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001

中国学生在巴黎抗议迪奥演示了什么?(图)

2022-07-29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9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旅法学生抗议迪奥不公开致谢就“文化挪用”中国传统马面裙设计元素。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场抗议“墙外开花墙内香”?

中国学生在巴黎抗议迪奥演示了什么?(图) - 1
巴黎的迪奥门店

7月23日午后,巴黎,天气晴朗,香街上人来人往,除了中国人,各国游客已和疫情前一样回到这个世界著名旅游区。突然,一群穿着各式汉服的中国面孔年轻人举牌出现在街上,引来路人目光。据报道,约50名旅法学生在获得警察许可后,到迪奥香街旗舰店门口,抗议迪奥不公开致谢就“文化挪用”中国传统马面裙设计元素。几位在微博上活跃的汉服爱好者、在法留学的青年学生组织和直播了这场抗议行动,随即上了微博热搜,还招致反中势力和媒体介入搅浑水。7月16日,《人民日报》和央视网等官媒回应网友质疑引发的“迪奥抄袭”,热议再次扩大。

这些女孩们和我读书时在巴黎街头观察各类运动时看到的中国学生面貌气质不太一样,目光充满着紧张感,还流露着神圣性。话语比较独特,举的牌不像以往包含中文,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他们在中文社交网络实时发布动态,使远离现场的我也得以观察该事件的演变。从2008年开始,在法国的华人移民群体举行过几次游行,公开集体表达诉求的行动并不多。这次针对迪奥的游行,规模小,但在中国传播范围广、穿透力强影响力大,以几十人之力,在国内制造了华人群体几万人无法卷起的浪花,引起中国人高度关注。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场抗议“墙外开花墙内香”?为何在法国和中国引起争论的内容和程度相去甚远?

争议的焦点——汉服,背后是中国境内本世纪初开始的汉服运动。这场以复兴为名的运动,在中国经历了从不知到接受的过程。2010年成都闹市区还出现市民把女孩的汉服误当和服强迫脱下并烧毁的事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90后尤其是95后出生的青年群体来说,无论是否喜欢、是否要穿,汉服文化已变成与生俱来的日常存在,是一种习俗。这还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服饰的一种特性:街头展演(manifestation)。当代汉服的主要功能不是日常服饰,而是和街头展演密切相关,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时,中国城市景区和街头不时会遇见一群爱好者“溜”汉服。它以设计元素嵌入到日常服饰,或以整体服饰的呈现,成为新生代青年尤其是女生展示自我的区格(distinction):我的身体我自主;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我(们)是在捍卫中国传统。巴黎抗议中用的“孢子”集体身份概括了这种认同。

随着这一代青年出国留学,他们也把汉服文化以及背后的主张和意志带到了世界各国。每年春天巴黎南郊索镇公园樱花盛开时,中国学生的汉服节,已把原来属于日本文化象征的樱花,巧妙地过渡到展示汉服形象的背景中。

这场抗议还和中文社交网络中的两股文化合流有关。从线下走向线上的二次元文化,以及从线上走到线下的饭圈文化,近年逐渐合流,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娱乐宗教化社会心理特征,即特定符号在特定群体里形成“神圣不可侵犯”的集体认同。我在《“鹿晗”粉丝狂热与娱乐宗教化》一文中分析了这种心理和行动的特征,以及背后的机制。抗议迪奥的行动,表现出的话语、宣传、组织方式也契合这种机制,诸如组织人匿名、使用昵称,有昵称还包含“大明”等关键词,各种言论中高频出现“姐妹”称呼,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神圣性。在引发的讨论中,还出现了类比话术,说她们在乎迪奥是否直接致敬,举了迪奥在韩国的店,用了韩国元素就公开致敬了韩国文化,但对中国没有。这是饭圈常见的集体心态。

还有一点,国货品牌这几年上升势头猛烈,而国际大牌的营销模式相对传统,并受疫情影响,在中国影响力相对下降。一升一降,这对人的心态会造成对因比较优势造成的迷思的去魅:“我们自己”也有跟你们一样优秀的设计和品牌了,你就没那么稀奇了。几年前迪奥等奢侈品牌做什么都是先进的、高级的,中国街头常见的民工编织袋走上时尚舞台还没到十年,现在已经走下神坛。迷思的去魅,并以此对应多个不同阶层的群体的心理特质,让人回归理性,或者把人推向另一个极端:把小错误放大,进行贬低或批判。之前部分全球化品牌的官网中国地图、新疆棉等事件不仅仅是政治,也包含了这种心理变化。

这场抗议激起的反应也符合2018年以后中文社交网络的两个特征。手机带宽加速、资费下降、智能手机全民普及,使中国网民数和阶层代表性都迅速扩大,互联网不再只是网罗信息的网,还是汇聚各类人的大脑、组织行动的“场”;同时,社交网络的技术算法也在不断加速分化人的认知。迪奥、抄袭、中国、巴黎,几个关键词加在一起,是能把社交网络大部分群体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的,再加上算法和官媒加持,事件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发酵。

文明和文化,都是不断互相学习借鉴的。如果我们把事件反过来看,中国某个大牌不声明就挪用了法国历史上的某个设计,欧美人会不会抗议?几乎没有,因为国际有共识,已过版权期的文化是人类共同遗产。那么这场抗议的本质不仅仅是对方的行为,而是以中国身份认同为主体的行动。这场在中文社交网络组织、在海外在地行动、并在中文社交网络引起热议的运动,是本身具有展演基因的汉服运动出现以来首次以政治形式直插西方文化心脏,形式上是抗议,本质上还是一场展演,具备了社会学意义,是以文化和时尚的代表性演示(representation)溯本清源参与政治。

这种展演看似孤立,但它所宣示的、引起的争论和搅起的“浑水”,和2008年开始登上法国政治舞台的华人社会运动是息息相关的。2008年针对少数藏独份子对在巴黎的奥运圣火传递进行干扰破坏的游行,2009年反对圆明园兽首拍卖游行,2010年和2011年美丽城两次“反暴力、要安全”大游行,2016年张朝林遇刺引发的多次“反暴力、要安全”大游行,2017年刘少尧遇刺引发的“真相、公平、尊严”大游行,其中还穿插了多次涉及美丽城站街女问题的小规模表达诉求的行动。

在《法国华人如何走上街头?》一文中,我概括了部分运动的特征。前几场社会运动虽然会穿插着抽象诉求,但一般都会指向实在的具体问题,和法国本土的政治社会形势以及中法关系是紧紧绑定在一起的。它和在当下法国仍旧活跃的北非马格里布、黑非洲、土耳其、亚美尼亚、库尔德移民社会运动有相似之处:无论是否和母国的政治和社会议程高度绑定,已经完全内生在法国的政治议程中,成为法国本土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华人群体由于在历史上和法国本土的现代化进程的关联相对较少、人群基数也少,母国社运表达空间较小,导致这种运动比较孤立。2008年的游行生成了这种以中国身份认同为主体的新形式,并且在2008到2017年间固定了一种形态:以中国的舆论场为依托,维护抽象化的中国国家身份认同,具体的、在地的问题诉求相互结合,出现一种对于中国来说是“离岸”的社会运动。

但为何这次没有像之前几场游行那样在法国社会引起关注?因为这次运动对于中国和法国来说都是离岸的。对于中国来说,在地现场无法实现的意志,在互联网虚拟空间里去做,并且到法国在地实现;对于法国来说,一个法国品牌,在法国在地参与,但和法国社会没有关系。这本质上是中文社交网络行动在异域的一次投射,是文化群体借展演宣示意志和主张的双向“离岸社会运动”。 中国学生们在按照自己熟悉和舒服的方法在中国情境中表达诉求,香街只是一个出入口,也没有像传统移民社群那样表达具体关乎法国社会的诉求,还远未达到法国本土传统社会运动的标准。

这两年,新冠疫情以及世界大国格局的形势变化,也对这种运动赋予了新情境。疫情衍生的议程使中外关系发生剧变。各国不是在秀下限就是保底线,和平相处和繁荣发展的积极上限岌岌可危。中法关系近年也急剧恶化,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目前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恶化。

比如,这次迪奥尚未回应,反中势力集中火力冲出来了。海外中国分离主义势力在当天也来到现场干扰,动机不明,似乎是想借网络直播机会显示存在。法国主流媒体鲜见报道,西方阵营中的反中媒体却倾巢出动,话语策略出奇一致。它们不报道学生的行动,却以“要裙子不要人权”为由,把聚光灯放在在现场干扰抗议队伍的各股反中势力上,并对游行队伍中男生阻止反中人士混入现场骚扰学生的举止进行炒作。因有中国官媒和社交媒体的介入,一些美国政府控制的反中媒体直接给学生打上“留法小粉红”标签。台湾的一些媒体也不甘寂寞加入西媒阵营。

一群从小没有公共政治参与和集体行动训练的年轻学生站到世人面前主张自我,勇气可嘉,还要面对本来就对中国充满仇恨的势力的凝视。那些用公共资金在外开展文化外交的人在哪里?为何不请业内权威专家鉴定迪奥的行为?如果迪奥真把中国贡献的人类共同遗产挪作私产,相关部门完全可以维护权益并借机大方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是,安抚学生,保护在外学生安全。两全其美。部分媒体在国内煽风点火,学生在国外冲锋挡枪,这算什么?中国政府目前大力宣传要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外交方面展现和西方搞斗争,驻法相关部门这两年也不遗余力利用各种情境执行这种外交战术,但恰恰在这场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发扬斗争精神的事件中失语了。

弘扬国家文化,各国都是积极应对。2017年,韩国在这次抗议点相邻的影院举办韩国电影节,多名韩国驻法使馆高官和韩企高管出席,在现场用法国人熟悉的方式和观众交流。2019年,墨西哥政府出面抗议LV未公开声明就在椅子设计中挪用墨西哥传统符号。离学生们抗议的800米不到的弄堂,就是原中国驻法使馆所在地。1937年,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在这里启用了使馆,从那时开始,在这个使馆中,无论政权更迭、时代起伏,一直到世纪之交的吴建民大使和孔泉大使,官方总有一批有志之士响应海外华人移民群体的诉求,维护中国脸面。

抗议事件还未停息。迪奥至今未对抗议做出公开反应,却在中国区官网悄悄下架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官网仍保留的那款服饰。共青团系统的社交媒体已介入事件。中文社交网络的汉服圈也正酝酿更多运动。年轻的女留学们在网上请愿,利用微信群串联,策划在伦敦等世界各国城市开展针对迪奥的抗议活动。她们的口号是“一把把火炬举起来了,照亮我们的文化瑰宝马面裙,一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女生们加以神圣化的对象。

世界形势在向下走,技术算法和国家冲突加速引起变革,各种群体都举起政治外壳主张意志或保护自己,技术可能以政治形式吞噬和卷走一切属于非政治的东西。巴黎的这场行动,学生发愿保护传统文化初衷虽好,但到底落个一地鸡毛还是重振国光,需要时间检验。不管怎样,它已经刻在2008年以来法国华人社会运动的时间轴中了。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9)
嘉嘉家家加加 2022-07-29 回复
国内那么多不公不义的事情,像锁链女、豫赐红码之类的,没见这些战狼那么义愤填膺,他们连愤怒都和官方保持高度一致。
兔宝宝小黑胖墩 2022-07-29 回复
“要裙子不要人权”也反映了部分事实,虽然这是蓄意反中媒体的切入角度,但不也部分反证了中国同学们社会活动的聚焦点吗?
Chri-姗姗-stine 2022-07-29 回复
以前觉得学生正义单纯,现在觉得就是愚昧无知
小臭龙Sally 2022-07-29 回复
哎,能不能争点气
熬在小屯 2022-07-29 回复
不管落个一地鸡毛还是重振国光,都为这些越来越勇敢自信的年轻人感动。
土澳居民DNhy5 2022-07-29
也为某大锅的铁链女感动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