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453

COP26:研究指富裕人群碳排放量远超穷人,团体呼吁对豪宅、太空旅游等活动征税(图)

2021-11-05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尽管在COP26峰会前有所承诺,但一项研究显示,1%最富裕人群的碳足迹将增长,而50%最贫穷人群的碳足迹保持低水平。

COP26:研究指富裕人群碳排放量远超穷人,团体呼吁对豪宅、太空旅游等活动征税(图) - 1

研究指出,让地球升温低于1.5℃需要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3吨,而最富裕人群的排放量将是这个数字的30倍。

最贫穷的50%人口的碳排放量仍将远远低于这一标准,尽管他们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群体。

这项研究由两个欧洲环境机构进行,此时世界各国领导人正在格拉斯哥参加COP26气候峰会。

乐施会的纳夫托克·达比(Naftoke Dabi)表示:“一小部分精英似乎拥有污染的免费通行证。”乐施会委托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和欧洲环境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European Environmental Policy)开展了这项研究。

“他们的过度排放正在加剧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损害限制全球变暖的国际目标。”

气候科学家警告,在地球温度从工业化前的水平上升到超过1.5摄氏度前,我们可以继续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有限的。

假设这个数量被平均分配,地球上的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份。到2030年,我们每个人每年可以排放2.3吨碳。

COP26:研究指富裕人群碳排放量远超穷人,团体呼吁对豪宅、太空旅游等活动征税(图) - 2

超级富豪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其他人多得多,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多套住房、私人飞机和超级游艇。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社交媒体账户跟踪了名人的航空旅行,发现一些名人每年排放超过1000吨二氧化碳。

但全球1%的人不仅是亿万富翁,或百万富翁,这包括任何年收入超过17.2万美元的人。这项研究还调查了全球10%最富有人群(任何收入超过5.5万美元的人),发现排放量仍然很高。最富有的10%的人群将比他们的份额多排放9倍的碳。

可以看看10%最富有的人群中的一个例子。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郊区的科思一家(Curths)就是一个。特蕾西·科思(Traci Curth)、她的丈夫和十几岁的女儿每人都开一辆车。

COP26:研究指富裕人群碳排放量远超穷人,团体呼吁对豪宅、太空旅游等活动征税(图) - 3

特蕾西的家庭有三辆汽车,她认为很多美国家庭也是这样。

“我生活在郊区,这是大家走动的方式,”特蕾西说。

托莱多夏天热冬天冷,所以没有开暖气的时候就开着空调。这家的冰箱装满了鸡胸和免治牛肉,他们每周吃四五次肉。

“我觉得,这对大多数美国家庭来说很正常,”特蕾西说。

对马里卡蒂英文老师多哥(Togonin Severin Togo)来说,生活非常不同。

COP26:研究指富裕人群碳排放量远超穷人,团体呼吁对豪宅、太空旅游等活动征税(图) - 4

世上最贫穷的人有最低的碳足迹,但他们最易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像全球80%的人一样,他没有汽车,骑着摩托车去上班。

“汽车被认为是富人的专利,”他说。

他最近不吃肉了,但在这之前他每周只吃两到三次。和世界上90%的人一样,他从未坐过飞机。

但他确实担心在他的城市里,人们燃烧废物产生排放,那里的废物管理系统没有起作用,还担心做饭用的低效的木材和煤气灶。

COP26:研究指富裕人群碳排放量远超穷人,团体呼吁对豪宅、太空旅游等活动征税(图) - 5

乐施会报告发现,40%的中等收入人群在控制排放方面做得最多。

尽管1990年至2015年间,这些人的碳足迹显著增加,但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签署后,政府层面在交通和能源等领域进行了改革,他们的碳足迹将下降。

但达比表示,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多行动,呼吁对"豪宅、SUV或太空旅游等碳排放密集奢侈品"实施禁令和征税。

“他们需要解决最富裕人群的排放问题,因为他们对气候危机负有巨大责任,而最贫穷的人群正在付出最大的代价。”她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L-----LL 2021-11-05 回复
这算不算劫富济贫呢
这是-怎么了 2021-11-05 回复
事实就是这样
sayouly翁小璃 2021-11-05 回复
这个建议不错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