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的改革与强烈的保守主义 中国社会治理转型引发争论
教育、新闻、房地产,打压资本,强调共同富裕……中国社会治理似乎正在面临一个激烈的转型,所有的政策兼具激进的改革特质与强烈的保守主义,尽管两种政策的方向截然相反。
10月中旬,一份有关“中国教育改革方案”的文章在中国网络上流传,根据这份方案描述,中国将全面调整目前正在运行的教育制度,实行“缩短学制”,“培养蓝领工人”等举措。虽然随后官方否认方案的真实性,但是仍然引发了中国社会的热烈讨论,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强硬的对校外授课机构进行了全面关闭,引发褒贬不一的争论。
一周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规定草案,将扩大对非公有资本参与新闻行业许多活动的限制。分析人士表示,这对于私人投资的新闻机构来说是一种警告,提醒它们要谨慎行事。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强硬的对房地产企业进行管理,房价过高让中国经济面临风险,并且让年轻人“躺平”,不想生育。但是当房企希望降低房价时,也遭到地方政府的阻挠,因为他们强烈依赖土地财政。强硬的管理政策和自身的经营不善,使得中国房企恒大仍面临倒闭危机,让购买了恒大所建房屋的购房者感到焦虑和不安,甚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10月6日公开表示希望中国针对恒大所带来的金融危机采取 “负责任的”行动。
《华尔街日报》10月11日援引消息人士独家报道说,中国政府正在审查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与大型私营公司之间建立的关系,由此扩大了在经济领域遏制资本力量的努力。
教育、新闻、房地产、金融……中国社会治理似乎正在面临一个激烈的转型,所有的政策——兼具激进的改革特质与强烈的保守主义。
在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中国的社会治理政策倾向于缓和的改变,但是在2012年之后,中国改革骤然加快步伐,更为激进。分析人士认为,这既与领导人性格有关,更同中国现在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关,改革进入更加困难的深水区,同时美国开始全方位遏制中国。
激进的同时,中国政府的政策在另外一些领域仍然展现出强烈的保守主义特质——尽管中国政府不承认,但是在对待新闻自由,公众权力等议题时,他们的政策十分保守与谨慎,牛津大学中国研究员乔治·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将其评价为“政治上的急剧左倾”,认为“这在对政治控制的渴望与对良好经济和创新成果的需求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对政治控制的渴望”,更准确的说——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一直执政,希望中国社会保持稳定的第一诉求,让北京决策层的政策日趋保守。
同时,中国政府又希望经济保持活力,民众的生活水平能够提高,这也被一些人视为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来源之一。因此在经济发展受阻时,必须让改革政策更加激进。
面对江胡时期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怨气,中国政府也必须要将“扶贫”、“共同富裕”作为新的执政重点,并且需要对资本加以限制,在经济领域遏制资本力量的行动。仔细研究习近平的著作,可以看出这位领导人正试图逆转中国几十年来向西方式资本主义演变的趋势,并让中国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当外界对今天中国政策的“左右摇摆”、“激进与保守共存”感到诧异时,或许以上分析能够提供解答思路——中国政府要达到的目的太多了,中共的执政地位不能改变,新闻与言论自由的闸口不能放松,同时经济增长需要维持,资本需要遏制,未来5年,中国政府如果能完成这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或许他们真的可以探索出一条不一样的治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