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饭的年轻人,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最近,上海疫情持续升级。
单4月15日一天,就新增了无症状病例19494例,目前已累计病例已超30万例。
接二连三的封区闭户,严重打乱了千万普通家庭的生活节奏。
买菜、吃饭,这些平时稀松平常的事,都成了老大难。
有人出动筋膜枪拼手速抢菜;
有人和邻居以物换物,报团取暖;
甚至还有人在家整整吃了20多天泡面,囤货没了,无奈上网求助……
因为自己不会做饭,他只能哀求群里的邻居中午做菜的时候多做一点,资助他一下。
在这场疫情中,像这样为“温饱”发愁的,并非个例。
上海大润发南汇店的店长王先生,讲述了这次疫情中,自己接到的求助电话。
“一些00后或者刚工作的年轻人,在电话里告诉我,因为平时没有做饭的习惯,家里连锅都没有,肉啊蔬菜啊,对他没有意义。
他什么菜都不要,就要泡面饼干,再配点水果。”
明明家里有土豆,却放到发芽,再多的土豆都不及一碗泡面来得重要。
坦白说,看到这魔幻的一幕幕,我内心百感交集。
谁都没想到,如今抗疫的主旋律竟成了抢菜。
更难以理解的是,即便是手里有菜,还是有许许多多年轻人被做饭这件事难倒。
这不禁引发深思,过去的我们总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上。
结果疫情一来,一大批年轻人慌了,因为他们从来没学过怎么做饭。
更不知道,就算有米有肉有蔬菜,应该怎么靠自己的双手生存下去……
不会做饭的年轻人,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前几天,一位被封控在浦东的年轻人无奈自曝:
自己和朋友在家三天,“成功”烧糊了两个锅。
他还算从小耳濡目染,多少会做一两道菜,但也仅限于“辣椒炒肉”;
想尝试点新做法,就算严格照着手机菜谱流程操作,也还是弄坏了砂锅。
网友自述:正面看起来还不错,但底部已经烧焦。
至于他的朋友,情况更糟糕。
因为不会做荤菜,吃了整整三天素菜,期间还因为没耐性看火,不小心烧坏了一个锅。
做饭,俨然成为当代年轻人正在面临的重要挑战。
多少年轻一代总以为拿起手机点一点,饭菜自然送上门来。
或者跟父母一起住,过着“饭来张口”的小日子。
结果一遇到突发状况,无法点外卖,又没人给他们做饭时,才愕然发现:
自己什么都不会,根本不知道怎么办!
想起上个月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上海浦东祝桥一个五口之家,婆婆和儿媳是医务人员,被派往抗疫一线支援工作。
留下家里的爸爸、爷爷,还有2岁多的小男孩。
按理说,有两个大人在场,怎么也能把孩子照顾好。
可现实却是,爸爸和爷爷都不会做饭,孩子还小很多东西吃不了。
妈妈不在家的一个月,孩子挑食厌食,两三天没正常吃过一顿饭,日渐消瘦下去。
虽然后来有了解到情况的好心邻居帮忙搭把手,做饭给孩子吃,但细思一下:
万一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家里做饭的人又迟迟未归,爷孙三人能撑多久,又靠什么维生?
想想真是觉得可悲。
难怪有人发出自嘲:
明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把日子过成了“低保户”的模样。
深圳某媒体工作者的午餐
还有不少年轻人痛苦绝望地吐槽:疫情再不结束,我真的要饿死在家里了!
不得不让人感慨:
无数医护人员在抗疫前线,不分日夜守护着大家的安危。
到头来,打败我们的不是病毒,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归根到底,
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网上也有人提出质疑:
疫情之下仍逼不出来做饭的技能,这人不是特别笨,就是特别懒。
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此,我想讲讲表弟的故事。
从小到大,他都是家里长辈最引以为傲的孩子。
个性乖巧,读书厉害,还弹得一手好琴,谁见了都忍不住夸上几句。
父母见他学习好,几乎不让他做其他事,搞卫生、叠衣服、做饭,全是父母一手包办。
后来,他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广州一所985大学,父母本想着让他读个好专业,毕业后考个好单位。
没想到才不到一年的时间,表弟就差点被学校劝退了。
原来在大学住宿时,他不会洗衣服和袜子,整天把宿舍搞得臭气熏天,被宿管投诉无数次。
有一次肚子饿了想吃宵夜,见舍友的电磁炉没收起来,直接弄了碗桶装泡面在上面煮,结果忘记看了,差点把宿舍烧了起来。
最离谱的是,他还买了一大堆面包,也不看保质期,把早已过期两个多星期的三明治给舍友吃,搞得人家吃坏肚子进了医院……
他的妈妈不得不放下工作,在学校旁边租房子陪读,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表弟还是没学会如何照顾好自己。
工作之后,辗转好几个单位,却发现他连烧个热水都不会,就以各种理由把他辞退了。
如今疫情之下,表弟更是干脆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毫无工作的动力和热情,父母看到他这样,后悔不已。
演讲家徐望华老师说:
“如果孩子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我举表弟这个例子,就是想给父母们敲响警钟:
不要认为像做饭、做家务这样不起眼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
小时候不教孩子如何独立自理,错过这个“关键期”,将来要他从头学起,只会难上加难。
多少孩子从没下过厨,做过饭,面对一堆食材、锅碗瓢盆时一筹莫展,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父母把关注点全部放在孩子学习上,多补补习,逼一逼,最多只能培养一个会读书的“机器”。
却忘了,忽略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最后只会将孩子推向绝境,连生存都成问题。
最高级的父母,都懂得教孩子“自力更生”
美国心理学家有一项研究表明:
孩子能否成功解决自身遇到的困难,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有远见的父母,会放眼孩子的未来,提前培养孩子的谋生技能。
抖音上有个叫胖胖小鱼的“宝藏男孩”。
年纪不大,却是家里的“大厨”。
他在闲暇之余,最大的兴趣是给家人做饭:拉凉皮、腌辣白菜、肉丸胡椒汤……
特别是做蒜蓉大虾,从买到清洗处理,再到烹饪,全程一个人搞定所有。
看他娴熟的操作,干净利落的动作,绝对有理由相信:
这样的孩子将来不管在哪里,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照顾好自己,包括身边的每一个人。
浏览他的全部视频,总能发现他的妈妈喜欢自嘲“我很懒”,可在胖胖小鱼身上,分明看出了妈妈最大的智慧:
教儿子做饭,锻炼他“自力更生”。
据妈妈说,小鱼5岁时,就开始让他洗菜,穿着围裙拿起刀具切西红柿。
第一次下厨房,小鱼切得有点费劲,自信心受挫,但在妈妈的鼓励下,越来越熟练自如。
如今他的厨艺随年龄的增长突飞猛进,赢得全家人甚至全网的好评。
作家刘墉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
“爸爸妈妈不能跟你一辈子,所以给你鱼,也给你网,下面的鱼,你得自己捕。”
懂得未雨绸缪,在孩子走出社会前先带他进去厨房的父母,才是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就像那位感动了全日本的小花妈妈。
她满心欢喜迎接女儿小花的诞生,无数次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切统统送给女儿。
却在癌症复发后,下定决心教女儿学做味噌汤。
因为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以后没办法好好照顾女儿,那么一定要提前教女儿独立。
这样不管以后发生什么,女儿都不会饿肚子,生活能够自理。
她无比坚信:做饭意味着生存,会做饭就意味着能活下去。
普普通通一道料理,承载着一位妈妈对孩子最真切又伟大的爱。
其实做父母的,总期盼着孩子长大成人离开自己后,能学会照顾自己,自食其力。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先从厨房开始做起,然后教他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唯有孩子学会自力更生,无论他将来去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难题,陷入什么困境,都不需要依赖别人,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攻克一个个生存难题,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有人问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为什么重要?”
他这样讲道: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只有生活能力高了以后,他才能适应社会。”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养出一个能适应社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
所以,狠点心,逼自己早点对孩子放手,就从教他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做起吧。
这不仅是教会他生存,更是教他在这个风险与残酷并存的世界里,用美食与能量治愈自己,与生活握手言欢。
请务必相信,这个世界正在狠狠奖励那些会独立、能自理的孩子。
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至始至终笑傲江湖,在家庭、在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恒久幸福的人生。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