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1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828

朔尔茨访华是中国大外交的胜利?德国对华政策核心并未改变(组图)

2022-11-06 来源: 美国之音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华盛顿 —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和他率领的德国“制造业天团”星期五结束对中国的短暂访问。由于朔尔茨是中共二十大后首位到访的西方重要国家领导人,他的访问被中国视为是“大外交”的重大胜利,同时也是美国企图迫使盟友站队,“围堵”中国努力失败的一个迹象。不过,德国分析人士说,因为访问的时间节点,朔尔茨访华的确为中国媒体提供了很好的宣传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国对华战略将出现转向。在德国,包括朔尔茨本人,减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已经是共识。

朔尔茨访华是中国大外交的胜利?德国对华政策核心并未改变(组图) - 1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11月4日在北京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

朔尔茨访华的意义被中国视为大外交的胜利

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朔尔茨访问的意义无比重大,所释放的信号是“积极的”,传递出“他和德国工业界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对深化中德、中欧务实合作的信心”。

中国环球网11月4日的这篇题为“朔尔茨访华,不止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就非常有代表性。文章说, “这是朔尔茨就任以来首次访华,他也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此访意味着中德、中欧高层互访按下‘重启键’,不仅会推动中德关系增信释疑、深化合作,还有助于继续发挥中德关系以及中欧关系在动荡国际局势中的‘稳定锚’作用。”文章说,双方“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根据新华网有关两人会晤的通稿,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本人也对这朔尔茨的访华寄予厚望。他说:“你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来访的欧洲领导人,这也是你就任以来首次访华。” “中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变局、乱局中更应该携手合作。” 朔尔茨访问前,就有分析人士说,德国总理访华将成为习近平和中国外交孤立的救生圈。

随同朔尔茨一同访华的的12名德国商业高管也是中国媒体报道的焦点。这些人当中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默克集团、德意志银行、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以及拜恩泰科(BioNTech)等德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在中国媒体上,他们被戏称为“德国制造业天团”。

环球网的文章继续说,“十几位德国商界领袖伴随,凸显德中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德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德中经贸关系的愿望”。朔尔茨此次访华受到“中德两国及欧洲大多普通民众是欢迎的,因为两国务实合作给他们带来实惠;工商界当然更欢迎,这一点毋庸赘言。”

中国《参考消息》更是援引俄罗斯电视台网站的文章说,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这次访问的决定和访问的时机选择绝非巧合。朔尔茨是有意向美国发出一条讯息,即在华盛顿试图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队的时候,德国不会对中国关上大门。” 文章还说,“朔尔茨访华是一个早期迹象,表明柏林不愿意在各个方面都以牺牲本国利益为代价充当华盛顿的傀儡”。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中欧关系研究员葛瑞(Grzegorz Stec)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朔尔茨这次访华的时间的确选择的比较糟糕,的确发出混乱的讯息,也容易被中国媒体利用。

“访问紧跟在(中共)二十大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习近平打破规范,继续第三任期。他的工作报告中传递的信息以及对党章的修改表明,中国将变得更加咄咄逼人,比以前更加注重安全,甚至更加意识形态化。这将是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的发展轨迹。这自然引起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许多人的担忧。”

他认为,朔尔茨选择单独访华,没有选择和法国总统或是其他欧盟委员会成员同行发出了另一个负面的讯息。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向朔尔茨建议,他们一起前往北京,向北京发出欧盟团结的信号,并反击他们认为中国试图以一国对抗另一国的企图。但消息人士称,德国总理拒绝了马克龙的提议。

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蒂姆·吕利希(Tim Rühlig)在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德国和法国的摩擦可能是朔尔茨这次访华令人产生的最糟糕印象之一。

“欧洲能否团结一致是它在当前世界局势下能否担任相关重要角色的唯一机会。马克龙总统提议联合出访,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不过,我认为中国人可能高估了这种不团结。尽管这次访问看起来‘一切如常’,但德国需要作出变化,与其他伙伴行动一致,才能符合德国的最大利益。与那些只看重这次孤立访问的人相比,我对未来的看法要更乐观。”

朔尔茨:临行前与欧洲和美国盟友协商

朔尔茨本人对此作出了回应,强调自己出行前与欧洲和美国盟友进行了协商。11月4日,他在德国驻华使领馆网站上发表题为“为同中国进行开放且明确的交流”的文章中说,他临行前,“与包括马克龙总统在内的欧洲伙伴以及我们的跨大西洋伙伴进行了紧密协商”。

他说:“欧盟准确描述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对手’的这三重角色,而对手及竞争的元素近年来无疑是增加了。我们必须通过拥抱竞争、认真对待作为制度性对手的后果并在我们的政策中对之加以考虑来应对这一现状。”

他还强调说:“当我以德国联邦总理的身份访问北京时,我同时还有一重欧洲人的身份,”“德国的对华政策只有根植于欧洲的对华政策中才可能成功。”

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吕利希说,朔尔茨此番访华并没有背离他的一贯立场。他说,朔尔茨一直相信直接接触和外交的必要性。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俄罗斯的侵略,朔尔茨认为与中国领导人的直接对话可能会对中国的立场产生影响。

2月15日,在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前夕,朔尔茨也曾前往俄罗斯与普京会晤,也引发了争议。

朔尔茨明确传递了自己的信息

托尔斯滕·贝纳(Thorsten Benner)是德国智库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及联合创办人。他认为,朔尔茨的访问的确为中国媒体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宣传的机会,但是,更重要的是朔尔茨在核战、台湾、新疆人权以及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等重要问题上表明了德国以及更广泛的欧洲的立场。

朔尔茨访华是中国大外交的胜利?德国对华政策核心并未改变(组图) - 2

贝纳支持朔尔茨对中国的访问。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在加拿大前外交官、为智库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工作的研究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在中国被控犯有间谍罪遭到拘禁后,贝纳曾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再去中国旅行》,受到国际关注。

贝纳在给美国之音的语音录音中说:“我认为朔尔茨做这次访问是正确的决定,毕竟他自担任总理以来还没有与习近平会过面。重要的是,他与中国的这位终身新领导人建立了私人关系,他亲自清楚地向他传达了德国和欧洲的利益,而不是仅仅依靠视频通话,特别是考虑到德国以及欧洲和中国之间存在如此多紧迫的政治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他这次访问不是德国需要中国的问题,这是外交任务,与难以交流同行交谈,中国绝对是其中之一。”

他说,这与朔尔茨此前与普京交流的情况类似。贝纳说,独裁领导人无法从他们自己的机构中获得直接的信息,所以从外界获得直接的信息更重要。

他在推特上说,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用“信心”或是“可靠”来描述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 更谈不上德国与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建立了“政治伙伴关系”。

朔尔茨在北京期间,促使习近平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发声。习近平说:“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

贝纳在自己的推特中表示,即便是朔尔茨的访问只达到这个目的,也是不虚此行,即便他在处理其他问题上出现了失误。

朔尔茨访华是中国大外交的胜利?德国对华政策核心并未改变(组图) - 3

他告诉美国之音:“就积极成果而言,我认为朔尔茨在北京访问期间相当有力地呈现了德国和欧洲的利益。他还取得了一项积极的成就,就是让习近平对呼吁不使用核威胁和核武器的承诺,这是向中国的盟友普京发出的明确信息,不要这样做,甚至不要考虑那个选项。这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是廉价的谈话,但我确实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因为习近平在接待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反普京联盟中的关键人物后发表了这一立场。所以这是他从习近平那里得到的关于核武器使用和对俄罗斯核威胁的有意义的声明。”

朔尔茨本人星期六在自己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参加会议时也为自己辩解说:“我想,关于我去那里访问是否正确的讨论--中国政府、(习近平)主席和我一起表示,在这场战争中不得使用任何核武器-- 仅凭这一点,这次访问就值了。”

在中国极度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朔尔茨也表明了立场。朔尔茨在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与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我们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但是我也同样清楚表明,台湾现状的任何改变都必须是和平的或经过双方同意的。”

在中德关系上,根据朔尔茨在德国使领馆网站上的文章,“在中德关系中,我们距离对等还十分遥远,例如在企业准入、许可证、知识产权保护或法律确定性以及国民的平等待遇问题上,我们将继续要求对等。”

朔尔茨特别强调:“如果中国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同中国交往的方式也必须变化。”

德国对华政策的核心不会改变

在新华社的通稿中, 朔尔茨说:“中国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

朔尔茨的不想“脱钩”也被中国媒体无限的放大。他们说,这是对美国推动“脱钩”的明确反对。关于“脱钩”,朔尔茨说,“我们不想要‘Decoupling’,不想同中国脱钩”,然而中国想要的是什么呢?“中国的‘双循环’经济战略意在强化内部市场,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此外,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末的一次讲话中曾提出要加大使用中国技术,‘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此类表述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吕利希认为,朔尔茨的与中国“脱钩”的论点其实是“稻草人”论点--在论辩中有意或无意地歪曲理解论敌的立场以便能够更容易地攻击论敌,或者回避论敌较强的论证而攻击其较弱的论证。

他在给美国之音的电邮中写道:“他一直说他反对‘脱钩’,这是一种稻草人论点,因为没有人真正支持脱钩。对于我们最终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确存在不同的看法。这将需要在德国政府内部以及与欧盟合作伙伴进行更多讨论。”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贝纳认为,德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并没有因朔尔茨的这次访问而改变,与中国“脱钩”并不是讨论的核心。

“我不认为这是德国对华政策的核心,甚至也不是总理政策的核心。你应该听听总理在北京时所说的话。他在公报等中确实说过,德国将寻求经济合作机会,但这也在部分程度上与发展合作以及更广泛的粮食安全等问题有关。他确实提出了市场准入的问题,你知道在访问期间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封闭。所以,这根本不是讨论的核心。”

他说,德国,包括朔尔茨本人已经从过度依赖俄罗斯的状况中汲取了教训。

在德国驻华使领馆的文章中,朔尔茨也表明的自己的态度。“我们将通过明智的多元化来减少单边依赖。这需要把握分寸和脚踏实地。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大部分贸易涉及的产品既不缺乏可供选择的供应来源,也没有危险的垄断威胁。更确切地说,中国、德国和欧洲从中同等受益。但是,在形成了有风险的依赖性的地方—比如重要原材料、某些稀土或特定的未来技术方面—我们的企业现在正拓宽他们的供应链,这样做是正确的。我们为他们提供支持。例如,通过新的原材料伙伴关系。关于中国在德投资,我们也会根据这种交易是否会产生或加深有风险的依赖度来加以区分。”

他说,这也是联邦政府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以少数股权入股汉堡港一处码头这桩交易上采用的评判标准。由于有明确的条件,该码头的全部控制权仍属于汉堡市和港口公司。

朔尔茨访华是中国大外交的胜利?德国对华政策核心并未改变(组图) - 4

中远集团的货轮在汉堡港装载货物。 (2022年10月)

由于支持中远集团收购汉堡港,朔尔茨在国内、欧盟甚至也遭到美国批评。也有人认为,这是朔尔茨在临行前送给中国的“大礼包”。

在启程前往中国前,朔尔茨同时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和美国新闻网站“政客”发表题为“这就是我中国之行的目的”的长文章,也同样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德国联合执政的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正在着手制定新的对华战略,预计明年春季推出。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葛瑞说:“这个中国战略,据我们从(执政)联盟协议中得到的最初信息应该与欧洲更加一致,同时对中国更加强硬。现在,总理在访问北京所传递的信息与这些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据报道,联合战略主要由绿党主持的外交部主导。绿党一直强调价值观外交,固守欧盟的对华“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三重定位,长期推动“降低对华依赖”。

葛瑞解释说,在德国将要出台新的对华政策之前访问中国,朔尔茨确实传递出了复杂的讯息,令人弄不清德国对华外交政策的重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朔尔茨的访华时间也很糟糕。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及联合创办人贝纳认为,朔尔茨访华让德国制造业的巨头随行确实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他说,应该将此次访问限于政治访问。

德国政府内部、德国民众不认同中国

在朔尔茨访华的几乎同时,工业化七国集团(G7)国家的外长会正在德国小城明斯特举行。来自绿党的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会前说,G7准备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和“对手”。

就在朔尔茨启程前几天,贝尔伯克在接受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ARD)采访时说;“我们永远不要再让自己如此依赖一个与我们价值观不同的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她还说,朔尔茨与中国讨论人权问题,讨论公平竞争条件的问题, 是联邦政府共同商定的。

根据德国之声的报道,在朔尔茨访华之际,德国的一个民调显示,只有9%的德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而这个数字在五年前是36%。民调显示,德国人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和俄罗斯接近,目前认为俄罗斯值得信赖的德国人只占10%。

过去六年来,中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今后应同中国保持怎样的经贸关系的问题, 49%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应减少同中国经济合作的规模,34%的受访者认为,应保持现状,只有10%的人认为德中经济合作的规模应得到扩展。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全球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与他们在中国投资德国基本设施的问题上的看法一致。对于德国政府批准中远集团在汉堡集装箱港口参股24.9%一事,69%的受访者认为德国政府的上述决定是错误的,反对者当中包括各个政党的选民。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FCCP 2022-11-06 回复
这种访问豪无意义,14亿人已被绑架,你见到的只是绑匪!
调狗师 2022-11-06 回复
卖家给买家带来了巨大信心?难道霉国之淫成了智障的收留所了?😅
小越越 2022-11-06 回复
便宜都让美国占了德国法国也不傻
misscindy 2022-11-07 回复
美国的自我安慰再次上演。
超级无敌耐人儿V 2022-11-07 回复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德国,法国再怎么说不就是让美国佬自嗨下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