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俄乌战争是是非非 普京大帝的原罪(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战争没有胜利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为战争欢呼。
从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调兵兵临城下的那一刻起,西方媒体声音自然是一边倒,严厉谴责俄罗斯,力挺乌克兰。
中国舆论场有些分化,有些人反美力挺俄罗斯,有些人则依托反战的道德高地挺乌克兰。双方为谁是正义谁是邪恶,争论不休。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东部顿巴斯采取特别军事行动,进行两次电视讲话。(Getty Images)
纵然普京两次电视讲话,“有必要再一次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按照中方官方话述来说,“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和特殊的历史经纬”,但普京讲话中还是流露出扩张主义思想。可以看到,即使在目前俄罗斯国力已经衰落的情况下,这种思想仍然存在于俄罗斯人的内心。
从行为本身来说,严格意义上,俄罗斯确实是入侵者,当然北约和乌克兰也不无辜。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常复杂,恩怨交缠。俄罗斯是被迫的——美国试图诱导乌克兰,把乌克兰推到对抗俄罗斯的最前线是非常危险的,总有一天会把俄罗斯彻底惹毛,就如当下;但转而要问,已经合法自愿划给其他国家的领土,当觉得自己受威胁了就可以拿回来?以此类推俄,俄罗斯大量周边邻国境内也有不少俄罗斯族人,一些领土历史上也曾是属于俄罗斯占领,那么,这些邻国的土地是不是只要俄罗斯觉得有需要,就可以随时通过武力形式夺取?
俄罗斯国土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地跨欧亚两大洲,不少领土也是历史上从其他国家夺取的。那是不是其他国家只要觉得俄罗斯对自己不太友好,也可以对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
必须问三个问题。
第一,韩战、越战、伊拉克、波黑、科索沃、巴拿马、利比亚、叙利亚......美国每次参与发动的战争,哪一次从美国本位出发不是言辞凿凿?那么,俄罗斯和美国有什么区别?为了所谓“正义化战争”,哪一个不是找出各自各式各样的理由。
第二,有人会说,国际关系领域,大多数战争和冲突,本来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邪恶可言。那么,好的。如果说俄罗斯信奉的是实力原则,不需要讲道义。那对北约东扩压缩俄罗斯的空间也没什么好抱怨,因为北约东扩也是基于实力原则,毕竟北约实力更强,这也是事实。
第三,以此推及到全世界,多少国家都和邻国有各种领土帐。如果所有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于邻国关系和领土的理解,动用武力占领领土,那现有维持和平的国际秩序就完全打破。世界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战火中。
注意看中国外交部表态的一些微妙信号。当乌克兰战争爆发开始,中国外交部一直在强调“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和特殊的历史经纬”,在2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表示“中方一贯认为,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损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之上,更不能处于寻求自身绝对军事优势和绝对安全而肆意损害别国主权和安全”。
中国一直讲道义,走王道。联合国宪章表明: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采取武力,是需要得到联合国的批准。中国的立场也一直是必须要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批准,而不是凭借自己的判断就可以动用武力。美国不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批准,轰炸塞尔维亚、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中国是明确反对的。而中国至今也没有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拥有主权,当然也不会对顿巴斯地区独立予以承认。
说回普京,从普京大帝,到越来越多的声音说其是“21世纪彼得大帝”,从如此视角看回普京两次电视讲话。一方面,有美欧北约步步紧逼的现实困境,无解,最后只能行此下策。另一方面,列宁主义的民族观和建国模式,的确给普京口中的“最大地缘政治灾难”埋下了伏笔。这个“历史性错误”不仅影响俄罗斯,也误导了其他一些苏俄效仿者。
但普京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甚至其斯拉夫民族的民族性也决定了,普京此举很可能是用自己的“新错误”去改列宁的“旧错误”。 此番得失自然很难在当下得出一个所以然。 但,须知,很多时候,历史性错误的最佳改正方式并不昰直接路线,而是间接路线。 即:不是将错的部分改,而是创造一个新的更佳替代品。 沉浸于历史而无法面对未来,则不能成为伟大领袖。
历史不容忘却,但终究还是要面对未来。 中国为什么能有“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要忘记,中国不仅仍有领土争端,更有历史上不少土地仍在他国版图之内。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也还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路透社)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之前在例行记者会上,有句话就说得非常好:“在如何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美方恐怕没有资格来告诉中方怎么做......中国也还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折腾。一直努力发展自身经济,提出全球发展理念。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行为。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事实后,世界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当然,世界这么多惨痛教训,也需要中国更加冷静、更加清醒。
战争的胜利,永远不会是永远。随著时间的推移,任何国家肆意发动战争的行为,往往会击败自己。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