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089

香港疫情爆发:躺平不是出路,积极防疫方能自救(图)

2022-02-12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香港新方向组织:香港新冠疫情爆发,特区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强制大幅度减少社交接触7天,迅速扩充核酸检测至每日50万以上,大幅度扩建方舱医院,将感染者应收尽收。

香港疫情爆发:躺平不是出路,积极防疫方能自救(图) - 1

香港近日新冠疫情严峻,确诊数几何级上升。到2月11日周五,已升至单日超过一千三百宗新确诊;2月11日一位4岁染疫男童不幸夭折的消息更是震撼全港。

港府周二行政会议后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措施,除在不少公共场所推 “疫苗通行证”以及修订雇佣条例、雇主可“合法”解雇不打针无法上班员工、在疫情已几近失控之时全力 “谷针”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强而有力快速压抑疫情发展的措施。香港市民不禁在问: 

“共存,躺平”已成为现时唯一的选择吗? 

社会要预备什么去 “与病毒共存”?

社会各界人士在过去几星期也不停提出不少有助清零的建议。政府一直不积极反应及采用。直到现时确诊过千宗这些建议是否已不适用? 香港新方向以及不少医学专家都认为时至今日如政府不立刻采取压抑疫情措施,不尽力找确诊个案进行隔离,以香港现时的疫苗接种率,尤其最高危群组的长者疫苗接种率,直至接种率提升到合理水平之前,香港的医疗系统将面临重大崩溃危机。

参考于去年8月已推行 “与病毒共存”的新加坡的数据,新加坡目前有约九成人打齐两剂疫苗,在1月14至27日,新加坡每10万名未打齐两针的患者,有近14人入住深切治疗部或死亡,如果接种了两剂,每10万人中,只有2.73人有重症或死亡,接种了第三针,数字更降至0.66宗。至于80岁以上的感染人士中,从未打针或只打了一剂疫苗的高达两成一人死亡,而打齐两针的,死亡率降至只有百分之三。回看香港,截至二月九日晚上八时的数据,香港打齐两剂疫苗的占总人口约65%,60岁以上打齐两剂疫苗的55.34%,接种了第三针有15%。换而言之,由于疫苗对重症及死亡个案产生了保护,疫苗接种率对医疗需求有着紧密的关系。现时35%一针未打的60岁以上市民,理想化地要打完两针最快也需要约两个月时间,而同时间疫情正猛烈爆发,香港的医疗系统在这几个月能捱得过吗? 市民又已有在这段期间面对死亡个案上升以及医疗崩溃的心理准备吗? 根据最近数据,未成年人感染比例也大幅度上升,家长们可以接受大量的儿童在没有疫苗保护的情况下感染病毒吗?

长痛不如短痛。参考各个地区的抗疫经验及数据,香港新方向建议港府应立即采取以下3个措施:

1.强制大幅度减少社交接触7天,非必要提供紧急服务的人员都实行在家工作。统筹公务员团队上门运送物资。

2.期间大规模加大加快核酸检测至每日50万以上。即时起用混检模式并设大量采样站推行强制全民检测。房屋署、民政事务处及各物业管理公司协助安排居民分批检测。

3.大幅度于亚博以外的九展、会展、邮轮码头或红馆扩建方舱医院,将确诊者应收尽收,不能把确诊者留在社区,这样才能减低感染者于社区传播风险。

要做到以上3点,人力及物资供应上,需要政府调派大量人手和资源。人员调度方面,选举事务处在去年招募立法会选举工作人员、运作全港超过600个投票站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每个投票站的团队都有通讯群组,可以马上启用)。可参照投票站的人员结构,将公务员按照住址分区并组团,承包物资配送、后勤支援、应急处理等一系列前线工作。同时在18区乃至大区层面设立地区调度指挥中心,跨区灵活调配物资。既然当下全社会最紧迫的任务是控制疫情,政府要敢于暂时停摆非必要功能,将绝大多数公务员人手投入到前线工作中。17万公务员也应放下不同部门、职系、专业范畴的门户偏见,在此关键时刻齐心协力,以热诚专注的敬业精神重塑香港市民对公职人员的信心。而社会也必须配合共同牺牲短暂的经济及自由,以换取逐步开放、保障医疗系统正常运作,以及保护一条又一条的人命。

在解决了眼前的疫情危机后,要持续真正做到动态清零,更必须配合实名制的 “安心出行”,提升追踪的效率,赶在病毒快速蔓延之前追踪个案。要知道“安心出行”并非只为方便市民自我记录行踪,更应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发挥最大作用。个人资料私隐专员于2月10日的立法会政制事务委员会上表示,若“安心出行”加入追踪功能用作个案追踪,并无违反《私隐条例》。事实上除了内地, 世界不少大都会也是以电话讯号作有效病源追踪。不得不说,全社会已经在“私隐”议题上纠结太久。如今既然有官方解读,政府应全速推进升级“安心出行”功能,不但加强个案追踪能力,亦能在“禁足”期间对个人行为起到规范和阻吓性作用。

相反,如果港府依旧固执己见,不愿采取以上提到的果断措施,大家则要面对第二个问题:社会要预备什么去 “与病毒共存”?

袁国勇教授早前也提到所谓与病毒共存实质是长者、体弱人士的人命牺牲,物竞天择、汰弱留强。长者或本身体弱人士面对死亡的威胁;儿童则面对染症后有机会面对全球都未知的有可能的后遗症影响。况且本港儿童的疫苗接种最近才展开, 儿童现时基本上都不受疫苗保护。可是一个不得不警惕的事实是, 自一月一日至二月六日,本港确诊的2,700多个案中有约240个是12岁或以下的儿童 (约9%)。倘若香港此刻走上“共存”之路,那将会是被动式的“接受共存”,这与很多人喜欢举的新加坡例子是截然不同的情况。新加坡政府早于2021年8月便提出“与病毒共存”的蓝图,表明应对疫情的关键在于新加坡医疗系统负荷能力,要确保公共医疗系统资源留给重症病人及高危人士。因此,政府在同一时间推出居家康复计划(Home Recovery),扩家庭医生效能。反观香港,特区政府又有什么蓝图呢? 昨天被通知到医院急症室, 今天被通知应该去找私家医生, 可是前医学会会长蔡坚医生却说不要加大诊所感染风险, 难道这就是港府的蓝图吗?

总而言之,如果特区政府的结论是不采纳前3项建议的话,事实上就是帮香港社会选择了“共存“结果。那请政府告诉市民,香港的“与病毒共存”的蓝图是怎样的,好让市民不活在恐慌的不确定中,继续天天排队4-5个小时进行检测及自我检测阳性后前往已饱和的急症室。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