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摊上事!73岁“中国最火辣女人”重出江湖有用么?(组图)
为了救火,73岁“中国最火辣女人”重出江湖,
但也很难拯救,已经变了味的老干妈!
一
价值远超 1624 万的“鹅妈事件”过去 4 个月后,沉寂许久的老干妈,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还是没啥好事。
第一件事,老干妈大儿子李贵山参股的昆明“云润天阳”楼盘,烂尾 4 年多依然无法交房 。公司法人都成了老赖,虽然这家公司跟老干妈没有关系,但损失最大的还是老干妈。
因为李贵山的身份, 6 年前这座楼盘推出时,打的就是老干妈的营销名号。所以即便没有法律上的关联,还是有不少户主要求老干妈给说法,对老干妈的口碑和声誉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千亿辣酱帝国能被顺利传承下去吗?
第二件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管理局“从辣酱里挑骨头”,宣称老干妈“风味鸡油辣椒”中含有鸡骨头碎片的“异物”,存在安全风险,要求强制召回并退款 。
而这已经不是这家澳洲官方机构第一次找事, 2019 年初,他们声称老干妈未标注过敏原信息,召回了三款辣酱。
第三件事,被称为老干妈最大对手的“老干爹”上市了 ,这家名为仲景食品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光是一款香菇酱就爆卖 2575 万瓶,虽然跟老干妈动辄上亿的销量不可同日而语,但确实有叫板老干妈的资格。
“老干爹”上市后股价暴涨,却再一次让老干妈上了热搜,尤其是在陶华碧隐退的这五年,不少投行和资本人士频繁进出老干妈,给外界传递出两个儿子有意打破老干妈“不上市”的铁律,舆论猜测这会不会再次刺激老干妈接班人的神经。
已 73 岁高龄的陶华碧重新出山,更掩盖不了老干妈变老的现实。
二
曾经的老干妈年轻有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堪称神话般的存在。
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妇人,从 1996 年借两间房白手起家,短短数年将老干妈辣酱做到日产 200 万瓶,创下中国快消品市场的奇迹,迄今无人能及。
老干妈的发家,不靠资本,更不靠营销,靠的是淳朴厚道的作风和口口相传的口碑,走的是最笨的一条路。
数十年如一日,陶华碧坚持同员工一起,选用上好的贵州辣椒 ,将每个辣椒剪蒂后再人工切碎、分装,她不是雇不起更多员工,而是要亲自把关,确保辣椒没有杂质,每一瓶都货真价实。
她将自己的头像照片印到瓶子上 ,不是出于什么奇思妙想,就是本着“谁要是吃了我的辣酱有问题,看到照片就能找到我”的负责任态度。
老干妈多年都不打广告 ,因为陶华碧认为,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更多人会吃不起。
被外界津津乐道的老干妈“四不原则”: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也不是受过什么高人的指点,用陶华碧的话说就是,“上市就是骗人家的钱”,我们有多少钱,就做多大事。
多年前,老干妈辣酱在美国一炮而红,在国外老干妈被译作“ LaoGanMa ”,也有“ GODMOTHER ”的昵称,即便比国内价格贵的多,老干妈依然是亚马逊畅销榜上的常客,还登上了奢侈品折扣网站 Gilt ,并被誉为全球最顶级辣酱。
美国《连线》杂志曾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各大监狱,老干妈就是硬通货,囚犯们普遍有着狂热的追求,“你可以不喜欢老干妈,但你不能拒绝她慈祥的目光,你不能和帮派其他成员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口味取向。在这里,老干妈就是精神图腾, GanMa Bless America 。”
全球消费者一起,将“中国最火辣的女人”送上了神坛。
三
但神话随着老干妈 2014 年隐退,将权杖交给两个儿子后,迅速跌落神坛。
因为没有陶华碧的老干妈,彻底变味了。
1 、用户熟悉的味道变了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两兄弟一上台,就将老干妈用了十多年的贵州辣椒,换成了其他便宜辣椒,失去独特口味的老干妈,自然失去了大批拥趸。
2 、用户熟悉的产品变了 。为了扩大营收,老干妈搞出一大堆各种口味的辣酱,反倒是原先经典的产品不是缺货,就是被放在货架最不显眼的地方。
3 、陶华碧宣称不涨价的老干妈,接连涨价 。原来 7-10 元的黄金价格体系被抛弃,经典口味纷纷涨价,新口味已经卖到了 15 元级别,老干妈已经没有了价格优势。
4 、不打广告的老干妈,也落入追求流量和曝光的俗套当中 。两个儿子想将老干妈打造的更加年轻时尚,老干妈以“国民女神”的姿态登上了纽约时装周。
联手男人装, 玩起了大胆跨界。
最惊人的是,他们推出了一个“拧开干妈,看穿一切”的魔性广告短片,老干妈的头像被换成了女孩,几个年轻人鬼畜般的拧了无数次瓶盖过后,老干妈的经典形象也轰然坍塌。
很明显,老干妈试图博取年轻用户的欢心,却弄巧成拙,反倒丢了最宝贵的灵魂。
大量员工离职,更有人偷走了老干妈的机密配方,如此拙劣的管理和操盘,险些连自家招牌都砸了,老干妈如何在辣酱界硬核下去?
隐退多年的陶华碧不得不出来灭火,第一件事就是换回贵州辣椒,随后稳定价格体系。勉强止住了老干妈下滑的颓势,却再也无法让老干妈回到从前。
四
创业容易,守业难,从陶华碧退出后,外界就开始担心老干妈品牌的传承,还能维系多久。
这一次,有陶华碧在,老干妈遇到的事,跟这两年发生的危机相比,也许不算什么。相信“四大原则”会被继续执行,但陶华碧总有再次隐退的一天,两个接班人能一再经受住资本的诱惑,不会走上数不胜数的中国前首富被资本拖下深渊的老路?
这绝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出于对好不容易做起来的“中国名牌”的关心,毕竟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很难逃的开“富不过三代”的铁律,特别是第二代就已磕磕绊绊。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约 70% 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 88% 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 3% 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在中国,这类问题更加明显,最常见的家族企业史就是这样:第一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第二代固本守旧,艰难维持;再下一代坐吃山空,家道中落。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 24 年,刚好同创始人的工作年限相当。
要知道,当初任正非为了改变华为的家族企业因子,花了 40 亿巨资向 IBM 拜师,历时 5 年才练就了如今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为驰骋全球奠定重要基础。
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也没有一种模式是永恒的,哪怕再大的商业帝国,也要学会居安思危,更要懂得顺时应势,但审时度势绝不是要将原来的模式全部推倒重来。
企业经营的路子很长,紧要处往往就那么几步,走对了满盘皆活,走错了彻底崩盘;向前一步是光明,退后一步是黄昏;关键处行差还是走对,靠的,就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把握。
老干妈,真的是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