓬佩奥2019年11月8日在柏林克贝尔基金会(Koerber-Stiftung)发表柏林墙倒塌30周年演讲时的场景,当时他正在大谈“华为威胁论”。(美联社)

但总的来说,随着美国的禁令终于落实,西方权威媒体面对华为的困境也只能复述其流于陈词滥调的论据和判断。

幸而外界也能发现,随着这家中国巨头“正勇敢面对现状”,拿出200亿美元投入到研发领域,其决心和实力有望坚持到“中国技术摆脱美国控制”的时刻。加之来自美国的芯片禁令亦将给世界“绕开美国的巨大动力”,甚至会形成“一条去美国化的芯片产业链”,这使得外界看似过时的结论将在新形势下体现其特殊的价值。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