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4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003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2021-03-24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表现为中国国内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中共也重新定义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即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所说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美阿拉斯加对话的争锋相对,似乎表明中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开始“平视这个世界”。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1
中美高层阿拉斯加对话,两国外交官针锋相对。

消息人士向多维新闻透露,在上述报告中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还是“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北京内部有过很长时间讨论,最终选择了“走近”,这中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思路的延续。但在中美世纪博弈中,中国的角色似乎越来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能够与世界头号强国对等的坐到谈判桌子上,而且能够从容讨价还价,甚至针锋相对作出反击,这本身就是中国国力崛起的见证。

不久前的中国两会上,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说:“今天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中国最高层级的外交官与美国同行的唇枪舌战,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中国已经可以平视世界”的外交注解,习近平时代中国“平视外交”帷幕已然拉开。

中美阿拉斯加对话,是拜登(Joe Biden)上台后中美彼此之间的第一次“火力侦察”,对话在呛火中开始,在平静中结束。世界最大的两国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外交官,给全球奉献了一出外交上针锋对决大戏。中美两国都向国内和国际社会展现了自己强硬的一面。

显而易见,对中美两国来说,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动荡关系后,特别是经历了美国总统的换届,举行此次高层会晤,两国都有向自己国内和国际世界展现强硬一面的强烈需要,这是为各自国内政治需要服务的。但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外交官似乎做得更好。

面对拜登政府“初出茅庐”的外交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中国“老道”的外交官——主管外交的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以及中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以强硬的外交手腕和娴熟的外交技巧,在阿拉斯加上演反客为主戏码。

中美阿拉斯加对话现场充满火药味: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2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3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4

在上述中美阿拉斯加对话时,在美方开场白以强硬语气指责和批评被中国视为内政与核心利益的香港、新疆和台湾等事务,且明显超时,中国的外交官强硬反驳,不仅指出美国国内人权上等种种问题,还强硬表态:“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杨洁篪说:“你们(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中国外交官的“画风突变”,让习惯于中国含蓄内敛的西方感到十分不适。刚刚过去的2020年,“战狼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最大标签。在不少人(包括中国人)的概念中,中国并不善于在国际问题上说“不”,这一观念根深蒂固于国际社会的意识中。当一个不习惯说“不”的国家,开始不断地说“不”,并且态度强硬而坚决时,自然有人会感到不适。但中国社会对此则给予无限认同和赞誉。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5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6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7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锋芒毕露”,是在顺应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需要,以及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作出的改变,更能符合当前中国的处境和现实需要,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面对美国针对性的进攻,中国自然不甘于也不应该甘于忍气吞声。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的世纪博弈。”“躲不过,绕不掉,那就不得不拗一拗手了。”这是中共高层今天秉持的态度。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019年6月在会见台湾政界人士时,公开透露中共高层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战略研判。

中共开国领导人毛泽东曾言,“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现任中共领导人习近平,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发表的讲话时说:“70年前,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中国外交战线上的进取姿态,深合斗争精神精髓。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8
习近平在抗美援朝70周年时说,“就得用他们(侵略者)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图为2020年10月26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现场。(多维新闻)

中国建国初期面对西方的孤立,中国的外交在国际上开疆拓土,不乏强硬和进攻性。即便在中美两国国力对比极为悬殊时代,中国以战争的形式——爆发于1950年10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对美国说“不”。可能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太多人选择了遗忘。

经历邓小平时代的外交政策调整,以及中国内外环境变化,越来越多的声音提及毛泽东时代精神层面的一些特质,似乎在今天又回归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认为,毛泽东最重要的遗产是在精神遗产,让中国人的精神得到解放,使中华民族重新树立了自信和自尊。中国那个时代的外交具有了毛泽东的特点。

而现在,中国外交似乎在向那个时代看齐。这之中自然有习近平的个人印记在里面。“大国的位置,都不是别人拱手相送的。都是靠斗争来的”,习近平的外交理论是“采取主动,甚至要敢于斗争”。据称,中国官员前往阿拉斯加与美方会晤前,已经得到明确指示,对美国的无礼和强势,应予以坚决回击。

今天,以美国主导西方世界,面对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无所适从,采取了遏制政策。即便美国总统发生更迭,现今的拜登政府依然延续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时期对华强硬政策。甚至在此次中美高层会晤的前一天,美国制裁包括中国全国人大负责人士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涉香港问题官员。如果中国继续沿用温和、内敛的外交路线,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现实需要。

正所谓,时也,势也。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庞大的体量,让中国已经成为藏不住的大象。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无论如何的韬光养晦,但很多时候,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威胁。这是拜登政府在今天依然延续对华强硬政策的深层次原因——美国不会任由他国挑战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愿意有个挑战者出现,更何况还是意识形态相悖的中国。

多维:北京反客为主 习近平“平视外交”拉开帷幕(组图) - 9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延续了对华强硬的政策。(AP)

可以预见,拜登时代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大概率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最多也就是在形式上有别于特朗普时代。但问题在于,中国已然不再寄希望于通过退让和妥协,获得改善中美关系的机会和成果,特别是在事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多维新闻此前就曾指出,北京打持久战的国家意志已经形成。

过去两年多的中美贸易战,并未对中国造成不可承受的打击,反衬的却是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现实——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上升,美国的实力开始衰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中国推动更为积极有为的外交战略的决心。表现在中美对话中,即是外交官之间的短兵相接、针锋相对。

即便中美“开场白”的硝烟弥漫,并未让中美对话中断,这是中美之间对抗中的微妙平衡。这意味着中美世纪博弈的局势已经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讲,美国乃至世界是时候适应和接受中国的“平视外交”了。

当然,这里的“平视外交”,也有各国平等的意味,这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一项就是平等互利。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无论是“韬光养晦”,还是“积极有为”,都是基于这一政策的延伸,其本质是服务于国家利益。

习近平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就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伴随着中国的继续崛起,未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必然将扮演更为的积极的改变者角色,虽然中国并不承认将挑战和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但,毋庸置疑,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将更加突出。这既是中国崛起的自然和必然选择,当然也是中国外交上主动有所作为体现。

“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中国领导人向外界传递出的信号是: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土澳居民vYMt5 2021-03-24 回复
真稀奇,要求国与国之间平等对话就是这么大一件事儿?
kakei14 2021-03-24 回复
其实现实工作生活也是同样道理啊,我身边的白人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弱点和做的不对的事情,相反会更加强势和找其他理由。
TNL 2021-03-24 回复
越是大国,大官,越瘦。说明有钱啊:)
barbieeee 2021-03-24 回复
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中国人民这3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愿中国继续繁荣富强。
KK最靠谱 2021-03-24 回复
真新鲜,不论是客是主,外交都应该平等。这有问题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