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395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2021-05-05 来源: 发现新西兰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经过连夜的搜救后,5月5日下午,警方通告,2名攀登Mount Taranaki的男子已经死亡。

警方是周二晚上10点接到报警的。报警信息说,有1人在Mount Taranaki顶峰附近摔了下去。

Mount Taranaki是北岛第二高峰(海拔2518米),也是华人们所说的“小富士山”。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

接警后警方的搜救队和救援直升机、以及当地的救援组织Alpine Cliff Rescue立即被派遣搜救。到午夜之后,从山上找到了两具尸体。

经查,两人均为南岛基督城工程公司Tonkin & Taylor的员工。

该公司总经理已证实,公司“宝贵的员工”遭遇了不幸。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

由于天黑太冷,昨晚尸体没有取回。警方称,将调查这起意外发生时的状况。

80条人命与最美火山

Jack Osephius是山下搜救队的老队员,他昨天晚上值夜班。

他说,周二夜里,天气条件都很好。出了事情,一晚上都在忙。

到了周三上午,已经在下班路上了,来了一个信息,让他能否继续待命,因为可能要上山展开救援。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3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4

当时他的位置在Tahurangi Lodge附近,海拔为1500米,为Mount Taranaki北坡。他回复说他可以再去帮忙,不过后来没叫他。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5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6

他说,都是警方在主导搜救工作。

Jack Osephius说,他知道这起事故发生在Syme Hut附近,Syme Hut在Fanthams Peak山峰的顶端,此处海拔为1940米,距离主峰约500米。

红圈处为Syme Hut小屋,后面,也就是它的北面为主峰。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7

Jack Osephius说,以前出事的时候,他也从这个小屋这里往下抬担架,这绝对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

Mount Taranaki(Taranaki Maunga)是新西兰死亡事故第二多的山,就死亡人数而言,仅次于Aoraki/Mt Cook(库克山)。

在它那优美的斜坡上一共死了80多人,最近的几起发生在2017, 2016和2013年。

“这山看起来太容易接近了”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8

一位当地人说,“这山看起来太容易接近了,让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危险。”

的确,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在其他地方爬一座大山,可能先要住在山脚下,然后徒步到营地,再修整一番,再前往攀爬。

而对于Mount Taranaki来说,一共有3条路可以通往半山坡。

这样,早晨开车直接过去,然后当天就可以爬个来回。

这三条路分别是从Stratford方向经过Pembroke Road,到达东侧East Egmont平台;或者从Opunake Road和Manaia Road到达Dawson Falls Visitor Centre;或者从3号路到达北部的North Egmont Visitor Centre。

看,到了停车场以后,是不是看起来不那么难……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9

正是因为这座山交通便利,很适合周末去攀爬,所以,这里也就吸引了很多普通人前往……

而他们很多都是没有经验的。

摔死或冻死是两大原因

2017年6月,22岁的北帕一名新西兰列兵Morgan Ross Fraser在山上丧生,给他的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痛。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0

验尸官其后的报告显示,缺乏冬季登山经验,以及设备准备上的错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1

当年6月27日,他计划当天上山,当天下山,然后开车回北帕,参加晚上的橄榄球赛。

结果6月28日被报失踪,6月29日确认死亡。

分析认为,Fraser当时找朋友借了一个登山冰爪,这套冰爪用在他的靴子上,并不合适。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2
图片仅示意

他自己也有冰斧,但他并不是一个有经验的登山者,尤其是一个人的情况。

结果在海拔2200米的地方出了意外,因为是在“某种不明原因”导致他滑倒,然后滚下上坡。

他虽然有冰斧,但没能停住滚落的趋势,结果他下滚了600米并导致死亡。

这件事过了大约一年,当地有一个登山牛人叫Derek Andrews,他本人大概已经有800次登顶,经常从山上捡回一些东西来。

他捡到了一个冰爪,交给警方,被证实就是Fraser当天所用的冰爪。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3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4

这位老先生经常从山上捡回人类的东西,据说已经捡了1.6万件东西。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5

冰爪从靴子上脱落,也说明并不合脚。

2016年,25岁的法国人Victor Roucher也是在快接近顶峰时滑倒,一滑就是几百米,导致丧命。

他的意外就发生在其他登山者眼皮下。他们看到,当Victor Roucher滑倒后,自己处在一个极其糟糕的位置上,冰斧和一只手全部无法施展。

也就是说,他滑倒后提供的抓力,无法阻止自己加速向下摔落。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6


这起意外,原因也是无冬季登山经验。

在2013年10月,奥克兰人Hiroki Ogawa和女友Nicole Sutton在上山之后,被天气困住。

他们决定呆在一个洞穴里,等待救援。结果,他们被冻死在山上。尸检显示死因为低温体症。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7

他们俩一个31岁,一个29岁。他们没有看好天气上山,结果搜救队上山搜救。

第一搜救,到达离他们仅150米处,但因天气太恶劣而放弃。

等到找到他们的时候,两人都不行了。男生先冻死,女生两个小时候后也确认死亡,女生死在了搜救队员的怀里。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8
上山营救的搜救队员

2016年9月,有3名中国登山者也在这里遇险。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19

他们不会说英语,但他们用手机给亲戚打了电话,然后亲戚给新西兰紧急服务部门打电话。

这三名登山者最终在黑暗中,被救援直升机和高山救援队救出。救出时一人手臂骨折,另外两人受了轻伤。三名登山者随后都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0

此前,在死亡事故每次发生后,验尸官的报告中基本都会有一句:“有很多教训可以吸取”。

这个教训通常是:准备不足,设备不到位,对天气和难度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训练……

本周这起事故中,搜救队员Jack Osephius说,周二晚天气很好,“但山上有霜冻”。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1

也许就是一小块岩石上的冰,一个不合脚的冰爪,就造成一个悲剧。

 / 新西兰五个户外安全原则 / 

登山者当然是勇气可嘉,值得敬佩。

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征服珠峰的新西兰埃蒙德·希拉里爵士更是被誉为国民偶像,出现在纽币上。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2

我们都知道,追求自由说起来很浪漫,走在路上其实并不容易。

这一切的前提还是登山和徒步者必须首先自己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3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4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5

除此之外发现君还要提醒您:

  • 尽量不要独行

  • 不要擅自轻易上路

  • 不要违规攀登未经开发的路段

  • 不要在危险的季节(多雨季、雪崩等)上路

  • 虚心听取老驴的意见,危险路段务必请向导,做好登山前登记工作

  • 请不要在不知当地文化风俗的情况下,拍冒犯当地人的照片

2人丧命,新西兰著名景点又出意外!华人也曾在此遇险,迄今已夺走80多条人命(组图) - 26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