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6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492

外卖员为救白血病孩子裤裆都磨烂 1天买不起半粒药(组图)

2021-03-1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原文链接 评论10条

在外卖骑手里,47岁并不算有竞争力的年纪。爬楼已赶不上年轻人,跑单也不敢太快。隔三差五请假,再上线时系统的派单量明显下降。

尽管如此,李春海还在坚持。作为一名白血病孩子的家属,钱是孩子活下去的希望。他所在的外卖站在三河市燕郊镇,距离燕达陆道培医院仅3公里。这个外卖站里,有103名外卖骑手,其中14名是白血病孩子的父亲,最小的29岁,最大的49岁。

外卖员为救白血病孩子裤裆都磨烂 1天买不起半粒药(组图) - 1
2月26日,徐林军的妻子在家里陪女儿徐浩媛。

李春海算是大龄骑手。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卖掉房子,花光积蓄,还欠下40余万元的外债。他12岁的儿子李固在燕郊镇治疗白血病已有3年,而这已是他家第二个得此病的孩子。

“我就是老天爷案板上的肉,他把我横着切几刀,竖着再切几刀,他还不算完,还要撒上盐在锅里正反地煎。”被白血病驱赶着跑了13年的李春海说,“如果不是为了给小孩看病,我不会来到这个地方。”

外卖员为救白血病孩子裤裆都磨烂 1天买不起半粒药(组图) - 2
3月3日,李春海到燕达陆道培医院送餐。

1

在燕郊的白血病患者家属里,能做外卖骑手,已算是幸运。这意味着孩子在经历过发病、确诊、化疗、配捐、移植后,进入病情相对稳定的阶段。

送外卖是他们维持生活的方式之一。这些家庭绝大多数分工明确,女人看孩子,男人找工作。当然也有例外,外卖站里首个特殊骑手是一位单亲妈妈。女人一边送外卖给孩子挣钱救命,一边独自照顾孩子,然而跑单不足30天,孩子没了,她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燕郊。那是2019年。

之后一年多,外卖站最多时迎来24名白血病孩子的父亲。吸引他们的不只是每单4元的配送费,还有一笔针对外卖骑手子女的1万至5万元的大病救助。

李春海是这群特殊骑手里少有的不止一次拿过“单王”的人,最高的一天跑了76单。他总是在较劲,多数时候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一天不跑(都不行)。我老婆孩子光靠低保?”李春海送了4个月外卖,平均每个月挣3000多元,“我现在挣的钱几乎都是打到医院。”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外卖站里的父亲们很多穿着从老家寄来的旧衣服,身上少有的新装是送外卖后才买的厚皮裤,用于抵抗燕郊冬日的风。他们腿上很多条皮裤都已磨掉黑皮,露出黄棕色的夹层布,有的甚至因为长时间骑在电车上被磨烂了裆部。

李春海下身同样穿着黑色皮裤,上身裹着妻子不穿的旧羽绒服。他一天中能正经地吃顿饭的时间是下午两点。那时,燕郊镇的许多餐馆已过午间用餐高峰,他通常会去一家牛肉面馆,点一碗牛肉面,不要牛肉,两元。

他声称自己正在减肥。10多年前,在新疆,他家一年要吃掉十几只羊,现在肉都很少吃,除非是儿子李固吃剩的。

外卖站里也有改善生活的时候,比如发工资后,这些白血病患者的家属常约着聚餐,每人花50元吃个火锅。但两块钱一碗的面,才是他们最常吃的。

外卖员为救白血病孩子裤裆都磨烂 1天买不起半粒药(组图) - 3
3月1日,徐浩媛在家里建“游乐场”。

2

每天清晨,他们会在外卖站打个照面,晨会后,找个阳光好的地方,一边晒太阳聊天一边等单。他们之间的谈话,多与送外卖有关,很少聊起各自的孩子,也很少提及过去的生活。

单一来,他们钻入小镇的各个角落。他们比许多燕郊人更熟悉这里的街巷、店铺,知道哪个十字路口更堵,甚至掌握着某个单元楼的开门密码。

他们被白血病驱赶着跑。有时候,他们也说不清楚是怎么撑下来的。用外卖员李奇的话说,“就跟做梦一样”。

他的儿子2012年确诊为急性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治了3年,后来家人以为康复了,病例也被妻子一把火全部烧掉,没想到,2018年11月,儿子白血病复发。

他在西安进行CAR-T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做了两个疗程不管用”。那是几近奔溃的李奇第一次想放弃。

“吃饭不香,看太阳都没光。”李奇形容那些被白血病和贫穷反复碾压的日子。他和妻子在西安的玻璃厂熬活挣下的钱全部砸进医院,还欠下一屁股债。他想,钱真是个王八蛋。如果自己有钱,就拼命砸。许多次他觉得已经无路可走,想要逃避,妻子说,“如果儿子治不好,就离婚。”

从西安到北京,他们辗转过6家医院。2019年夏天,夫妻二人决定带孩子到陆道培医院进行骨髓移植。那一年,他们花掉了100多万元。

李奇的父亲把白发染黑,回到建筑工地,母亲也染了发,去废品回收处理厂。他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有时踏遍旧友的门槛,钱还是凑不够。

“不是谁都能熬过来,很多人都放弃了。”李奇说,多年以前,他设想儿子未来肯定不会住在老家,工作后在外地谈个对象,想在哪儿买房子,给他拿点钱,交个首付。疾病撕碎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与未来的设想。

“儿子一定要好起来。”他说,那是唯一支撑自己熬过来的希望。“我往前迈一步,他可能会活下去。但是我往后退一步,绝对是死路。”

对李春海而言,在这条“脱白”的路上,他最担心的并不是没钱,而是没有希望。12年前,白血病已经夺走了他的大女儿李杨。在那之前,他穷尽各种努力,几乎跑遍了天津、北京的各大医院,但最终失败了。

于铁臣也是被白血病反复折腾的那一个。儿子于海龙2014年8月确诊,2019年12月复发,2020年4月骨髓移植。如今他和妻儿住在燕郊,老家的房子已经卖了,“手里的‘饥荒’(方言,意为欠款)都有40多万(元)”,用于大连与北京之间往返的火车票钱超过3万元。

晚上睡觉前,他脑子里总想,“死了也挺好啊,一了百了,往那旮一躺,特别静。”跟白血病干了7年仗的他说,“醒了之后,就不是那种感觉,就特别烦躁,事儿特别多。”

“能把孩子病看好,健健康康地回家,身无分文都行。”于铁臣说,“面对生活压力和各方面压力,我们必须得选择一种工作在这里维持生活,别管挣多挣少,必须得去干。”

外卖员为救白血病孩子裤裆都磨烂 1天买不起半粒药(组图) - 4
2月27日,一位在燕郊的白血病儿童骨髓移植后枯瘦如柴。

3

于铁臣有时候感觉,只要跨上那辆花450元租来的电瓶车,不停地往前跑,烦心的事就能抛在脑后。

敲开燕郊一家家单元楼住户的门时,没人能从那张只露着双眼的脸上看出,他们是白血病孩子的父亲。配送费每单4元,和普通骑手一样,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特殊而更高。

浙江人徐林军从没算过要送多少单,才买得起女儿吃的一颗靶向药,他不敢算。一颗药将近500元,有时候,这群父亲送一天,买不起半粒药。

他们也会被偷餐,被给差评,会因为超时给顾客赔不是,因为汤洒出来被陌生人甩脸色,因为点了提前送达而被系统罚款500元。一旦被罚款或赔钱,半天,甚至一天的忙碌就白费了。

“我们也想过那种正常人生。都这个年龄段了,干事业都应当蒸蒸日上了。现在成天都是点头哈腰,求爷爷告奶奶,为了谁呢?”于铁臣说,“为了子女,没办法啊,你这个腰必须得弯下去。”

3月4日,李春海吃了一碗“又贵又难吃”的海带豆腐面,那原本是他送到约定地点,顾客却声称没取到的餐。他返回发现餐在原地,给顾客送去,被拒收。他担心顾客给差评,只好自己付16.48元买下。晚上回到出租屋里,他将这件不知该找谁说理的事和那碗面一起咽进了肚子里。

有一次,李春海被冻僵的手指不小心碰到手机屏幕,提前点了“送达”,他迅速卸载用于跑单的App,然后原地不动,系统无法抓取骑手的定位,免于500元的罚款。500元快赶上李春海在燕郊一个月的房租。

送外卖之前,李春海常开的车是一辆奥迪A6。他在新疆打工,喂过狐狸、摘过棉花、做过模具,后来开始卖建材,送货车从三轮变成四轮,生意和生活都很有奔头。大女儿李杨在乌鲁木齐确诊白血病那天,是2008年2月14日。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卖掉了刚花11万元买的房子,然后带她到天津化疗,病情没得到缓解。他又带着女儿到北京,进仓化疗。积蓄和借款被花得一干二净时,他就去东直门的天桥上乞讨。

实际上化疗无法治愈女儿,最根本的办法是骨髓移植,而那时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骨髓配型非常困难。李春海记得,“医院建议我们再生一个孩子来救女儿。”

“再生一个万一还是(白血病)呢?”二哥劝他。

李春海说:“我们总得活呀,总得有希望活下去。”

2009年2月14日,女儿李杨走了。2009年8月22日,儿子李固生了。

李固的名字是他取的,他希望儿子坚固、牢靠。后来家里又添了小女儿,他取名李钻,因为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

只是一种无形的恐惧缠绕着他。“我儿子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会想到那个病。”儿子从小就经常感冒,有时高烧不退,做过几次骨穿,结果都是好的,但他总是害怕。

直到2017年12月,他所恐惧的变为现实,白血病再次找上他的孩子。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那个病再次掏空这个生活刚有起色的家庭。

很多路,李春海又重走了一遍。

好在治疗三年多后,儿子李固身体向好。李春海一天天挺过来,只是他越来越老。燕郊的寒风时常抽得他两颊泛红,把挂在嘴上的口罩冻得僵硬。

外卖员为救白血病孩子裤裆都磨烂 1天买不起半粒药(组图) - 5
2月28日,于铁臣的儿子于海龙坐在他的房间里。

4

从外卖站出来,上燕灵路,往南走3公里,会路过各式各样的杂货店,在一片遍布红瓦屋顶的村子里,找得到李春海和妻儿租住的家和公寓。公寓离陆道培医院只有900米。李春海住在4楼,一条狭长而幽暗的过道连接着16扇门,其中15扇门里都住着白血病家庭。他们每月花600元租下一套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

客厅也是卧室,陈设简单,里面摆着一个衣柜,两张床,三张小桌。靠门的一张小床属于儿子李固,窗边的一张大床属于李春海和妻子。窗外有几棵他叫不出名字的树,熬了一冬正等待天色转暖,抽枝生芽,怕热的李春海,指望它夏天能挡点儿阳光。

做了骨髓移植后的白血病患者需要住在干净的地方。孩子的父母尽量选择贴瓷砖而非铺木地板的房屋,以避免甲醛污染,厨房和卫生间一定是独立的。给孩子做饭,只能用橄榄油,蔬菜要买最新鲜的且要用纯净水清洗,煮熟,碗筷洗刷后要放进消毒柜。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台空气净化器,24小时开着。

客厅通常并不会迎来什么客人,除了病友。2020年的除夕夜,李春海家是和隔壁两家病友一起过的。和许多白血病家庭一样,陌生人一般不被允许进入屋内,以减少给免疫力尚低的孩子带来风险,外卖服也不允许进屋,挂在门外用竹棍和绳子自制的晾衣杆上。

儿子生病以来,李春海一直见缝插针般地工作。

他去过劳务市场揽活,脚边摆着小纸板,纸板上写着“木工、瓦工、改水、改电”。2020年初,他带着两三个病友和十几个工人到北京小汤山医院搭建隔离病房,每天500元。病友群里后来还有疫区武汉招工的消息,每天1500元,但没人敢去,李春海也没去,“去了我儿子就照顾不上了,出啥状况就麻烦了”。

如今,李春海从早上九点半跑单到晚上九点半,很少感觉到累,有时身上的羽绒服已经被汗浸湿。但在他看来,送外卖比他干过的其他活轻松很多。

“我要是干一天木工,早晨起来手就伸不开。干瓦工的时候,蹲一天腰疼得受不了。贴瓷砖要在地上单膝跪着。”李春海说,“最累的还是干装卸工。”

最艰难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这群中年骑手如今最怕的是自己倒下。

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路上,徐林军不敢跑太快。女儿徐浩媛3年前在上海确诊白血病。他知道,自己一旦出事,这个家就会跟着塌掉。有一次女儿在手机上看见穿着黄色外卖服的男人骑车摔倒了,哇哇地哭起来,以为是爸爸。

5

对于很多白血病家庭来说,回归普通人的生活是一件奢侈的事。

于铁臣去送外卖,17岁的于海龙就坐在家里练字、听歌,或者站在窗口向远处张望,他想着有一天能够重回学校。12岁的李固喜欢按着在“病房学校”里学来的节奏敲打桌子,或者约着其他病友打“吃鸡”游戏,李春海偶尔听见他们一边打游戏一边聊,“那个谁谁完了,谁谁不行了”。

6岁的徐浩媛没机会去游乐场,她用其他病友送的积木玩具在客厅里盖大厦,建游乐场。她说自己是个“造房子的人”。她没来得及上过一天学,却表现出对书的强烈热爱,每天都会让妈妈将书上的故事念给她听。

李春海难得一次带孩子出游是在2008年。那时,大女儿的病已经很重了,但他先回老家办完港澳通行证,一家三口去了香港的迪士尼乐园。

“因为我女儿说了一句话,她要看米奇。”李春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也不知道女儿是从哪儿知道的米奇,但无论如何要满足女儿。他记得,当时一同进仓的孩子去世后,父母遗憾孩子生前想去天安门,因为家人担心孩子感染,想等治好了再带去。

更多的时候,这群父亲很少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有时候他们早晨离开时,孩子没起床,晚上回来时,孩子已经睡着了。那些母亲几乎24小时贴身伺候。

2018年年底女儿确诊后,徐林军的妻子再没回过家,以至于错过了父亲的葬礼。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女儿身上,自己的肾结石也无暇顾及。

在上海给女儿看病时,妻子每天去菜市场买三四块钱的肉,给孩子补充营养,夫妻俩吃馒头、咸菜。肉铺老板问,这一块肉也不够吃呀?妻子说,自己不吃,给孩子吃的,再后来买的次数多了,老板也不再问。

3年来,女儿的过往都被徐林军用照片和视频存在手机里。在上海化疗时,女儿难受得把头皮抓破,脑袋上布满伤痕。

如今,从外表上已看不出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儿是个被白血病折磨了3年的孩子。只是,她明显比同龄的孩子看上去更瘦小,新长出来的头发,像枯黄的细韭菜,无力地耷拉在头顶上。

但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往好处想。李春海已经在计划离开燕郊的事。他说,送外卖并不是个适合挣钱还债的工作,他打算等儿子病好后,就跟朋友去澳大利亚干装修,一两年就能把债还清。

前不久,他回到老家吉林,送来燕郊过年的李钻回去上学。他把妻子和李固也送了回去,“让他先回去适应适应环境”。

他回家看到72岁的母亲还在捡废品,积攒在出租屋里,然后卖掉。他觉得自己亏欠母亲太多。自从儿子确诊后,原本每天都会和老姐妹们去鸭绿江上的江心岛闲逛的母亲,开始推着装废品的小车在街头四处游荡。

在老家待了3天,李春海一个人回到燕郊,继续骑着电瓶车送外卖。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相关新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森不可测 2021-03-18 回复
应该像澳洲这边这样把治疗白血病的药纳入医保,医保出大头,个人出小头,对特别困难的家庭再降低个人自付比例,总得给人生活的希望而不是逼得一家家的家破人亡,要不然发展经济发展了半天都是白搭。
Ethan Star 2021-03-19
你真是搞,神马都像澳洲这样,你我还来这里干嘛?
Ethan Star 2021-03-19 回复
这个药是“我不是药神“里的药吗?片尾不是说纳于医保了吗?这不是中国,不是我大天朝,又是一搓别有用心的邪恶海外反华势力的谣言!谣言止于智者,让我们欢快的骑着在和谐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巴扎嘿!
dairyen 2021-03-18 回复
请永远记住只这句话在中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说的做的再好永远无法改变下属的各种破坏
Ethan Star 2021-03-19
不准乱说,大天朝的人们都幸福着呢,每天那么忙碌能挣3千人民币,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daisy必须努力 2021-03-18 回复
太不容易了
频点 2021-03-18 回复
人总不能放弃希望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