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4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102

与善同行 苍生为怀—— 何与怀博士印象

2021-05-05 来源: 吴景亮 评论0条

最近获知,悉尼的文坛圈,正在准备为何与怀博士八十岁贺寿,并祝贺他荣获“澳华文艺界终身成就奖”,这可谓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啊。

与善同行 苍生为怀—— 何与怀博士印象 - 1

何与怀博士。

仔细想想,才惊觉,原来认识何与怀博士,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

初识何君

当年那个每逢出现各种大场合时,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儒雅学者,转眼间也步入了杖国之年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光阴似箭啊。

起初,与何博士的接触,大概只是在一些新书发布会或是书画展览的场合上见面,寒暄几句,并没有机会深谈。也许是笔者记者身份的关系,为赶发新闻,总是来去匆匆。但也因为经常听到他的致辞或者发言,给笔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声音洪亮,滔滔不绝,非常善于表达,引经据典,旁证博引,知识相当渊博。

与善同行 苍生为怀—— 何与怀博士印象 - 2

大侠梁羽生和何与怀博士惺惜相惜。

后来,在悉尼的“十元会”上,笔者刁陪末席,也常常见到坐在上席的何博士。这个在悉尼颇有名气的“十元会”,是澳洲文坛上的顶尖人物的一个松散的“文化沙龙”,包括以写武侠小说闻名中外的大师梁羽生(后辈尊称生公),悉尼大学东方文学系刘渭平教授,中国书画大师黄苗子、郁风伉俪,国学大师饶宗颐,国学宿儒赵大钝,儒商作家李承基,书法家黄庆辉,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星岛日报总编辑潘振亮等。笔者有幸刁陪未席,聆听这些文人雅士们各抒己见,畅谈风雅。

古语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笔者有机会能置身在这些大师们的身边,聆听他们谈诗论画、赋词评书,何其有幸啊。

求学岁月

而与何博士更多大接触之后,才逐渐了解到了他原来是一个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真正学者,而他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励志:

他谈起了成长的故乡钦州城镇,也提起来经常在梦中梦见的那条陪伴孩童时光的钦江。

他也讲起去了台湾的两个哥哥和父亲国民党党员身份给他的童年带来了不安和受歧视。而最为让他高兴的是,1959年还未满18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

与善同行 苍生为怀—— 何与怀博士印象 - 3

何博士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文化用词大典》。

当谈起在南开的读书生涯,他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为,这是他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摇篮”。

他也谈到了十年动乱对自己出身反动和基督教家庭的“冲击”:受到批斗,接着下放到五七干校。

谈起这段过去的历史,何与怀显得“云淡风清”,轻轻地一带而过。毕竟,他已经学会了“放下”。

1982年11月,何与怀到南半球的新西兰留学。 第二年,他进入奥克兰大学英语系英美文学硕士班,不久就直接被推荐到该校亚洲语言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与善同行 苍生为怀—— 何与怀博士印象 - 4

何与怀博士获“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

1991年5月,何与怀在奥克兰大学毕业典礼上被授予博士证书。

他找到了自己路——一边在奥克兰大学教书,一边写作。他撰写了十多部书籍,除上述两部英文大著外,还有各种评论、随笔和报告文

学作品,并主编或编著了许多部文集。

园丁旗手 

1995年,何与怀从新西兰移民来到了悉尼,从此,在澳华的文坛上多了一位辛勤的耕耘者,一位园丁和旗手。

而笔者与何博士的进一步接触和交往,却是源自为悉尼大学刘渭平编辑《纪念文集》:2003年,悉尼文坛的学者、著作等身的刘渭平教授以88岁的高寿逝世,澳洲文化界自发地发起要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编写一本纪念文集。于是,一呼百应,以梁羽生、李承基、赵大钝、何与怀等大师为首,联同当时星岛日报总裁高文辉和总编辑黄继昌一起,群策群力,策划编写文集。而笔者当时任职在星岛日报,加上刘教授与笔者“亦师亦友”,虽才疏学浅,却也就义不容辞地担任了主要的资料收集和具体的编辑工作。

与善同行 苍生为怀—— 何与怀博士印象 - 5

何与怀博士多年前和悉尼文坛名人赵大钝、黄庆辉、乔尚明、潘振良、岑子遥等雅聚,笔者有幸刁陪未席。

这样一来,就与何博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交流,而他也在这本《刘渭平先生纪念文集》中,撰写了《一卷浮云行海外 春风长煦万邦人》的长文来纪念刘教授。

之后,在他主编的《澳华新文苑》中,也不时编发笔者的一些小文。最近发表的是去年的一篇《北极光之旅》,描写的是笔者2019年去加拿大白马市看北极光的一段经历。而对《何与怀评论集》的书评《与君一席话 开啓悲喜怀》,也是在他的盛邀和鞭策下才完成的。可以说,我们是因文“结缘”——从认识到相交,何博士也成为了笔者“亦师亦友”的前辈之一。

与善同行 苍生为怀—— 何与怀博士印象 - 6

最新出版的何与怀博士研究选集《 理翩阑夜薪火把》。

何与怀博士走过了八十年的人生路,他的博学、睿智,他的坚毅、包容,让他成为了澳洲文坛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既是园丁,更是旗手。

作为后辈的笔者,一直在仰望着天空,仰望着群星。

愿以一联求教于何前辈:

“与善同行,慈悲为怀。”

共勉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