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089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2023-05-15 来源: 发现新西兰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鲜花、灵柩、墓碑。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1

——这是新西兰几位华人的工作日常。

01

“跨度很大”

银行职员涉足丧葬行业

2000年,Carina Zhong从深圳来到新西兰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2

Carina和朋友Julie Zhang

“当时我通过技术移民来到新西兰,一个月后找到了银行的工作。”她说。

来新西兰之前,Carina在中国一直从事银行金融业务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3

她的前任伴侣在新西兰经营一家小型的墓碑公司,Carina一开始负责销售、行政方面的工作。 

后来,她的前任伴侣因个人原因离开了。

她说:“我们分开以后,他不干这行了,我却留了下来。”

做墓碑业务期间,经常遇到洋人葬礼公司要为华人家庭主持葬礼,邀请Carina 担任粤语或国语的翻译。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4

“有一次作为翻译参加葬礼的时候,我发现Kiwi司仪自顾自讲了许多话,因为文化的隔阂,没能引起共鸣。逝者的家属表现得非常麻木,感觉无法被带入其中。因为葬仪师对华人文化背景的缺乏了解,我觉得这场葬礼为逝者家人留下了无可挽回的遗憾......”Carina说。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5

Carina正在准备工作

“参加完这场葬礼之后,我决定当一名华人葬礼司仪,专门为新西兰的华人服务。”

对于Carina来说,她进入这行没有太多的阻碍,因为她认为这是一份值得被尊重和认可的职业

现在她在这行从业已有十几年。她说:“我认为建立在文化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态度基础上的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因为人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是很难清楚地思考, 甚至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 

“和所有其他族裔的家庭一样,华人不同家庭的风俗习惯也都有可能不一样,比如不同年龄, 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地域等等,要尊重每个家庭和个人的独特性。”她说。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6

为葬礼插花

“我遇到过比较传统的葬礼,比如柬埔寨华人的葬礼,他们仍遵循很多以前的风俗习惯,例如在家中、寺庙举办连续几日的葬礼……而新一代年轻移民的葬礼可能会比较现代或西化,他们更注重‘个性化’。他们处理悲伤的方法方式也和老一辈不一样”

“最近我主持了一个年轻人的葬礼,送别的朋友也都很年轻,他们不会在葬礼上放声大哭,他们默默地哀悼、流泪,也会分享好笑的趣事,气氛会有哀伤有快乐,甚至带着诙谐。”她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新西兰华人的葬礼也逐渐趋于个性化。”她说。

当记者问到,从事该行业是否有何忌讳时。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7

和团队一起安装墓碑

Carina回答道:“没什么不同,我觉得这个职业跟普通职业一样,从业人员都是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

“许多人都觉得这个职业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但是我们也都跟普通人一样,也有父母,家庭,孩子,也要面对生老病死。”她说。

02

华人摄影师:

“为了聆听逝者生前的故事”

Nelson Ng是一名摄影师,2004年从新加坡移民到新西兰。

刚来新西兰不久,Nelson接到了一个订单——为一对Kiwi夫妇拍摄婚礼视频。

也正是这对Kiwi夫妇的出现,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

在拍摄婚礼视频期间,这对Kiwi夫妇的祖父(祖母)去世了,想要让他帮忙拍摄这场葬礼。

听到这个要求,一般人的回答都会是——“a hard no”(坚决不要)

但Nelson为了更好地融入新生活,融入当地社区,决定答应他们的请求。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8

“对我来说,大约15年前,进入这个行业可能不被人理解。”他说。

在中国、新加坡文化中,婚丧嫁娶规矩颇多,并且人们会“忌惮”从事殡葬行业的人。

“如果你进入殡葬行业,你可能不会受到欢迎。人们避免和你一起出去玩或握手。”Nelson说。

在传统的中国葬礼中,家人们会缅怀逝者,为他们烧香和钱纸(也称为鬼钱)。服丧期为一年,而现代中国家庭服丧期为四十九天。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9

在那段时间里,死者家属每周都会为他们所爱的人祈祷,并且可能会继续穿着悲伤的颜色,通常是黑色和白色,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Nelson说,在亚洲,葬礼仍然举办的非常传统,由佛教僧侣和道士组织仪式。

“但,新西兰的葬礼非常个性化、生活化,这也给了我融入当地社区的机会。”他说。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10

在新西兰的葬礼仪式中,家人、朋友或者主持人会讲述逝者的生平和人生经历、对亲友的贡献等等。

这些故事可能涵盖逝者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职业生涯、爱好和成就等方面。

讲述逝者的故事是新西兰葬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可以激发人们对逝者的回忆和感悟,让人们了解逝者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我觉得聆听人们的生前故事很充实,比如他们是如何从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移民到新西兰的,聆听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苦难和快乐。”Nelson说。

Nelson精通英语、普通话和广东话,自此之后,他参加了1000多场葬礼。

03

舞蹈老师精通汉语:

社区中唯一位华人司仪

Vicky Hamilton生活在新西兰基督城,1996年从中国桂林移民到新西兰。

她是一名排舞老师,也是一名殡葬师。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11

Vicky说,她做了两年的心理斗争,才决定进入殡葬行业。

“我有一个朋友是葬礼承办人。他问我是否想成为一名讲普通话的葬礼司仪。我直接拒绝了他。”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12

对于大多数中国求职者来说,这不是一好的个选择。”她说。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13

后来,Vicky的这位朋友四处询问居住在这里的华人——没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

两年后,Vicky决定“试一试”来帮助她的朋友。

“我在Bell, Lamb and Trotter殡仪馆工作了四年多。据我所知,我是唯一一个在基督城主持中文葬礼的人。”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14

Vicky的同事们

Vicky的老板,Andrew Bell表示,亚裔社区的需求在南岛“明显增加”,但认为“还没有达到”专门为亚裔经营殡仪馆的水平。

为了迎合不同的亚洲社区,他鼓励公司的丧葬师学习各种葬礼习俗。

04

华人殡葬业正在蓬勃发展

Nelson表示,华人在新西兰从事殡葬行业,尤其是在亚洲社区,是极具“文化敏感”的。

疫情改变了大家的工作方式。

“有时候,两到三周都没有工作,然后突然有一个星期,又来了四五份工作。在丧葬行业做全职不能保证有稳定的收入。”他说。

奥塔哥大学悲伤、哀悼和葬礼实践的跨文化讲师Susan Wardell说,随着新西兰人口、种族变得更加多样化,葬礼往往是“多元化的”,但亚裔人口的葬礼却是个少数。

亚裔人口在新西兰迅速增长。到2043年,预计新西兰四分之一的人 (26%) 将是亚洲人。

2018年整个新西兰亚裔人口占比16%,而奥克兰高达44%

“很多人不敢和我握手!”新西兰华人圈最让人忌惮的职业:“但我们也是普通人……”(组图) - 15

右|新西兰丧葬协会CEO Gillian Boyes

葬礼是个仪式,可以用自己的文化习俗、文化元素来呈现。”她说。

新西兰殡葬业者协会的首席执行官Gillian Boyes说,许多新西兰人偏向于火葬,但亚裔社区却不是。

“华人更倾向于选用上等棺材,直接土葬。”Boyes说。

“葬礼对其本人、家人都有重大意义,所以一定要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办,这也是我们要学习不用文化的丧葬礼仪的原因。”他说。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米花果子 2023-05-15 回复
虽然亚裔人口增加了,但新西兰还是要保持其多元文化的特色。
Real如 2023-05-15 回复
高比例的亚裔人口是真的吗?有没有统计数据可以参考?
心上画花 2023-05-15 回复
土葬好像更符合传统,但是在新西兰会不会不合法?
无敌7头仔 2023-05-15 回复
葬礼应该按照个人意愿办理,不应受文化影响。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